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1972年10月由脫離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的黨員建立的新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
- 成立時間:1972年10月
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1972年10月由脫離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的黨員建立的新黨。
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1972年10月由脫離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的黨員建立的新黨。70年代以來,幾度在泰米爾納杜邦執政。組織機構與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相同。參見“德拉維達進步聯盟”。...
要求擴大邦自治權。1967年以後曾在該邦執政。由於黨內分歧,1972年10月M·G·拉馬錢德蘭另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黨的組織機構分四級,即基層委員會、區委員會、縣委員會和總委員會。總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其選舉產生的執行委員會是最高執行機關。執委會下設議會局,指導黨的議會工作。
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 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1972年10月由脫離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的黨員建立的新黨。70年代以來,幾度在泰米爾納杜邦執政。組織機構與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相同。參見“德拉維達進步聯盟”。
這次大選中,各政黨組成了三個政黨聯盟,其中國大黨聯盟包括國大黨、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等六個政黨,共擁有議席240席。另一個是民族陣線(左翼陣線),包括人民黨、印度共產黨(馬)、印度共產黨等8個政黨,擁有128個席位。再一個是印度人民黨聯盟,包括印度人民黨和濕婆軍兩個政黨,擁有123個席位。國大黨聯盟席位...
不過,從選舉結果看,參加“第三陣線”的比久人民黨、泰盧固之鄉黨,議席不但未見減少,反而有所增加,而上次大選一席未得的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此次竟將9席收入囊中。比較起來,只有左翼四黨遭遇滑鐵盧,尤以其中兩支共產黨隊伍為甚。這說明,失利原因主要還在於共產黨自身表現。喀拉拉邦大選失利的主要原因...
其他政黨中,泰盧固之鄉黨獲28席,印度共產黨(馬)獲22席,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獲12席,人民黨獲10席,印度共產黨獲6席,其餘黨派和獨立候選人共獲31席,一些有影響的全國性政黨如社會黨、人民同盟、國大黨(烏爾斯派)和國大黨(民主派)等則未獲一席。國大黨(英)在本屆大選中所獲席位及其占宣布總席位的比例...
印度第九次大選,於1989年11月舉行。內容 第九屆人民院(聯邦議會下院)總共設543個席位,競選席位525席,因阿薩姆等邦推遲選舉,到11月29日宣布的席位實際是481席。選舉結果,執政的國大黨獲185席,人民黨獲116席,印度人民黨獲82席,印度共產黨(馬)獲32席、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獲11席,印度共產黨獲10席,...
選舉結果是,英迪拉·甘地為首的國大黨(簡稱國大黨[英])敗北,僅獲152席,而由國大黨(組織派)、人民同盟、社會黨等聯合組成的人民黨獲270個席位,選舉前夕剛從國大黨(英)分裂出來的國大黨(民主派)獲28席,印度共產黨(馬)獲22席,全印安納德拉維達進步聯盟獲19席,印度共產黨獲7席,阿卡利黨獲8席,其他黨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