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影像核醫學》是供高等醫藥院校醫學影像及相關專業本科生使用的教科書。本版教材借鑑前兩版教材成功的實踐教學經驗,由國內1 7所高等醫藥院校及有關單位30餘名具有豐富醫、教、研經驗的核醫學專家、教授和骨幹共同編寫而成。全書由基本技術篇、影像診斷篇和核素治療篇三部分共20章構成。基本技術篇全面介紹核物理基礎、影像核醫學儀器、放射性藥物、放射性核素示蹤技術及示蹤動力學分析技術、體外示蹤結合分析及其醫學套用、放射性核素顯像原理和方法以及評價核醫學診斷性檢查的方法;影像診斷篇,包括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骨關節系統、腫瘤與炎症(SPECT、PET)顯像、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血液和淋巴系統、唾液腺、淚道與睪丸顯像,以及兒科核醫學:核素治療篇較為詳盡地闡明了有關疾病核素治療學的理論、實踐經驗、臨床評價及最新進展;此外,在《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影像核醫學》篇末對學科發展戰略做了探索性評述。
基本介紹
- 書名: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影像核醫學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550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衛生出版社
- 作者:裴著果
- 出版日期:2007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1709063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影像核醫學》是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裴著果,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醫療系,後留校工作。曾歷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核醫學雜誌》編委,曾任全國(第5屆)臨床核醫學專業組長,受聘於《中國臨床影像學》、《亞洲核醫學》等雜誌副主編或常務主編,任世界核醫學聯盟(WFNM)成員。技術專長和主攻方向為臨床核醫學診療及心臟核醫學顯像技術研究。曾先後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省市級重點課題、國家“九五”攻關等項目6項,有8項科研成果獲部、省級科研進步(成果)獎;並獲國家級教學成果(2等)獎及省級教學成果(1等)獎各1項;主編教材或專著4部,參編或合編著作13本,在國內外發表專業論文120餘篇。培養碩士研究生24名,博士生7名。1992年起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的專家”津貼待遇。生平與業績曾分別入選英國劍橋國際醫學名人錄(IBC)第2版和美國名人傳記中心(ABI)1995年版。
圖書目錄
基本技術篇
第一章 核物理基礎
第一節 原子核及核外軌道電子
第二節 核衰變類型及其規律
一、核衰變類型
二、核衰變規律
第三節 核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一、帶電粒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二、光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三、中子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四節 輻射量及其單位
一、照射量
二、吸收劑量
三、劑量當量
第五節 核醫學工作中的輻射防護知識
一、電離輻射生物效應的作用機制
二、電離輻射對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三、電離輻射對細胞的作用
四、組織器官的輻射效應
五、輻射生物學效應分類和影響因素
六、放射衛生防護
第二章 影像核醫學設備
第一節 核醫學成像概述
一、核醫學成像基本原理
二、核醫學成像設備概述
第二節 sPEcT與y相機
一、sPEcT與^y相機結構
二、SPECT與Y相機工作原理概述
三、sPEcT斷層圖像的重建
四、SPECT斷層圖像校正
五、SPE(1T與1相機性能指標
六、SPECT與^y相機質量控制
第三節 sPECT/CT
一、SPECT/CT特點
二、SPEc/CT中CT的作用
三、SPETCrr/CT顯像步驟
第四節 PET
一、PET工作原理
二、PET設備組成
三、PEr主要性能指標
四、PET圖像的採集
五、PET圖像的校正
六、PET圖像重建
七、PET的質量控制
八、PET的定量分析
第五節 兼容型ECT——SPET/PET
一、基本構成和成像原理及方法
二、兼容型ECT符合成像與專用型PEq、成像的
第六節 pEr[1/cT
一、PET/CT的基本結構
二、PET/cT圖像的採集與處理
三、PET/cT圖像與PET圖像的區別
四、PET/cT存在的問題
第七節 Micro PET
一、Micro PET的基本結構
二、Micro PET的性能
第三章 放射性藥物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基本概念
第三節 醫用放射性核素的來源
一、核反應堆生產醫用放射性核素
二、加速器生產醫用放射性核素
三、發生器生產醫用放射性核素
……
影像診斷篇
核素治療篇
附錄
核醫學常用英文名詞、縮寫及春英漢對照表
核醫學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