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子排球聯賽(全國女排聯賽)

中國女子排球聯賽

全國女排聯賽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女子排球聯賽,英文縮寫WCVA。是中國排球協會組織的全國性女子排球聯賽。雖然中國女排在中國影響力極大,可女子排球聯賽卻遠遠沒有“女排”的知名度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女子排球聯賽
  • 英文名稱:WCVA
  • 舉辦地點:中國
  • 賽事類型:排球
  • 主辦機構:中國排球協會
排球聯賽協會,發展,賽制形式,歷屆頒獎,2016年,2017年,2018年,

排球聯賽協會

中國排球協會簡稱“中國排協”,英文譯名“CHINESE VOLLEYBALL ASSOCIATION”,縮寫為“CVA”。中國排球協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具有法人資格的、全國性的、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的管理排球運動的行業性民眾體育社團組織。中國排球協會的宗旨是團結全國排球工作者、運動員和排球愛好者,以及關心、支持我國排球事業的海內外人士,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畫和奧運爭光計畫,推動排球運動的普及和技術水平的提高,為增強人民體質,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積極參與國際排球聯合會和亞洲排球聯合會的活動,增進與各國、各地區排球協會、排球俱樂部和運動員之間的友誼,加強與國際排球聯合會和亞洲排球聯合會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中國排球協會遵守國家法律和有關政策,遵守社會道德規範。中國排球協會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和亞洲排球聯合會的唯一合法組織。本會承認和遵守國際和亞洲排球聯合會的章程及有關規定。中國排球協會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是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全國性專項運動協會。中國排球協會接受國家體育總局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中國排球協會總部設在北京。

