全州師公舞

全州師公舞

全州師公舞是集吹打、說唱、舞蹈、和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師公多為男性,以裝神弄鬼,為人祈禱為職業。解放前,師公驅鬼祈神的迷信活動遍及城鄉。其所舉行的各種“法事”,均有各式各樣的舞蹈動作。兼有唱本、服飾、道具、面具和樂器等配套。表演形式因“法事”而異,有獨舞、雙人舞蹈、集體舞、歌舞以及帶有故事情節的綜合性舞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州師公舞
  • 釋義:民間藝術形式
概簡介,文化價值,現狀,

概簡介

全州師公舞是集吹打、說唱、舞蹈、和戲劇為一體的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形式。
表演者以師公為主潤影提,借各種鬼神或人物身份、或男扮女裝、或戴面具作舞。面具有“開山”、“廟王”、“先鋒”、“旦角”、“丑角”等72面,均施以油漆彩繪。師公自稱其舞蹈的基本步法為“九坎腳”大致是一前一後,一左一右,一跳一踮所構成的八卦方點陣圖。作舞時,汗備陵察師公要在“法事”中用十指掐各種“訣子煉炒”。據說“祖師”共傳授有50多個“訣子”。師公舞的伴奏為吹打樂,以嗩吶為主奏旋律樂器、配以小堂鼓、小鑼、小鈸和凸鑼,個別時候加上牛角號,牛角號有銅製或純牛角制兩種,吹起為聲傳數里。師公舞的吹打樂曲介於古代寺院宗教樂曲與迎賓禮儀樂曲之間,大致分為四類:祈福類、祭祀類、禳鬼類、喪葬卜占類。

文化價值

師公舞簡單中富於對比,兼容了民間戲曲、漁戰熱幾鼓及外來曲牌,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吸取了多種藝術素養,具有濃郁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深受人們喜愛。師公舞在漫長的歲月中,充滿封建迷信色彩,師公調、師公舞的目的就是祭祀,就是巫趨跨墊術,就是殃宙應歡生活,功利目的非常明確。但它在民俗學、社會學、宗教學方面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藝術上,也有相當的審美價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加工整理,許多師公舞經傳承、變異、發展、創新為民俗性節日中的舞蹈,完成社會功利逐步轉向審美功用的轉變。很多地方的旅遊區煮鑽簽域開發整理創新師公舞節目,將其作為民間民俗藝術節目向眾人展示,以此來展現傳統民間文化,傳承發揚民間文化。

現狀

隨著社會的發展,師公舞賴以生存、發展的社會基礎發生了變化,植根於民間的師公舞日漸消亡,如今健在的老師公已是寥寥無幾、青黃不接,珍貴的師公舞將隨著一個個民間老師公的辭世而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