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左連科爾沁沙地,右接錫林郭勒草原,是內蒙古自治區十一大片天然次生林區之一,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天然生態屏障,生態保護與建設具有重要的區位戰略意義。總面積91333公頃。主要保護對象大鴇、金雕、棕熊、雪兔、黃羊馬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等珍稀瀕危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級別:國家級
  • 地理位置大興安嶺南麓
  • 區域面積:91333公頃
  • 類型:綜合型生態系統
  • 保護對象:大鴇、金雕、馬鹿、棕熊、栗斑腹鵐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區域範圍,保護目標,保護對象,自然資源,管理措施,開發利用,旅遊信息,科學研究,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59年成立罕山林場,占地面積147.8萬畝。
2000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2004年申請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並投入1.8億元資金實施收縮轉移戰略。
2013年12月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國務院正式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內蒙古蒙格罕山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入選。

地理環境

地質地貌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興安嶺主脈南段、科爾沁沙地西北緣,平均海拔939米,保護區內峰巒迭嶂,巍峨壯觀,主峰吞特爾山高1444.2米,為通遼市第一高峰。該保護區是典型的山地向平原、森林向草原過渡地帶。

氣候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中亞熱帶的過渡帶,屬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水文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水系分水嶺,是流經科爾沁草原唯一河流——霍林河發源地。保護區內有大小河流10餘條,年均徑流量19830萬立方米,是流向科爾沁草原、科爾沁沙地最重要的水源。

區域範圍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扎魯特旗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9°37′—120°06′,北緯45°00′—45°26′。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北長約48公里,東西寬約37公里,總面積91333公頃,核心區面積為30723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3.6%;緩衝區面積為3039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33.3%;實驗區面積為30203公頃,占總面積的33.1%。有林地面積15685.7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7.2%,灌木林地16750.7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8.3%;未成林地150.8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0.2%;宜林荒地 56243.8公頃(其中包括4萬公頃草地、 0.33萬公頃濕地),占保護區總面積的61.6%;其他土地面積2502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2.7%。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興安嶺南段主脈,地處錫林郭勒草原和科爾沁草原之間的大興安嶺隆起帶上,是集典型夏綠闊葉林、草原草甸生態系統和豐富的河流濕地生態系統為一體的綜合型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
罕山林場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嫩江和西遼河水源涵養地。做為保存較為完整的天然次生林區域,特金罕山動植物物種極豐富,有眾多野生動物在此棲息。特別是受保護拯救的大鴇、金雕、棕熊、雪兔、黃羊馬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等珍稀瀕危動物在此可覓蹤影。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被共有6個植被型,30個群系,52個群叢,維管束植物79科,312屬,613種;大型真菌9科,26屬,29種;這裡的森林是大興安嶺主脈南段比較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溫帶夏綠闊葉林;山地落葉闊葉灌叢、常綠闊葉灌叢、沙地落葉闊葉灌叢、河岸濕地灌叢應有盡有;典型草原、草甸草原、雜類草草原、草甸分布廣泛濕地沼澤植被、水生植被與 其他植被組成了保護區林豐灌密、水草肥美的自然複合體。主要植物有龍丹草、刺五加、唐松草、草烏、糙蘇、鈴蘭、興安升麻、小花蔥、藜蘆、芍藥、毛白合、白蘚、三花龍膽、沙參屬、黃芪、桔梗、柴胡、達烏里龍膽、野罌栗等100多種珍貴的中草藥材。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動物資源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脊椎動物有22目,50科,160種,特別是鳥類有15目、30科、120種;昆蟲種類9目52科288種。這裡有國家級保護動物2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20種,國家二級罕山自然保護區獸類4種。分別為重家一級保護鳥類鴇辯的大鴇稚鷹科的金雕;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鶴科的灰鶴、蓑羽鶴,鷹科的草原雕、禿鷲、蒼鷹、松雀鷹,隼科的獵葷、燕隼、紅瓣隼、紅犟,松雞辯的黑琴雞,鴟科的縱紋腹小鶚、短耳鶚、長 耳鶚、紅角鶚、長尾林鶚。國家二保護善類鹿科的罵魔、熊辯的棕熊、牟科的黃羊和貓科的猞猁。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獸類有馬鹿、獐、黃羊、雪兔、棕熊。數量較多的有狍、野豬、東北兔等。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管理措施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為建設單位,以內蒙古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為技術依託單位,涵蓋了生態學、林學、土壤學、氣象學、植物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專業,具備承擔定位觀測和研究能力。通遼市林科院成立於1972年,2011年成為內蒙古林業科學研究院通遼分院。內蒙古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基本形成了一支能擔負全市林業生態建設攻堅任務的科技隊伍,有專業技術人員49人,正高級工程師6名,高級工程師12名,工程師8名;博士研究生2名,碩士研究生1名。近40年來,在林業科研、技術推廣、科技管理和生產經營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在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林木良種選育、森林生態研究、沙地經濟林開發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於大興安嶺的支脈。由眾多高大的山峰組成,其中高格斯台罕山海拔1531米,因山勢高大雄偉,頂部平坦,植物低矮,故名高大平頂山。它與東南方的巴岱山和西南方的烏蘭山,構成了綠樹如屏,繁花如雲的“美三角”。山上雲霧繚繞,泉水叮咚可見,山下百花爭艷,四周群峰疊翠。這裡樹木成蔭,鳥語花香,更因盛產的“罕山四寶”鹿群、蕨菜、黃花、木耳而聞名遐邇。

科學研究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後,在動植物資源保護、本底資源調查、科學研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通遼市林業科學研究院作為技術支撐單位,在自治區林業廳的指導下,儘快編制工程初步設計,將和內蒙古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共同建設內蒙古罕山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項目。保護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得到較好的恢復,生態環境更加適宜於大鴇、金雕、棕熊、雪兔等動物棲息和生存。

生態價值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的典型性、稀有性、瀕危性和代表性較強,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資源、維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內蒙古特金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針對罕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茂密、物種多樣的特點,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設生態系統監測站,進一步提升罕山生態監測水平,對氣候特徵和涵養水源、淨化水質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展開長期研究,為罕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