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溫帶草原根系周轉模式及其對土壤有機質的貢獻

《內蒙古溫帶草原根系周轉模式及其對土壤有機質的貢獻》是白文明為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溫帶草原根系周轉模式及其對土壤有機質的貢獻
  • 項目類別 :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 :白文明
  • 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科研成果,項目摘要,

科研成果

序號標題類型作者
1
Heavily intensified grazing reduces root production in an Inner Mongolia temperate steppe
期刊論文
Bai, Wenming(#); Fang, Ying; Zhou, Meng; Xie, Ting; Li, Linghao; Zhang, Wen-Hao(*)
2
Differences in spatial and temporal root lifespan of three Stipa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期刊論文
Bai, W. M.(#); Zhou, M.; Fang, Y.; Zhang, W. H.(*)
3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grasses and forbs led to marked reduction in below-ground productivity in temperate steppe following chronic N deposition
期刊論文
Bai, Wenming(#)(*); Guo, Dali; Tian, Qiuying; Liu, Nana; Cheng, Weixin; Li, Linghao; Zhang, Wen-Hao
4
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草地全球變化生態學控制實驗研放剃凳究宙祖堡比訂灑定較
期刊論文
白文明(#),周青平,張文浩

項目摘要

根系周轉是土壤有機質的重要來源,在調節草原生態系統碳循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回響與反饋中至關重要。然而,根系周轉及其對土壤有機碳庫的貢獻、土壤腐殖物質形成和轉化過程的影響仍然是草原生態系統碳循環中最不清楚的閥笑灶部分,至今尚未見區域尺度上以降水和溫度為主要驅動因素的全球氣候變化對草原根系周轉及其對土壤腐殖化過程影響的報導。因此,本研究以內蒙古溫帶草原自然氣候梯度上分布的代表性植被類型貝加爾針茅、大針茅、克氏針茅和短花針茅草原植物群落為研究對象,利用改進的微根窗方法、內生長法、原狀土柱法和δ13C法等研究手段,來探討內蒙古溫帶草原根系周轉是否具有一個區域模式?量化根系死亡輸入土壤中碳的數量,估算根系周轉對土壤有機質的貢獻。藉此,揭示氣候驅動因素(水分和溫度)和人類活動(放牧)對溫帶草原植物根系周轉及其對土壤有機質腐殖化過程的調控規律,為模型準確預測氣候變化背景下溫帶草原生態系統槳剃判謎碳樂戀屑烏循環提供漏槓科學的參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