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內黃花生果大飽滿、色澤亮麗白淨,口感好,且網紋清晰、質地飽滿。
內黃花生內在品質優勢突出,據農業部
油料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內黃花生含
油量為50%-53%、粗
蛋白為26%-28%、純仁率為78%-81%。衛生指標、
農藥殘留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內黃縣屬黃河沖積平原,亦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內黃縣總面積1161平方公里,全部是平原,地形平坦,起伏較小,海拔高度一般在50-70米。地勢總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平均陡降1/5000-1/6000。受黃河、衛河、漳河多次決口的影響,成土母質分為沖積物母質、風積物母質兩大類。內黃縣土壤面積145.7萬畝,分為潮土類、風沙土2個大類,其中潮土類120.3萬畝,占土壤面積的82.57%;風沙土類25.4萬畝,占土壤面積的17.43%。
水文情況
內黃縣地域遼闊,河溝縱橫,主要過境河主要有四條:分別是衛河、安陽河、湯河、硝河,年平均降水量為596.2毫米,平水年(50%)地面水徑流量為1031萬立方米,偏枯年(75%)徑流量為819萬立方米。內黃縣水資源總量為 11.8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56 .69立方米/人,不足全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的1/7。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1.56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0.18億立方米,地下水 0.38億立方米 (其中包括苦鹹水0.47億立方米苦鹹水占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的30%),平均超采率達80%。境內無大型工廠,無“三廢”排放和空氣污染,也沒有重金屬污染歷史,根據環境監測部門監測,內黃縣境內地表水達到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的Ⅱ類水質標準;水質感觀良好,無色、無臭、無味、透明,pH值4.5-7.5之間,砷≤0.05,鎘≤0.005,鉛≤0.05等有關指標符合我國和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飲用水質準則。
氣候情況
內黃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盛吹偏北風,夏季盛吹偏南風,春秋兩季屬過渡性季節。四季分明,春季(3-5月)乾旱少雨,冷暖多變風沙多;夏季(6-8月)炎熱,雨量集中;秋季(9-11月)天高氣爽,氣候宜人;冬季乾冷少雨雪。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88.8小時。年平均氣溫13.7℃,氣溫的年變化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即冬季最冷、夏季最熱,最冷月1月平均-1.3℃,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7℃。年平均地面溫度15.9℃。1月最低平均-1.6℃;7月最高平均30.9℃。年平均降水量596.7毫米,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現在7月份,平均值180毫米。月降水最小是12月份,平均4.1毫米。平均初霜日期為10月28日,終霜日期為4月2日。
歷史淵源
花生,俗稱“落花生”,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主產於河南、山東、河北、廣東、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內黃“內黃花生”的品質最富盛名。
內黃花生果遠銷於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內黃花生產區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質量安全示範區。具《內黃縣誌》記載,花生是內黃傳統作物,在民間被譽為“長生果”,有“常吃花生能養生,吃了花生不想葷”之說。
清光緒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漸取代了小花生。
據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國《內黃縣誌》第109頁記載“落花生(分大小二種,大者自清末光緒間始傳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雲來自美國也。)。
1993年出版的《內黃縣誌》第264頁記載“花生是內黃傳統作物,原為珍珠型小花生,收穫時易落果,需將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過篩子,篩出花生果來。
生產情況
2013年,內黃花生種植面積2萬公頃,總產量9.9萬噸。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內黃花生”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0年7月27日,內黃花生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內黃花生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東經114°44ˊ16.8″-114°58ˊ13.0″,北緯35°42ˊ18.4″-35°42ˊ18.4″,覆蓋河南省內黃縣城關鎮、後河鎮、馬上鄉、中召鄉、梁莊鎮、六村鄉、卜城鄉等7個鄉鎮。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3-03-1321。
質量安全規定
