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德元年(1297年)置府,七年(1303年)升為路。治所在全寧(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轄境相當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赤峰以北。明初改為衛,永樂元年(1403年)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寧路
- 外文名:無
- 時間:元代
- 地點:內蒙古西拉木倫河
歷史
弘吉刺部又作翁吉刺,累世與蒙古部互通婚姻,即所謂“翁吉刺惕氏,生女則世以為後,生男則世尚公主”。弘吉刺部特薛禪之女豐兒台就是元太祖光獻翼聖皇后,其子按陳跟隨元太祖鐵木真西征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賞賜,在1215年,成吉思汗把今赤峰市大部分地區(包括翁牛特旗)分封給外戚特薛禪家族成員。元貞元年正月(公元1295年)按陳之子,特薛禪的孫子濟寧王蠻子台與其妃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囊加真公主請命於元成宗,以應昌路 (今克什克騰旗達里諾爾西岸魯王城)東700里之地創建城邑,名為“全寧”。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升全寧為全寧府;大德七年十一月,升府為路,自此稱全寧路。
現況
全寧路古城築土垣為廓,後廢,今殘址尚存。從遺蹟考證,古城呈正方形,邊長2華里,周長8華里,北至烏丹一中校園北牆,南抵今向陽街,東到北市場,西達赤錫公路複線工程全寧路以東的200米處。城設東西南北4門,北門遺址尚存,寬約10米。門西側有2個圓形台墩,高達7米,直徑約20米,當地稱之為“釣魚台”。城牆原高度不詳,現僅存9段殘垣,高1—2米不等,最高處尚有5米,寬10—12米。環城有池,可引水灌之,名護城河,可見當時的防衛是何等嚴密。
城內有廢塔,但遺蹟已蕩然無存。據載,泰定年間濟寧王蠻子台曾在這裡建立儒學,並在關帝廟 (今旗針織廠廠址)內立“全寧路新建儒學記”碑一塊,然廟已毀,石碑亦下落不明,現在只存日偽期間儒學碑照片一幀,其輪廓卓然可見。
在古城周圍,保存有較多的元代遺存。城址偏東南20公里鴨雞山東南一山崗下,保存有薊國公張應瑞墓地,其府第在墓南,今稱國公府。張應瑞,全寧地區名門望族張伯祥之子,從九歲起就跟隨父親眼侍納臣那寅,至大德二年,弘吉刺部設立王傅府,他是第一任魯王府的王傅。因其勞績,初贈中虞大夫,後又加贈榮祿大夫,死後追封為薊國公,詔為立碑。該碑現尚存,雖歷經風雨剝蝕,其碑文依稀可辨。碑首正面為漢文篆書:“大元敕賜故榮祿大夫遼陽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薊國公張氏先塋碑”。墓地地表南北還排列著人物和動物像石刻13件,這些漢白玉石刻造型生動,比例適當,細部刻劃尤為精細,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的成就,是赤峰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