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3日,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編制的《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十三五”末,我國24小時晴雨、氣溫和暴雨的預報準確率將分別達到88%、84%和65%,24小時氣象要素預報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將分別達到1公里和1小時,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超過30分鐘,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
- 印發時間:2016年8月23日
8月23日,中國氣象局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編制的《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十三五”末,我國24小時晴雨、氣溫和暴雨的預報準確率將分別達到88%、84%和65%,24小時氣象要素預報的空間和時間解析度將分別達到1公里和1小時,強對流天氣預警提前量超過30分鐘,氣象預警信息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86分以上。
《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全國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是全面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部署,是未來五年我國氣象事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氣象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依據。
“十三五”時期是氣象保障我國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目標的關鍵階段,也是我國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的決勝階段。全國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全面深化氣象改革、全面推進氣象法治建設、全面加強氣象部門黨的建設,突出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雙輪驅動,以氣象核心技術攻關、氣象信息化為突破口,以有序開放部分氣象服務市場、推進氣象服務社會化為切入點,推動氣象工作由部門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加快完善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全面提升氣象預報預測預警水平,不斷提高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構建智慧氣象,建設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確保到2020年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目標,不斷提升氣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和水平。
《規劃》明確“堅持公共氣象發展方向、堅持氣象現代化不動搖、堅持深化改革、堅持統籌開放”的基本原則和“突出創新發展,著力激發氣象發展的活力;推進協調發展,著力補齊氣象發展的短板;重視綠色發展,著力引領氣象發展的新領域;堅持開放發展,著力拓展氣象發展的新空間;強化共享發展,著力增進廣大人民民眾的福祉”的發展理念。
根據《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適應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力的以智慧氣象為重要標誌,由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現代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體系、現代氣象管理體系構成的氣象現代化,初步具備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業務能力,氣象整體實力接近世界同期先進水平,若干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氣象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具體而言,就是將實現綜合先進的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集約共享的氣象信息化、效益顯著的氣象防災減災、高效普惠的公共氣象服務、功能完善的生態文明保障、科學應對和適應氣候變化、優先發展的科技人才體系以及科學法治的現代氣象管理。
按照《規劃》的目標要求,在“十三五”時期,全國氣象事業要改革創新,提升氣象現代化水平;統籌協調,促進氣象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保障生態建設和氣候安全;開放合作,構建氣象發展新格局;共享共用,提高以人民為中心的氣象服務能力;強化保障,為實現氣象現代化提供堅強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