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宋詞佳句類典

全宋詞佳句類典

《全宋詞佳句類典》是吉林文史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圖書,編者是競鴻、陸力

基本介紹

  • 書名:全宋詞佳句類典
  • 作者:競鴻、陸力 
  • ISBN:9787547210277
  • 頁數:356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
  • 裝幀:平裝
  • 開本:10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前言/序言,

內容簡介

《全宋詞佳句類典》精選《全宋詞》中佳句,按類編排,讀者可以一卷在手,遍覽宋詞精華,收取精用宏之功。《全宋詞佳句類典》共設三級類目,其中一級類目40,二級類目185,個別二級類目下設三級類目。類目的設定既參照了中國古代類書的分類,亦適當增加了人類社會生活、人的精神活動等方面的類目。

圖書目錄

一、天文
1 日
2 月
3 星漢
4 雲霞
5 風雨
6 冰雪
7 霜露
8 雷電
9 虹霓
二、地理
1 原野
2 山
3 江河
4 湖海
5 池塘
6 泉瀑
7 濤潮
三、時序
1 春
2 夏
3 秋
4 冬
5 晨午
6 暮
7 夜
8 冬至
9 除夕、元旦
10 元宵(附踏青)
11 寒食清明
12 端午
13 七夕
14 中秋
15 重陽
四、名勝
1 汴京
2 杭州
3 金陵
4 揚州
5 蘇州
6 鎮江
7 紹興
8 其他
五、植物
1 花
一般
梅花
牡丹
荷花
菊花
桂花
海棠
梨花
杏花
桃花
石榴
芍藥
荼縻
水仙

其他
2 堇
3樹

楊花柳絮
4 竹
5 果實
六、動物
1 禽羽



鷗鷺
杜鵑
鴛鴦
其他
2 水族
3蟲豸
蜂蝶

其他
4 畜獸
七、宮廷
1 皇帝
2 後嬪
3 宮苑
4 宮事
5 宮樂
6 宮怨
八、政治
1 美政
2 弊政
3 科舉
4 宦情
5 貶謫
6 歸閒
7 喻刺
九、愛國
1 報國
2 憂國
3 感懷
十、經濟
1 工商交通
2 市井風情
十一、田園
1 農桑
2 漁牧
3 村居
4 風情
5 風光
十二、軍事
  1 征戰
2 守邊
3 戰禍
4 其他
十三、邊塞
1 風光
2 風情
十四、民風
  十五、人才
1 任賢
2 不遇
十六、讀書
  十七、藝術
1 書畫
2 樂舞
十八、文學
1 論詩
2 寫作
……
十九、遊藝
  二十、詠物
  二十一、人物
  二十二、人倫
  二十三、美德
  二十四、理想
  二十五、心理
  二十六、友誼
  二十七、情戀
  二十八、肖像
  二十九、服飾
  三十、人生
  三十一、感時
  三十二、宴遊
  三十三、庭園
  三十四、行旅
  三十五、隱逸
  三十六、贈賀
  三十七、悼亡
  三十八、詠史
  三十九、宗教
  四十、哲理

前言/序言

詞,從廣義上說也就是詩,是一種配合音樂,可以歌唱的新體詩。這種文學形式,初起於隋,形成於唐,盛行於宋,在中國古代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當初歌辭是不能脫離樂曲的,所以在唐五代和宋初,時人根據這一特點,就把它稱為曲、雜曲、曲子、曲詞或曲子詞。後來的作家倚聲填詞,並非均為應歌而作,歌辭與音樂出現了脫離的傾向,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立的新體詩,於是“詞”也就逐漸成為了這種新體詩的專用名詞。此外,它又被稱為長短句、詩餘、樂府、歌曲、琴趣、樂章、語業等等。在古代詩歌園地里,詞的形式最為豐富,而其名稱也是最多的。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樂曲的調名,即所謂的詞牌。作詞者或依調填詞,或因詞制調,總之曲調和歌辭是相輔相成的。一個詞牌最早的歌辭調名與內容常常有一定的關係,但曲調一經用作詞牌,形成固定的格式,後來的作者只是按譜填詞,作品的內容絕大多數都與調名無關了。某些詞牌除本名之外,還有若干別名,如《蝶戀花》,本名《鵲踏枝》,又名《一籮金》、《黃金縷》、《鳳棲梧》、《魚水同歡》、《明月生南浦》等等。據統計,已考知的詞調有800多個,2300多體,實際比這個數目還要大。由此可見,唐宋時期詞調、詞體是異常豐富多彩的,詞調或調牌所表示的是樂曲的性質和特徵,與詞的內容並無必然的聯繫,不是詞的題目,也不一定表示作品的主題。因此北宋以後,有的詞人有時又在詞牌後面另加一個標題或附上一段序言,點明題旨或說明創作意圖和經過,以便於讀者理解作品的思想意蘊和藝術特色。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念奴嬌》是這首歌詞樂曲的名稱,“赤壁懷古”實際上才是本篇的題目。詞中的序言有短有長,長的多至數十百字,與原作互為表里,相映生輝,對正確理解作品的主題和意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姜夔的《揚州慢》,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這段情文並茂的文字,將作者創作《揚州慢》的時間、地點、環境、氣氛和主體感受敘述得十分生動具體,幾乎成為了本篇有機的組成部分。讀者在閱讀和欣賞這首哀時傷亂、寄慨遙深的名作時是不應忽略的。除了每篇作品都有一個表示音樂性質的調名外,詞和詩在形式上的另一區別是詞需分片。大多數詞調都是一首分為幾段的,其中以分為兩段的占絕大多數。也有不分段的,那都是詞調中的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還有極少數詞調分為三段或四段的,如《蘭陵王》、《鶯啼序》等。詞的段,又叫“片”,“片”的稱謂是由古代的“變”字衍化而來的。古樂每奏完一曲,叫做一變。到了唐代,“變”字簡化為“徧”或“遍”,南宋以後“徧”或“遍”才開始省作“片”字。分為兩段的詞,一般稱第一段為上片、上闋、前闋,第二段為下片、下闋、後闋。闋,原指樂終,即音樂演奏完畢。後來用以代稱歌曲,謂一曲為一闋,宋人則習慣稱一首詞為一闋。就樂曲而論,段與段之間是短暫的停頓、休止,而非全曲的終了;就歌詞來說,則要求兩片之間要若斷若續、承上啟下,銜接貫通,不可割斷文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