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十三次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是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中國遺傳學會人類和醫學遺傳學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於2014年10月29日-11月0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第十三次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
- 舉辦地點:湖南省長沙市
全國第十三次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是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中國遺傳學會人類和醫學遺傳學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於2014年10月29日-11月0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
全國第十三次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是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中國遺傳學會人類和醫學遺傳學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南大學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於2014年10月29日-11月0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全國第十三次醫學遺傳學...
第13次全國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已於2014年10月01日 ~ 2014年11月01日在長沙市舉辦。會議主題 議題:遺傳-解碼生 命 活動內容 邀請楊煥明院士、賀林院士、陳潤生院士、 Prof. Jie Shen(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A)、Prof. Xuezhong Liu(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 USA)、 Prof. David ...
1987年5月6至10日,中國遺傳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合肥召開。1991年4月22至25日,中國遺傳學會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鄭州召開。1995年10月12至17日,中國遺傳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山東泰安舉行。2003年10月10至13日,中國遺傳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在海口燕泰和平國際大酒店召開...
2015中國遺傳學會大會已於2015年8月14-17日在昆明市舉辦。徵文信息 會議徵文 會議接收植物遺傳學、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動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群體與進化遺傳學、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發育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和遺傳學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內容。會議將出版2015中國遺傳學會大會論文摘要彙編《中國的遺傳學研究》。活動...
2018年中國遺傳學會學術討論會已於2018年10月19日 ~ 2018年10月22日在南京市舉辦。徵文信息 會議接收植物遺傳學、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動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群體與進化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發育遺傳學、表觀遺傳學、藥物基因組學、遺傳學教學和遺傳學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內容。論文格式請參照《遺傳...
中國遺傳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已於2013年9月18—21日在哈爾濱舉辦。徵文信息 會議接收植物遺傳學、醫學遺傳學、動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群體與進化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發育遺傳學、表觀遺傳學、藥物基因組學、遺傳學教學和遺傳學技術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內容。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中國...
中華醫學會是中國醫學科技工作者自願結成並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接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業務上接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指導和管理。中華醫學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黨和政府聯繫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是發展中國醫學科學技術和衛生事業...
2007年—2012年任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院長 ,2010年當選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賀林長期從事人類遺傳學和各類組學研究。人物經歷 1953年7月17日,賀林出生於北京市。1978年9月,就讀於南京鐵道醫學院(現東南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1981年6月,於南京鐵道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大學畢業。1983年—1986年,就讀於...
主辦單位:中國遺傳學會 承辦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 黑龍江省遺傳學會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 協辦單位: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東北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北方粳稻中心 活動內容 會議接收植物遺傳學、人類與醫學遺傳學、動物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群體與進化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發...
2019年,舒紅兵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武漢大學醫學研究院院長,武漢大學免疫與代謝前沿科學中心主任。 現任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蘭州大學萃英講席教授,第十三屆、十四屆全國政 協常委。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舒紅兵主要從事免疫相關的細胞信號轉導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應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
軍第三軍醫大學臨床醫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2007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2年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第十一屆委員會主任委員;2014年入選第一批“萬人計畫”科技領軍人才;201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
一、胡志斌組織實施了中國漢族人群多中心肺癌、胃癌、肝癌、慢性B型肝炎等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系統闡述了相關疾病的遺傳學基礎,發現了多個與複雜疾病發生或預後相關的易感基因。其中染色體13q12.12 和22q12.2為國際上首次發現的肺癌風險區域(Nat Genet, 2011);發現了兩個慢性B型肝炎易感區域(6p21.33和22q11...
[13]H S,Li,J H,Chen,W,Wu,T,Fagaly,L,Zhou,W,Yuan,S,Dupuis,Z H,Jiang,W,Nash,C,Gick,D M,Ornitz,J Y,Wu,Y,Rao.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J].Cell,1999,96(6):807-18.DOI:10.1016/s0092-...
主要研究領域:人類醫學遺傳學;群體和進化遺傳學;微生物遺傳學;植物遺傳學;發育遺傳學;遺傳工程。承擔20多門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課程,其中生命科學導論、生物工程概論為面向全校的普教課,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為面向全院的基礎課,細胞生物學實驗、遺傳學實驗為面向全院的基礎實驗課。編寫的《遺傳學》、《遺傳學...
盧煜明(LO Yuk Ming, Dennis),男,1963年10月12日生於香港,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世界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轉化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主任,香港科學院院長,香港科技創新聯盟主席。
賀福初,1962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常德市,少將軍銜,專業技術一級。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賀福初於1982年從復旦大學畢業;1994年獲得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之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實習...
