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詩 (55)

全宋詩 (55)

《全宋詩 (55)》是1998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本書匯集有宋一代詩歌,長篇短制,細大不捐,斷章殘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詩,以詩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宋詩 (55) 
  • 作者: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 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30103972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一、《全宋詩》匯集有宋一代詩歌,長篇短制,細大不捐,斷章殘句,在所必録。以人系詩,以詩存人,旨在保存一代文獻。
二、宋人詩集,逸佚良多,單篇零句,散見頗廣,一時爬羅,實難罄盡。茲以傳世詩集及輯佚大宗纂為正編,嗣後續有所得,另纂補編。
三、《全宋詩》收錄斷限,凡唐五代人入宋以後有詩者,將其入宋以前所作之詩一併收錄;凡宋亡以前有詩者,將其入元以後所作之詩一併收錄;其人或入或出,雖歷經宋朝,而無宋時詩作,一概不錄,如其詩寫作時代難以確定,則從寬收入。
四、五代十國入宋之君王,遼、金兩國全部作者,其人其詩,本書概不闌入。
五、本書編次,以作者生年先後為序。生年難以確考者,或參以卒年,或參以登第、仕履之年,或參以其親屬、交遊之有關年代,略推其大約生年,據以編次。世次一無可考者,另立專卷,編於書末。
六、凡作者悉稱本名或通用名,宗室諸王亦同此例,唯帝王后妃則用廟號、封號。方外僧尼,一般於法名上冠以釋字,裨便識別。道術之士,仍以本姓名立目。
七、帝王、宗室、釋道、閨秀之屬,分別次於同時作者之間,不立專卷。無名氏詩人,有人際關係可考者,隨關涉之人編於相應之處;無人際關係可考者,另立專卷,編於書末,其中有世次可考者居前,無世次可考者居後。
八、詩人小傳,寫明生卒年代、字號、籍里、科第、主要仕履、封贈、著述。凡正史有傳者約略言之,無傳者依據有關史料撮述其要,註明出處。舊說有誤者正之,文獻不足者闕之,異說可參者並存之。要必言出有據,無徵不信。
九、本書按作者時序,總分為若干卷,或數家合為一卷,或一家分為數卷,其原則一以詩章多寡為準,一以別集原卷為據。詩篇目次,凡據別集、總集錄入者,悉仍其舊,或分體,或分類,或編年,不求劃一。個別增補較多者,予以重編。雜取諸書者,先編整詩,後編零句,詩、句一般各以有題者居前,無題者(一律稱“詩一首”)居後,但同出一書者,則歸一按序編次,不受此限。有題、無題兩類中又略以所出書成書先後為序。聯句詩依其原來出處保存各家集中,不刪重複.參與聯句的各家,在其名下重出該詩,如編排相次,則僅保存詩題,註明參見。
十、本書重於校勘。凡成集之作,必考察版本源流,選擇善本、足本為底本,確定有價值的本子為參校本,比勘對校,並於詩人小傳之後專段敘述版本依據。凡輯錄之詩,酌情略作他校。出校以校是非為主,酌校異同,務求簡明。校語隨文夾注當字之下。
十一、本書所收各家詩,無論綠自別集,抑或輯自他書,均詳註出處。凡舊籍中一詩互見數人集中或名下而難以確定歸屬者,一律重收,各於題下互注又見。凡可確證系他人之詩而誤收或誤題者,則移入存目,並說明原由。凡舊籍誤收、誤題之詩系非宋人之作而不見本書者,則刪歸附錄,略作辨正。
十二、凡仙鬼、夢幻依託詩,小說中虛擬之宋人詩,另立專卷,編於書未。

圖書目錄

高翥(三四一一七)
釋法薰(三四一四八)
喻峙(三四一八四)
丁伯桂
劉天益(三四一八五)
吳振
王容(三四一八六)
徐文卿
陳洵直(三四一八八)
郢州太守(三四一九四)
楊幼輿
幸元龍(三四一九五)
史彌堅
周端朝(三四一九六)
鄒應龍(三四一九七)
趙汝燧(三四一九九)
趙汝域(三四二六0)
鄭性之(三四二六一)
陳延齡
高定子(三四二六三)
一局伯易
一尚載(三四二六四)
盧孝孫
張翼(三四二六五)
吳駟
李儒用
黃綮(一二四二六六)
黃監
阮文卿(三四二六七)
劉鎮
陳襃(三四二六九)
陳俞
陶崇(三四二七)
沈誠
楊聽(三四二七二)
劉寅
張安修(三四二七三)
王遂(三四二七四)
蘇植(三四二八九)
黃崇義
樂章(三四二九0)
饒魯
韓某(三四二九二)
毛方平
楊承祖(三四二九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