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是隸屬於共青團內蒙古團委的二級單位,創建於1953年,承擔著面向全區廣大蒙古族青少年出版發行《內蒙古青年》、《花蕾》兩種蒙文期刊的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
- 成立日期:1953年
- 機構隸屬:共青團內蒙古團委
- 主要職責:《內蒙古青年》《花蕾》編輯發行
發展歷史,社長,
發展歷史
《內蒙古青年》雜誌創刊於1953年,《花蕾》雜誌創刊於1957年。目前,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下設《內蒙古青年》編輯部、《花蕾》編輯部、辦公室、廣告發行部四個部室。
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的歷史與內蒙古青年運動史是分不開的。1945年10月5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在王爺廟(現在的烏蘭浩特市)宣告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宣傳輿論工作。當時指派時任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執行委員的巴圖巴根籌備創辦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機關報。1945年12月18日,內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團的第一份蒙文機關報—《黎明》(《烏日魯格》)誕生。1946年5月3日,青年團的《黎明》報改為《民眾》報。1949年年底,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設立了內蒙古青年報社,並於1952年創辦了蒙文版《內蒙古青年報》。
1952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從烏蘭浩特遷至歸綏市(現在的呼和浩特市),內蒙古青年報社與青年團綏遠省工委機關報《綏遠青年報》合併。1953年7月,自治區青年團根據需要將《內蒙古青年報》(蒙文版)改為《內蒙古青年》(蒙文)雜誌。1957年4月,自治區團委又創辦了少先隊隊刊—《花蕾》(蒙文)。
1960年底,因國民經濟遭受暫時困難導致兩刊先後停刊。《花蕾》雜誌於1962年復刊,1967年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再次被迫停刊。1974年,自治區團委成立內蒙古青年雜誌社,恢復出版《內蒙古青年》(蒙文版)的同時,創辦《內蒙古青年》(漢文版,後更名為《這一代》)。1978年,《花蕾》恢復出版,與《內蒙古青年》雜誌社合併,稱為內蒙古青少年雜誌社。1980年年底,內蒙古青少年雜誌社又創辦了幼兒畫刊《苗苗》(漢文版)。這樣,當時的內蒙古青少年雜誌社共出版《內蒙古青年》蒙、漢文版和《花蕾》、《苗苗》四種雜誌。
1983年,《苗苗》劃歸內蒙古婦女兒童雜誌社。1995年,經自治區黨委批准,分別成立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和內蒙古青年報刊社,撤銷原內蒙古青少年雜誌社,《內蒙古青年》、《花蕾》兩刊劃歸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這一代》劃歸內蒙古青年報刊社。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雜誌社的各項工作,並寄予殷切期望。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康克清,中央政治局常委劉雲山,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原自治區政府主席烏雲其木格、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楊晶,自治區政府主席巴特爾,原國家民委副主任文精,原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巴音朝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烏蘭,原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尤仁,原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阿拉坦敖其爾、寶音德力格爾等領導同志和革命前輩哈豐阿、王再天、廷懋、孔飛、朋斯克、巴圖巴根等都為《內蒙古青年》和《花蕾》題詞或寫過紀念文章。烏蘭夫於1953年和1984年分別為《內蒙古青年》題詞。1979年12月,烏蘭夫接見了《花蕾》主編阿古拉同志,並為《花蕾》題詞。1983年,烏蘭夫接見了《內蒙古青年》主編額爾德木、美術編輯敖其爾,接見現場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了新聞紀錄片。
2007年3月,自治區批准將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從差額撥款單位轉為全額撥款單位。在內蒙古黨委、政府的關懷下,自治區團委從2012年7月起,向全區近25萬蒙古語授課的中國小和部分貧困大學生免費贈閱《內蒙古青年》、《花蕾》雜誌,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沐浴著黨的陽光雨露,雜誌社人信心百倍,將牢記重託、開拓創新,光榮屬於過去,奮鬥成就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站在新的起點,展望美好的未來,《內蒙古青年》和《花蕾》將繼續發揚艱苦奮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優良傳統,不斷提高辦刊質量、提升刊物品質和品味,按照“堅守團隊陣地、突出民族特色、打造精品刊物、延伸服務手臂”的理念,切實為廣大蒙古族青少年服務,為建設科學發展、和諧文明的內蒙古做出應有的貢獻!
*1989年開始用北大方正書版6.0排版軟體,自行排版兩本雜誌。
*1996年開始用北大方正維思軟體,自行排版兩本雜誌。
*方正書版9.0、10.0和飛騰軟體、飛翔軟體的首批用戶之一。
社長
內蒙古民族青少年雜誌社社長:那仁朝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