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堂

全堂

全堂村位於楓橋鎮東部,楓橋江上游,毗鄰趙家鎮,由全堂、湯村、樊家、遼塢、楊山五個自然村合併而成,離鎮4.5公里。全村公3310人,1167戶,黨員164名。區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966.78畝,旱地500.3畝,山林13331畝。輕紡業是本村支柱產業,2008年村工農業產值21.87億元,村人均純收入13471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堂
  • 外文名:無
  • 地址:楓橋鎮東部
  • 區域面積:11.51平方公里
  • 全村人口:3310人
介紹,鐵崖故里,楊維楨,

介紹

近年來,我村按照“規劃要超前合理、設計要具鄉村特色、建設要快捷便利”的思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村共投入建設資金3500萬元,新建村公共服務中心大樓一座,建築面積1120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完善:村內所有道路進行了硬化,面積達1.2萬平方米;村內綠化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綠化率在35%以上;新建了3個球場,安裝了8處健身器材。
目前,我村村兩委班子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村”戰略,團結一致,開拓創新,努力把全堂村建設成“村美、戶富、風正、人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鐵崖故里

出楓橋鎮向東十里,一馬平川的全堂村村口平地上,突兀著一座十餘丈高的小山,小山四周巨石峻立,峭壁如削,崖石赭黑如鐵色。這裡就是以元末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楊維楨的家鄉而聞名的全堂村。全堂村歷史淵源深厚,人傑地靈。相傳宋朝著名理學大師朱熹在楓橋講學時,曾遊覽此地,後來吟詠的千古名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靈感就來自於此。秀水和名詩,益發使這座小山顯得奇特而靈秀。 全堂村位於楓橋鎮東部,楓橋江上游,毗鄰趙家鎮,由全堂、湯村、樊家、遼塢、楊山五個自然村合併而成。輕紡業是這個村的支柱產業,2008年村工農業產值21.87億元,村人均純收入13471元。全村有各類大中小紡織企業一百五六十家,50%以上的村民以織布營生。紡織業的發展帶動了整個全堂村經濟的發展,為全村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經濟保障。
家禽養殖也是全堂村村民致富的一大法寶。全堂村出產的土雞,由於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無公害污染,肉、蛋屬綠色食品,近年來頗受人們青睞,價格不斷攀升。
近年來,全堂村按照“規劃要超前合理、設計要具鄉村特色、建設要快捷便利”的思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村共投入建設資金3500萬元,新建村公共服務中心大樓一座,建築面積1120平方米,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硬化了村內所有道路進,面積達1.2萬平方米;村內綠化面積達到1萬平方米,綠化率在35%以上;新建了3個球場,安裝了8處健身器材。楊維楨的家鄉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作為“楓橋經驗”的發源地之一,全堂村嚴格按照“楓橋經驗”制定村創建“平安村”規劃,從調解工作、治安防控、外口管理、法律服務、安置幫教、社會保障、公共安全、平安宣傳等方面著手,實現組織有力、法治環境最佳化、社會穩定、民眾安居樂業的工作目標。村民業餘文化生活豐富,村里先後自發組織了民樂隊、腰鼓隊、演唱隊、男女銅管樂隊等文娛隊伍,村民們通過參與活動,陶冶情操,強身健體。
鐵崖山千古峻立,泉塘水萬年清澈。目前,全堂村村兩委會班子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開展“創業富民、創新強村”活動,致力把全堂村建設成“村美、戶富、風正、人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楓橋全堂人,字廉夫,號鐵崖、東維子,別號鐵笛道人,元代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其書行草,人謂有“亂世氣”,並有詩壇領袖之稱,其詩被稱為“鐵崖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