發展

一、中國排球運動的興起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文化不斷地向中國滲透,作為文化現象的體育也不例外。西方不少的競技運動項目逐步在中國開展起來,排球運動就是這些競技運動項目中的一種。據一些體育史學家考證,排球運動是在1905年傳入中國的。排球運動剛傳入我國時,它的最初名字叫“隊球”。我國首先開展這項活動是在華南、華東和華北地區。
華南地區:1905年,排球運動首先在廣州南武中學和香港皇仁書院開展。1913年遠東運動會參賽選手許民輝(廣東籍)積極推廣排球。將這項活動向郊縣城鄉推廣。一年後,排球運動已成了廣東廣大青年農民、職工都喜愛的活動,該省幾十個縣廣泛開展、組織競賽,發展速度驚人。在這個基礎上湧現出了不少的著名排球運動員和著名排球隊,並組織起了體育協會——廣東排球聯合會。
華東地區:上海是開展排球運動比較早的城市之一。1908年,北美基督教青年會派遣愛克斯納(M·J·Exner)醫生來華擔任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部主任,他在青年會體育訓練班上講授和介紹了包括排球在內的多種體育運動項目。從1912年至1924年,基督教青年會通過舉辦體育幹事訓練班來推廣排球運動,12年間,先後培養了9批體育教師和幹部,其中一部分人後來成了各地推廣排球運動的骨幹。
華東地區排球運動開展較好的地區,除上海外,還有地處祖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福州市基督教青年會幹事潘竹孫是上海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幹事訓練班學員。他將所學到的排球知識、技術和練習方法帶回了福建,為福建排球運動的開展打下了基礎。
華北地區:早在1910年前就有少數教會學校開展排球活動,但尚未成為競賽項目。直到1914年第二屆華北運動會在北京天壇舉行時,才正式設立排球的競賽項目。
華北運動會自第二屆首設排球競賽後,一度在比賽中取消排球項目達十年之久,直到1924年第十一屆時才恢復排球比賽,華北排球運動發展之遲緩,由此可見一斑。但是,到了20年代末、30年代初,華北排球運動的開展已經不局限於幾個大城市了。排球運動傳到了山東半島的煙臺、青島等地,這些地區也組織了許多比賽,為排球運動的推廣普及作出了貢獻。
二、六人制排球的實行
1900年-1910年,排球運動先後傳入亞洲的印度、中國、日本、菲律賓等國。由於當時亞洲各國室內運動場館遠不如美國,來亞洲的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幹事們根據亞洲的具體情況,介紹、傳授了在室外開展的十六人制排球。亞洲前三屆遠東運動會排球比賽都是採用的十六人制比賽。1919年第三屆遠東運動會後,比賽規則有了較大的修改,將十六人制改為十二人制,場地由90×45英尺縮小為80×40英尺。1927年又將十二人制改為九人制。九人制排球一直延續到1949年。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九人制排球一直流行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各國。
在50年代,世界最高水平的排球賽都是採用六人制比賽。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一屆男子排球世界錦標賽,世界青年聯歡節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全都是採用六人制比賽。為了適應國際比賽的需要,中國開始學六人制排球技術和比賽規則。1950年7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辦了全國體育工作者暑假學習會。在學習會上,北京大學林啟武教授向全國體育工作者介紹了六人制排球比賽的規則與辦法。參加學習會的100多人經過學習、領會對六人制排球產生了興趣,並且掌握了初步的知識。這些學習班學員都成了開展六人制排球的“火種”。同年8月,虞積剛、閻維仁在《新體育》雜誌上撰文,詳細介紹了六人制排球的比賽規則及簡單的攻、防戰術。1951年5月,林啟武教授又撰文敘述了六人制排球的特點及打法。中國排球界在初步了解六人制排球的基礎上,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六人制排球與九人制排球的不同點上。由於兩者規則有很多不同,技術打法差異也很大,因而探討規則、研究技術成為這個階段各種學習活動的中心內容。這對中國當時學習六人制排球以及從九人制排球過渡到六人制排球是不無作用的。排球界很快進入了邊學習、邊實踐的階段。
三、建立等級制度及培訓教練員
為了提高中國的排球運動水平,在5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全面向蘇聯學習的口號。蘇聯推行的體育制度是當時中國學習與借鑑的重要方面之一。具體地說,就是學習與借鑑蘇聯運動競賽的等級制度以及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等級制度,並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不斷加以修改和完善。這有利於調動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的積極性,激勵他們向高一級目標奮進。
1956年4月,國家體委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員、裁判員等級制度條例》(草案)。條例規定運動員等級分為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二級運動員和三級運動員;裁判員等級分為國家級裁判員、一級裁判員、二級裁判員和三級裁判員。並規定了達到各種等級的具體條件、證章和證書。
1958年6月21日和1958年7月11日國家體委兩次修定了等級制度,並制定了《排球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具體地規定了各級運動員取得稱號的標準。
1958年6月21日,國家體委首次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練員等級制度》(草案)(註:這個草案未能施行;1963年5月10日國家體委公布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練員等級制度》,也未能在實踐中貫徹落實)。
總之,中國排球界在學習、借鑑蘇聯的經驗方面和體育等級制度方面沒有生搬硬套,而是吸取其精華。
四、加盟國際排聯
新中國排球隊參加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和青年聯歡節等排球比賽活動之後,中國排球隊朝氣蓬勃的精神和獨特的技術引起了國際排壇的注意。
1953年中國排球協會成立,張之槐任主席。1953年11月張之槐、馬啟偉以中國排球協會的名義參加了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的國際排球聯合會的行政會議。1954年1月11日,國際排球聯合會正式承認並接納中國排球協會為正式會員。1956年8月,由國際排聯主辦的男子第三屆和女子第二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在法國巴黎舉行。國際排聯正式向中國男、女排球隊發出了邀請。
中國排協很重視這次學習、鍛鍊的機會,並於1956年2月通過選拔,組成了國家男、女排球代表隊。代表隊在上海、北京進行了集訓,而且還在7月14日-8月9日訪問了蘇聯、保加利亞和民主德國。在此期間男女隊各進行了11場比賽。中國男女隊還參加了在保加利亞舉行的四國排球聯賽。參加的國家有中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這些比賽是中國隊準備參加巴黎錦標賽所進行的賽前鍛鍊。
8月30日至9月12日,17個國家的女子排球隊和24個國家的男子排球隊雲集巴黎,參加了本屆盛會。隊數之多,是世界排球錦標賽歷屆之首。
五、發球革命和修改攔網規則
1957年,廣東男排根據排球比賽的對抗規律和本隊的具體條件,在當時舉行的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大膽地運用了勾手大力發球技術。在實踐中,他們通過系統的、嚴格的訓練,摸索出一套運用大力發球的規律。他們把發球與接發球的訓練比例擴大到整個技術訓練的60%左右,使發球與接發球技術的訓練有了數量上的保證,因而在比賽中發球得分多,一傳失誤少,一次進攻占了很大的便宜。1957年廣東男排由全國前6名以外的隊,一躍而進入了前3名,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的勾手大力發球。1958年全國甲級聯賽,廣東男排又由1957年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大力發球仍是他們致勝的“法寶”。
在廣東隊的帶動下,大力發球風靡全國,不僅甲級隊普遍採用,乙級隊以及參加錦標賽的各隊都開始廣泛地運用;不僅男子隊採用,女子隊也有不少隊員採用。這個時期來華訪問的外國隊都嘗到了中國隊大力發球搶攻的苦頭,一場比賽他們的一傳要丟18分左右,最多的高達25分。
當大力發球技術還在方興未艾的時候,另一種攻擊性很強的發球——上手飄球技術也出現了。中國最早運用這種新技術的是上海“紅隊”(即上海體院競技指導科隊)的龔俊平。當時,上海“紅隊”和上海“藍隊”都以大力發球見長,而上海紅隊除採用大力發球之外,龔俊平的上手飄球也是紅隊得分的重要手段。當時雖然還沒有人從理論上對這一技術進行總結和提煉,但在實踐中已經感覺到了這種發球的威力。
總之,大力發球和上手飄球的出現對中國排球的技術、戰術是一次推動,或者說是一種技術革命。它使排球各項技術間的發展出現了不平衡。
1964年,國際排聯在日本東京舉行會議,修改了有關“攔網”的規則。修改後的規則條文為:“當一方扣球前,另一方前排隊員身體任何部分越過球網上沿以上的垂直平面觸球,即為過網觸球犯規,但當一方隊員扣球或吊球後,另一方攔網隊員過網觸球不算犯規。”這明確地規定了在對方扣球後攔網手可以過網攔球。
這個變化對於攔網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轉變。在此之前,攔網手無論在扣球前還是在扣球後,都絕不允許過網。因此,攔網的手型是手腕後仰在網側形成一個與網子平行的平面來阻擋對方的扣球。所以,人們僅僅把攔網看作是防守的第一道防線。修改後的規則允許攔網手過網攔擊,完全改變了攔網技術單純防禦的性質。隊員可以通過攔網將對方的扣球攔死在對方的場地內而得分或得發球權。

