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內隱人格理論(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 ):主張個體通常在不知不覺中形成關於他人心理和行為假設的理論。認為個體會
刻板地認為別人的人格品質都是相互關聯的,一旦了解其中的一種品質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質及其行為表現。例如,很多人以為,善良的人也很大方或者是認為胖的人就比較懶惰。
詳細信息
當人們對社會世界的本質不甚確定時,就會運用自己的
圖式來填補這些空缺。圖式是一種心理捷徑,當我們掌握的信息很少時,圖式就提供了額外的信息來填補空白。因此,當我們嘗試了解他人時,我們把對這人的圖式來進行更完整的充分的理解,圖式讓我們得以迅速地形成印象,而無需花費數周時間來與人們相處,並了解他們的本性。
這一類圖式叫做內隱人格理論。這一理論由我們關於哪些類型的人格特質會組合在一起的觀點所組成。我們運用少數已知的特徵來判斷他人具有哪些特點,如果一個人非常善良,那么我們的內隱人格理論會告訴我們,他或她很可能也是非常慷慨大方;類似地,我們會認為吝嗇的人也是暴躁易怒的,但是依靠圖式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我們可能會對他與其所屬團體的其他成員是一樣的。
文化與內隱人格理論
內隱人格理論隨時間和經驗的積累而發展。我們每個人都有一些關於那些人格特質組合在一起的獨特的理論,這種情況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內隱人格理論與文化有莫大的關聯。和其他的觀念一樣,他們在一個社會中是由上一代傳承給下一代的,並且,一個文化中的內隱人格理論可能會和另一個文化中的內隱人格理論有很大不同。例如,如果美國人認為某人是“樂於助人的那么他們也會認為他是”真誠“的,一個”務實的人也很“謹慎”(Risenberg,Nelsin,and Vivdkananthan,1968)。
班傑明,沃爾夫(benjamin whorf,1956)認為人們所使用的語言會影響他們對世界的看法,運用的語言不同,會使懂的雙語的被試對於以同樣方式敘述的人物有不同的知覺,每種文化及語言會創造出大家共有的內隱人格理論,也影響到人們對別人所產生的各種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