主要從事醫學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尤其是幹細胞和哺乳動物胚胎工程等交叉領域的研究。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曾凡一主要從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髮育機制、克隆細胞重編程與胚胎髮育的關係以及大動物(山羊)幹細胞嵌合體模型的研究,在克隆胚胎中核—質相互作用機理、植入前胚胎不同發育時期基因表達與調控以及幹細胞生物學...
2019年6月,調回北京大學工作;同年,擔任杭州師範大學校長;同年,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2019年6月,任杭州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職務任免 2024年8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決定:免去尚永豐的杭州師範大學校長職務。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尚永豐多年來開展基因轉錄調控的表觀遺傳機制和乳腺癌...
2024年,獲評“全國最美教師”。李校堃長期致力於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藥物的基礎研究、工程技術和新藥研發、臨床套用和轉化醫學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將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開發為臨床藥物。人物經歷 1964年02月28日,李校堃出生於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1987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神經遺傳病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神經遺傳病學組顧問 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會神經遺傳學學組組長 中華醫學會神經科學會帕金森病與有關疾病學組顧問 中央保健委員會聘為會診醫生 廣東省保健委員會聘為會診醫生 廣州軍區保健委員會聘為會診醫生。舉辦會議 五次全國性會議 神經遺傳病學術會議...
1988年,博士畢業後前往法國INSERM-CNRS馬賽免疫中心(CIML)人類分子遺傳學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1990年,前往美國波士頓哈佛醫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醫學院實驗病理學系進行博士後研究。1994年,回到中國,進入中國醫學科學院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CAMS/PUMC)工作,擔任醫學遺傳學教授、...
會議規模在50人左右,每兩年召開一次,由台灣、大陸輪流組織召開。應海峽兩岸科技工作者要求,2012年起,研討會將每3年舉行2屆。截至2018年7月,海峽兩岸細胞生物學研討會已舉辦十三屆。全國植物生物學研討會 為促進中國從事細胞生物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功能基因組學以及育種等領域的科研人員之間的交流,研討相關...
2006年6月5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三次院士大會在京召開。胡錦濤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會議期間,國務委員陳至立到會作了重要報告。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七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7名。2007年11月,增選了29名院士,並選舉產生了第八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5名。2008年6月23日,中國科學院第...
趙國屏曾主持SARS分子流行病學和SARS冠狀病毒進化研究,為認識該病毒的動物源性及其從動物間傳播到人間傳播,特別是關鍵基因的變異規律奠定了基礎。(新華社評)趙國屏42歲博士畢業時,他懷揣著建設祖國之夢、創新科研之夢,選擇歸國,繼續服務於中國人民。(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評)趙國屏在改革開放浪潮中,他從飽經風霜...
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人物履歷 1970-1975年 江西省信豐縣、橫峯縣插隊知青 1975-1977年 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醫士專業學習 1977-1978年 江西省上饒地區衛生學校內科教研組教師 1978-1981年 上海第二醫學院醫療系一部血液病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81-1984年 上海第二...
學術論著 根據2022年9月東南大學官網顯示,滕皋軍曾發表SCI收錄論文200餘篇,包括Lancet Oncology,Lancet Gastroent Hep, Radiology, JACC, J Hepatology, PNAS等,SCI引用>5000次。科研獎勵 根據2022年9月東南大學官網顯示,滕皋軍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人才培養 教育方式 滕皋軍始終堅持人才培養是大學醫學院的...
2013年全國中西醫結合皮膚發病學術年會”於2013年4月25日-29日在福建省廈門市召開。捷達與國內知名專家就當前皮膚科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並推出一體化多功能皮膚檢測圖文管理系統。第十二次全國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學會2013年醫學遺傳學年會)於2013年4月18日-21日在鄭州市召開,捷達應邀參加。2013年4月12---...
在機制解析的基礎上,研究提出兩種微調赤黴素到中等水平的方法——一是通過對ATT2的遺傳工程改良來提高ATT2的表達量或增強ATT2的功能,“因為ATT2的功能比ATT1弱,更適合用於精準調控活性赤黴素水平”;二是外源施加適量的植物生長調節劑(赤黴素“920”), 可以減少逆境脅迫造成的產量損失。學術論著 Peng Q, ...
李兆申,男,漢族,1956年10月13日出生於河北寧晉,消化病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主任,國家消化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主任,全軍消化內科研究所所長,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長。1980年,李兆申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1985...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任同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系主任(兼)、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兼)。2011年11月—2016年2月,任同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病理生理學系主任(兼)、附屬東方醫院副院長(兼)、心律失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同濟大學)主任(其間:2013.02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