賽制形式

賽制採取小組賽、交叉賽、決賽的形式,產生總冠軍。
第一階段為分組賽:即採用分組主客場雙循環賽制,按照上屆聯賽成績排名蛇形編排分為Ⅰ組、Ⅱ組,每小組6支隊,進行5主5客,10輪比賽,成績帶入交叉賽。
第二階段為交叉賽:即Ⅰ組1-4名對Ⅱ組1-4名,進行4主4客,8輪比賽,決定第1至第4排名及第5至第8最終名次;Ⅰ組5-6名對Ⅱ組5-6名,Ⅰ5-Ⅱ5,Ⅰ6-Ⅱ6,Ⅱ5-Ⅰ6,Ⅱ6-Ⅰ5,進行2主2客,4輪比賽,決定第9至第12最終名次。
最後階段為決賽:1.按照交叉賽名次進行半決賽1-4、2-3,半決賽採用五場三勝制,比賽場序按照交叉賽排名在前的球隊,依次進行一個主場、兩個客場、兩個主場。2.半決賽負者進行三、四名決賽,採用三場兩勝制。比賽場序按照交叉賽排名在前的球隊,依次進行一個主場、一個客場、一個主場。3.半決賽勝者進行冠亞軍決賽,採用五場三勝制,比賽場序按照交叉賽排名在前的球隊,依次進行一個主場、兩個客場、兩個主場。

歷屆頒獎

2016年

最佳教練:王寶泉(天津)
最有價值球員:張常寧(江蘇)
最佳新人:龔翔宇(江蘇)
最佳主攻:張常寧(江蘇)/劉晏含(八一)提名:朱婷(河南)/陳麗怡(天津)
最佳副攻:顏妮(遼寧)/王寧(天津),提名:袁心玥(八一)/徐玖菁(上海)
最佳接應:卡里羅(天津),提名:帕萬(上海)
最佳二傳:姚迪(天津),提名:丁霞(遼寧)
最佳自由人:陳展(江蘇),提名:王唯漪(上海)

2017年

最佳發球:張常寧(江蘇)
最佳外援:魯爾克(四川)
最佳攔網:王辰玥(江蘇)
最佳二傳:刁琳宇(江蘇)
最佳教練:蔡斌(江蘇)
最佳扣球:李靜(浙江)
最佳自由人:陳展(江蘇)
最有價值球員:張常寧(江蘇)

2018年

最佳女排教練員:陳友泉(天津渤海銀行女排主教練)
最有價值運動員:李盈瑩(天津渤海銀行女排俱樂部)
最佳扣球:李靜(浙江嘉善西塘古鎮女排俱樂部)
最佳攔網:袁心玥(八一深圳女排俱樂部)
最佳發球:張常寧(江蘇中天鋼鐵女排俱樂部)
最佳二傳:姚迪(天津渤海銀行女排俱樂部)
最佳自由人:孟子旋(天津渤海銀行女排俱樂部)
最佳外援:金延璟(上海光明優倍女排俱樂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