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中段東坡,嫩江水系一級支流甘河的上游。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甘河林業局。濕地公園主要由甘河及周邊沼澤、灘地、林地等組成,總面積3964.95公頃,其中濕地面積3695.44公頃,濕地率81.48%,涵蓋了草本沼澤、森林沼澤、永久性河流三個濕地型。根據國家濕地公園功能區劃的理論與原則,結合濕地公園資源分布特點,將濕地公園劃分為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

2019年12月25日,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2021年6月7日,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重要濕地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 森林公園級別:國家級
  • 地理區域:大興安嶺中段東坡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 
  • 面積:3964.95 公頃
  • 氣候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
  • 植被類型:寒溫帶針葉林
  • 管理單位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濕地公園管理處
  • 批准時間:2019年12月25日 
  • 批准文號:林濕發〔2019〕119號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文,資源情況,功能區劃,綜述,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開發建設,品牌建設,基礎建設,交通線路,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北部,地處大興安嶺中段東坡,嫩江水系一級支流甘河的上游。隸屬於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甘河林業局。地理坐標為東經122°57′59″~123°05′55″,北緯50°39′55″~50°49′43″。範圍東以運材幹線為界,西以運材小火車幹線路基為界,北至三十三大橋,南至29林班與40林班交界處。共包含23個林班,其中:甘河林業局甘東施業區36、37、38、46、57、63、73、74、82、83林班;克下施業區22、26、14、18、29、1、2、4、9、10、23、13、15林班。南北長21公里,東西寬6公里,總面積3964.95公頃。
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地形地貌

濕地公園處於大興安嶺中段東坡,甘河河谷地帶,地質構造屬新華夏隆起地帶,整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土壤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黑鈣土、草甸土、沼澤土。周邊地貌以中、低山為主,起伏不大。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氣候特點

濕地公園氣候屬於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晝夜溫差大,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為-3℃,極端最高氣溫為36.2℃,極端最低氣溫-48.1℃。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7%,年降水量400—5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100天。全年冰凍期約為207天,生長期年平均100天。全年多為西北風。冬季風少,春秋兩季風大,最大風速高達4米/秒。全年日照時數為2500小時,年蒸發量為1200—1500毫米

水文

濕地公園內主要水體為嫩江一級支流甘河,發源大興安嶺北段東坡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北部,全長490公里,流域面積1.97萬平方公里。甘河自北向南縱貫整個濕地公園,在濕地公園內流程約為30公里。

資源情況

濕地公園內擁有植物110科 301屬 582種,其中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鑽天柳、烏蘇里狐尾藻兩種,省級重點保護植物有樟子松、偃松、紅皮雲杉興安圓柏、興安柳、紅瑞木、銀露梅、北極花、篤斯越桔等。 擁有動物24目 39科 13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貂熊白鶴丹頂鶴原麝金雕細嘴松雞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赤頸鷿鷈大天鵝、小天鵝、白額雁、蒼鷹、棕熊水獺猞猁雪兔駝鹿等13種。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功能區劃

綜述

根據《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導則(試行)》(2010年)的要求,將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區劃為以下5個功能區:濕地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管理服務區。

濕地保育區

濕地保育區位於三十三大橋以南、40林班以北、運材幹線西側、路基運材小火車幹線東側,面積3207.6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80.90%。規劃通過實施水源保護、水質保護、水岸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保護、濕地文化保護以及管理能力建設等工程措施,對甘河濕地資源嚴格保護保育,維護濕地公園良好的水質,營造優美的濕地景觀,為野生動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場所,保障下游的水環境安全。該區域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除必要的保護、監測等管理活動外,不得開展任何與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無關的活動。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保育區

恢復重建區

恢復重建區位於甘河西岸、23林班以南、29林班以北、克下一運支線東側,面積347.25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8.76%。規劃通過退耕還林(濕)、沼澤修復和森林植被恢復等工程,營造適合野生動植物棲息的生態環境。主要以自然更新為主,人工促進自然恢復手段為輔,恢復濕地生物群落,增加濕地景觀視覺和美學價值。

宣教展示區

宣教展示區位於原克下林場場部以北、路基運材小火車幹線以西、570米等高線東南,面積為311.89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7.86%。在不損害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情況下,嚴格控制遊人進入量。充分結合當地特有的自然景觀與文化景觀,在該區域建設科普宣教中心、濕地文化長廊、濕地文化廣場等宣教展示平台,結合科普節事活動的開展,使遊客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學習到更多關於濕地方面的知識,提高人們保護濕地的意識。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宣教展示區

合理利用區

合理利用區位於甘河支流的南側、原克下林場場部西側,面積77.30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1.95%。在充分保護現有濕地資源和濕地景觀的基礎上,通過建設鮮卑文化體驗園、濕地遠足線、濕地驛站、森林氧吧等景點,開展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活動,為到訪的遊客提供觀光、娛樂、購物等服務,發揮濕地可持續利用的功能。同時,結合濕地公園特色,定期開展冰雪文化節、甘河林海文化節等節事活動。

管理服務區

管理服務區是濕地管理和服務的核心區域,位於原克下林場場部,面積為20.91公頃,占濕地公園總面積的0.53%。規劃在該區域建設濕地公園管理辦公樓,負責整個濕地公園的建設管理工作。同時,設立遊客接待中心、安全保護設施、醫療室、停車場等,負責醫療服務、旅遊接待等工作。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2014年12月31日,國家林業局發布《國家林業局關於同意北京房山長溝泉水等140處濕地開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工作的通知》(林濕發〔2014〕205號)檔案,批准建設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
2019年12月25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2019年試點國家濕地公園驗收情況的通知》(林濕發〔2019〕119號)檔案,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通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試點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
2021年6月7日,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將該濕地列入自治區重要濕地名錄。

基礎建設

濕地公園自批覆以來,內蒙古甘河林業局以保護優先、科學修復、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為指導,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先後投資建立濕地公園宣教室、觀測站等設施,並積極成立濕地公園管理處對濕地公園進行專業化管理。且對濕地公園進行了綠化規劃,旨在拉大濕地公園內綠化美化框架,提升景觀效果,努力加快構建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和空間格局,推動生態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功能區劃圖

交通線路

內蒙古甘河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甘河鎮境內,伊加鐵路、S301省道、G332國道均途經濕地公園。
火車站:K7093/K7094伊加線(甘河站)
公路:S301、G332(甘河鎮)
機場:加格達奇嘎仙機場(距濕地公園直線距離8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