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精煉人生素材

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精煉人生素材

《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精煉人生素材》是2007年文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健。

基本介紹

  • 書名:全國中學生最喜歡的精煉人生素材
  • 作者:張健
  • ISBN:10位[7806835482]13位[9787806835487]
  • 定價:¥19.80元
  • 出版社:文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9-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本書所選美文,均是全國廣大中學生自主推薦的文章,充分反映了中學生自己的喜怒哀樂,“我的地盤我做主”。每篇選文均由一線特、高級名師結合最新教研動態,進行深入淺出的透析和點撥。每類選文均由資深命題專家精準指導,讀寫貫通,讀為寫用,讀寫雙升。每篇選文均邀請北大、清華高考英大精挑細選,層層把關,並傾力奉獻“高考英才秘訣”。打開你喜愛的書,就走進了心靈,交流如一杯香茗,幽香而淡遠;對話如雨人對酌,會心的微笑與眼神的靈犀,沖淡勞累的心緒,走進歷史的隧道與時間的定格,傾訴、交換、領悟、類比,或許更多。

作者簡介

張健先生,享有很高聲譽的著名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專家。曾多次參與高考語文命題的調研、高考作文閱卷和中考作文閱卷的質檢等工作。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多篇,出版專著二十多本。在今年的高考中,他所任教的兩個班級97名學生,本科達線率百分之百,考取北大清華5人。語文分數都在120分以上,最高分達138分。
酷愛語文,痴迷寫作,沉醉於語文教學,迷戀於作文指導,鐘情於作文評改。在中學作文的教研之路上摸爬滾打,執著追求,揮灑心血和汗水,收穫成功和希望。他撰寫的教研論文,頻頻發表;指導學生的習作,間或見報。。喧囂浮躁中,默默地孤守一隅,耐得寂寞,抵得誘惑,在自己情有獨釧的語文教學的田地上,躬耕不輟。他出生於農村,一直秉承著農民的勤勞樸實,吃苦耐勞,默默無聞,是一位很有個性的教育戰線的“農民”。在語文教學和作文指導中,從不搞高深玄奧的花架子,從不做隔靴搔癢的無用功,從不空喊口號和理念,而是腳踏實地地運用前瞻性的嫣紅的百花園,吸引更多的學生觀光和參與。

目錄

著名作家、知名學者、特級教師談閱讀與作文
錢夢龍
呂型偉
池 莉
方仁工
張化萬
程 翔
程紅兵
陳鐘梁
第一章 感恩的心
詩歌欣賞
日出(零雨)
名師大講壇
智慧素材智慧閱讀
關注智慧素材
愛橋
感恩的心
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
感激對手
上帝咬過的蘋果
洗澡
學會感恩
那條褲子溫暖我一生
第二章 寬容的含金量
詩歌欣賞
詩一首(方令孺)
名師大講壇
話題作文巧用智慧素材
關注智慧素材
不給心靈留下隱患
釘子的傷害
涵養與智慧
寬容的含金量
寬容——王者之心
母親的寬容
羊羔的說服力
宰相與理髮師
第三章 點一盞心燈
詩歌欣賞
空想之地(紫薇)
名師大講壇
讓作文注入智慧的火花——智慧故事運用技巧
關注智慧素材
報復與報答
別盯著杯子
點一盞心燈
快樂在於心態
木魚
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
消氣
心中的頑石
第四章 最美的聲音
詩歌欣賞
雪的原野(馮文炳)
名師大講壇
把握你的讀書時間
關注智慧素材
家是什麼
捨不得
第五章 給自己一片懸崖
第六章 生命的價值
第七章 敬畏規則
第八章 不能丟失的尊嚴
附錄 新穎無罪,作文有方

文摘

插圖:人們時常喟嘆人生苦短,似乎“苦短”已經能夠成為人生的標誌。但我們卻能夠從歷史與現實之中找到那些無論得意或者失意都能夠泰然自若,坐看浮雲落花的智者,似乎他們已經完全超脫於物外。其實,能夠做到這樣,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是一種人生的境界。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期,怎樣才能夠活得灑脫,品味到生活中的樂趣,更是值得每一個置身於其間的人關注。
圖片圖片
我們不是聖人,也很難成為一個聖人,但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以一種聖人般的心態處世。這樣一種心態,需要時間與閱歷來熔鑄,而人生的經歷畢竟有限,但有一事能夠彌補這樣一個缺憾,那就是閱讀。那些能夠給人點一盞心燈,讓人的心靈不再孤獨、不再哭泣的智慧素材正是我們所要閱讀的。這類文章看上去通俗易懂,似乎無師也能夠自通。實際上作為人們與命運抗爭的經驗總結,智慧素材更需要我們智慧地閱讀,悉心地品味。
出與入。出乎其外,以一種局外人的姿態去看擺在我們面前的智慧素材,有時,我們反而會更真切地體會到其中所包蘊的哲理。這是因為這樣一個過程我們不會為其中的感情震撼了心靈,而能做到真正的超脫,這樣一種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人生境界。入乎其內,則是與之相反。它要求我們不是做旁觀者,而是融入素材之中,素材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聚散離合這些都會牽動著我們的每一根神經,因為此時我們與這些人已經無法分開。這樣做我們能夠體會人生的百味。
虛與實。素材中出現的事例,我們可以認為它是生活中的真實存在,它告訴我們前人已經在這裡有所得或有所失,作為後來人,我們要做些什麼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們不應在前人跌跤的地方重犯錯誤,也不應盲目行進而不去借鑑他人的經驗。即使素材中事例是我們親眼所見,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生活的藝術化,進而去品嘗這種藝術化的美。這不是虛無主義,而是一種另類理解真實的手段,曲徑有時方可通幽。
以上所說的兩點,表面上都是矛盾的,也是水火不容的。其實人生也是如此,它留下一個個矛盾讓我們去解決。我們也不妨從兩個方面,以看似矛盾的心態去親近它,親近它帶給我們的智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