“內黃花生”應遵循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技術規範等。GB3059-1996大氣質量標準 GB5084-1992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3838-1998國家地面水質量標準 GB4285-1989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花生產地環境條件》(DB410527/T008.126-2004)標準,產品質量也2符合《無公害食品花生》(NY5303-2005)標準,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記和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農業投入品,推行標準化生產,切實保障花生質量安全。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與要求
產地要選擇遠離污染源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生產區域,產地環境條件符合《無公害食品 產地環境條件》(DB410527/T008.126-2004)的標準。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鬆的沙土或兩合土,並且排灌方便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有機質在於0.5%,pH值在7左右的地塊。生產中不準使用工業廢棄物,不得使用未經發酵腐熟、未達到無害化指標的人畜糞便等有機肥料,防治污染產地環境。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
內黃花生主要選用果皮薄、出仁率高、含油量高的高產優質品種,如白沙171、豫花七號等。
3、生產過程管理
內黃花生生產過程包括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產品收穫等步驟。具體如下:
①整地. 花生播前要普遍深中耕20-25厘米,耕後及時耙耮達到上虛下實,地表鈿碎無大坷垃。 整好後,要起好壟待播,壟高15厘米,壟距70-80厘米。
②播種. 種子在播種前要進行種子精選與分級,播前2-3天在陽光下曬種後,選出粒大、飽滿、大小均勻一致、無病、無損傷、無霉爛變質的作為種子。 作為種子的花生不可大小粒混合播.種子要進行分級播種,選出大粒作為一級種子,中等粒作為二級種子;杜絕播種三級種子。 春白地花生的播期:一般當5-l0厘米地溫平均穩定通過15-16℃時(一般在4月25日左右)即可播種。 春地膜花生的播期:一般比露地直播提前l0一15天播種(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前三天先蓋膜後播種。 麥套花生播期:一般在小麥收穫前l5-20天進行播種,時間在5月15日-20日。 播種一般沙壤土深4-5厘米。中壤土3—堰米。一般高水肥地每畝8000-9000穴,中等水肥地9000-10000穴。每穴兩粒種子。
③田間管理. 查苗補種: 一般在播種後10-15天進行。發現缺苗,及時進行催芽補種,力爭在短期內完成,也可在花生播種時,在地邊地頭或行間同時插種一些預備苗,在花生出土後真葉展開之前移苗補種。移苗時要帶土移栽,注意少傷根,並在穴內少漉些肥和灌些水,促其生長迅速趕上其它植株。 清棵蹲苗: 齊苗後用小鋤淺鋤一次,同時扒去半出土子葉周圍的土,讓子葉露出地面,注意不要損傷子葉,不能鋤得過深,對於葉全部露出的可以不清。清棵後15-10天,進行中耕封窩,但不能埋苗。 中耕除草與培土: 露地直播及麥套花生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整個生育期應進行四次,第一次在齊苗後結合清棵進行,需淺中耕,不要壓苗,第二次在清棵後15-20天結合封窩進行,這時第一對側枝已長出地面,要深鋤、細鋤,行間深,穴間淺,對清棵的植侏進行封窩。但不能壓枝埋枝。第三、四次在果針入土前或剛入土時進行,要淺鋤細鋤,不要傷果針,使土壤細碎疏鬆,為花針下扎創造良好的條件。 起壟栽培的花生田,要在開花後15-20天的雨後(澆水後)或陰天進行,用耘鋤將土封於花生根莖部,使行間成小溝,培土時要小心細緻,防止鬆動或碰傷已入土的果針。 根外追肥,合理調控: 為控制花生徒長在盛花末期可噴lOOppm的多效唑。始花後40-50天再噴一次,以控制田間過早郁蔽。多效唑的使用應根據情況靈活掌握,嚴格掌握使用濃度,乾旱年份可適當降低施用濃度,一次高濃度使用,不如分次低濃度使用,在晴天使用較好。 科學灌排: 如果底墒充足,苗期一般不澆水.從開花到結果,如此期間遇旱應及時灌水,澆水前可起壟培土,避免大水漫灌,可防治花生根腐等病害減少花生黃葉病。要小水細澆,如遇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澇。
④施肥. 施肥技術: 花生是油脂作物,施肥應在適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氮、磷、鉀、鈣平衡施肥,土壤施用有機肥可增加土壤肥力,土壤疏鬆保水保肥能力強,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利於花生生長,花生施肥主要作用參於蛋白質和葉綠素合成,氮肥過多,磷、鉀肥缺少,花生植株徒長,花生單仁明顯增多,產量較低,磷參於脂肪蛋白質合成。鉀肥可防治花生早衰,磷、鉀充足,花生雙仁果明顯增多。 一般來講春花生犁地前,可選用氮一磷一鉀,l5-l8-13,花生專用肥料,花生產量250-300千克/666.7平方米可施40千克,產量在300-400千克,可施用50千克,一次施入,也可在團棵期追施尿素8千克;麥套花生以追肥為主,可在花生團棵期,初花追肥氮一磷一鉀,15-18-13花生專用肥666.7平方米,施用30千克,高產田可追肥40千克,只有科學施肥,平衡施肥才能使花生穩長,坐果多產量高。 追肥方法. 花生根多淺,追肥離根不能太遠,一旁施肥效果較好。
