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海洋綜合調查 General Oceanographic Survey of Bo Hai,Huang Hai,Dong Hai and Nan Hai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海洋綜合調查
- 外文名:General Oceanographic Survey of Bo Hai,Huang Hai,Dong Hai and Nan Hai
- 首次調查:1958年 9月至 1960年 12月
- 調查範圍:中國海的大部分區域
基本信息,調查目的及結果,調查目的,調查區域,調查結果,
基本信息
1958年 9月至 1960年 12月進行的中國近海海域綜合調查。這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全國性海洋綜合調查。調查工作由國家科委海洋組組織和領導。1958年5月,成立了全國海洋綜合調查領導小組,律巍任組長,赫崇本、曾呈奎、王雲祥任副組長;下設海洋調查辦公室和技術指導、資料分析以及器材保證等小組,並分設黃海和渤海區、東海區以及南海區調查領導小組。參加調查的科技人員共600餘人。調查分 3個階段:1958年9月至年底,在各海區進行試點調查;1959年1月至年底,4個海區全面進行外業調查;1960年1月起轉入內業,整編資料。
調查目的及結果
調查目的
這次調查的目的在於通過對中國近海系統全面的綜合調查,編繪海洋學(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質地貌)圖集、圖志;編寫調查報告、學術論文;制定海洋資源開發方案;建立海洋水文氣象預報、漁情預報,為國防和海上交通建設提供海洋環境基礎資料。
調查區域
這次調查的範圍包括了中國海的大部分區域。在北緯28°以北的渤海、黃海和東海海區,布設了47條調查斷面,333個大面積巡航觀測站和270個連續觀測站;在南海海區(含北部灣中越第一次合作調查區域)內布設了36條斷面,237個大面觀測站和57個連續觀測站。在浙江和福建沿海的兩個海區內布設了 8條斷面和54個大面觀測站,進行了8個月的探索性大面調查。東海區台灣省附近海域和南海區大片海域未能進行調查。觀測項目包括:海洋水文氣象方面的水深、水溫、鹽度、水色、透明度、海發光、海浪、氣溫、濕度、氣壓、風、雲、能見度等;海洋化學方面的溶解氧、磷酸鹽、酸鹼度;海洋生物方面的浮游生物分層和垂直取樣,底棲生物取樣和底質採樣;海洋地質方面的表層取樣、管狀取樣、懸浮體取樣和連續測深。
調查結果
這次調查共獲得各種資料報表和原始記錄 9.2萬份,圖表(各種海洋要素平面分布圖、垂直分布圖、斷面圖、周日變化圖、溫鹽曲線圖、溫深記錄圖等)7萬多幅,樣品(底質表層沉積物樣品、底質垂直樣品、懸浮體樣品等)和生物標本共 1萬多份。1964年出版了《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共10冊,《全國海洋綜合調查圖集》共14冊。在調查中使用的中國制定的統一調查規範,經國家科委海洋組修改和補充,於1961年正式出版,名為《海洋調查暫行規範》。通過這次調查,第一次取得了中國近海一年以上的系統海洋資料,初步了解了中國近海海洋水文、化學、生物、地質等要素的基本特徵和變化規律,為進一步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開發利用海洋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