⑤病蟲害防治: 防治原則: 花生的病蟲草害防治,應本著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蔓延和危害,促進花生優質高產。 主要病害: 花生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包括花生黑斑病和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托葉和莖桿,兩種病害常同時發生。 防治: 一是控制初侵染源,清除田間殘體,及時耕翻整地,加速病殘體分解,播前清除田間所有花生秸,防止產孢,重病地實行1年以上輪作。 二是選用抗病品種,選用小葉、直立、小氣孔、厚葉,葉色深的品種比較抗病。 三是加強栽培管理:適時播種,合理密植,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降低田間濕度,及時排灌,促進花生健康生長,提高抗病力。 四是化學防治,防治適期為7月中旬,一般用50%多菌靈lO00倍液,隔7-10天一次。 花生鏽病: 防治: 一是清除田間病殘體,集中燃燒或腐熟後漚肥.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當追氮肥,種植以埂種為宜,以利排灌。 二是開花始期噴藥防治,可用l000倍液的75%百菌清噴霧防治。 主要蟲害: 紅蜘蛛: 花生紅蜘蛛主要有硃砂葉蟎、棉葉蟎、截形葉蟎和莒蓿蟎等,受害葉片正面失綠並很快脫落,重者造成減產絕收。 發生特點乾旱有利於大面積發生,大雨有抑制作用,小雨有利於其傳播。 防治: 一是剷除雜草,減少蟲源。 二是及時查治,點片防治.用藥主要有l.8%可維菌素5000-6000倍液,可達到理想效果。 棉鈴蟲: 發生特點及危害: 該蟲主要危害葉片、花器,影響光合作用和受精可造成嚴重減產. 防治: 一是農業防治:成蟲發生期用棲柳枝把誘殺。 二是化學防治:用20%滅多威l000倍液噴霧。
⑥產品收穫及儲藏。 適時收穫: 花生收穫過早,產量低、油分少、品質差;收穫過晚,果輕、落果多、損失大,休眠期短的品種易發芽,所以應及時收穫。當植株長相衰退,頂端停止生長,上部葉片晝開夜合的感夜運動不靈敏或消失,中下部葉片脫落,70%的莢果充裕飽滿,網紋清晰,種皮變薄,種粒飽滿呈現原品種顏色時,即可收穫。中早熟品種一般在9月上中旬,晚熟品種在9月下旬,先收春花生再收麥套花生。 科學貯藏: 收穫後可就地葉面向下、莢果向上涼曬,搖果有響聲時摘果再曬,待莢果水份降l0%以下,種仁含水率在90%以下時,選擇通風、乾燥並遠離農藥、化肥、鼠害等污染的地方,安全貯藏。 生產記錄要求: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名稱,土地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儲藏、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專用標誌使用
1、分級:內黃花生標準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共3個等級。
2、包裝標識:包裝主要使用袋式包裝,包裝材料必須符合國家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產品有明確標籤,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執行標準、生產者及詳細地址、淨含量及標準日期,要求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3、標識:內黃花生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花生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內黃花生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內黃花生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在其產品包裝上統一使用“內黃花生”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4、貯藏:在避光、乾燥、通風、無蟲害、鼠害的倉儲設施內儲存。嚴禁與有毒、有害物品混存。
5、運輸:運輸工具應清潔、乾燥、衛生、無污染,運輸過程中要防雨淋,嚴禁與有毒、有害物品混裝、混運。
歷史文化
在內黃流傳著很多有關花生的傳說,其中有個傳說是這樣講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實是長在枝杈上的,說是有一家母子倆,兒子叫石滾兒,靠種花生為生,可是那些饞嘴的大鳥、小鳥天天來叨花生,折騰得這娘兒倆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該做飯了,石滾兒娘叫石滾兒到地里看花生,石滾兒到了地里,那些大鳥、小鳥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滾兒顧東顧不了西,顧西顧不了東。正在地里來回跑的時候,猛一下聽見“哎喲!”一聲,石滾兒扭頭一看,一位白鬍子老頭倒在地上,他趕快跑過去,看到老人的嘴片乾巴巴的,急忙拿來自己的水壺給老人餵水,又拿來乾糧讓老人吃,不一會兒,老人醒了過來,對石滾兒說:“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報答你。”說著從身上摸出一個白玉球遞給石滾兒,說:“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個坑,把它埋進去,以後你就不用再攆鳥了,千萬記住別用其它東西去挖。”石滾兒趕緊跪地磕頭,等他抬起頭一看,那老人已經沒影了,石滾兒就用手在地里開始挖,挖著挖著覺得一陣鑽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個指頭都出血了,正要拿鏟子去挖時,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話,“千萬別用別的東西挖”。他咬著牙,忍著疼又用手挖了起來,挖到兩尺來深時,把白玉球埋了進去。忽然花生不見了,眼前只剩一片綠葉兒,他急忙跑過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滾兒這才明白,老人說的以後不用再攆鳥的意思啦。從那以後,花生就一直在土裡長了。 在內黃縣民間至今還流傳著結婚以紅棗,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貴子之意的習俗。結婚時在新棉被的每個角上都包一包紅棗,花生、栗子,並用細線大針角縫住,在新娘到來進屋後,總會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搶被角里的紅棗、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門拜年時,主人也會熱情地端出一盤花生、紅棗之類的果品來招待客人,以示喜慶吉祥。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些與花生有關的謎語,如:麻屋子,紅帳子,裡面住個白胖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