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林西縣

內蒙古林西縣

林西縣地處東經117°38′-118°37′,北緯43°14′-44°15′之間,北依大興安嶺,南臨西拉沐淪河,西與克什克騰旗毗鄰,東與巴林右旗接壤。縣城林西鎮位於縣城中部,距赤峰市210公里。集(寧)通(遼)鐵路、305國道、303省道交匯於此,交通便利,自古就有"塞北重鎮"之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蒙古林西縣
  • 外文名稱:Inner Mongolia Linxi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赤峰市
  • 下轄地區:7鎮,13鄉
  • 政府駐地:林西
  • 地理位置:內蒙古赤峰市北部
  • 面積:3933平方公里
  • 人口:23.6萬
綜合概況,歷史概述,現今轄區,名稱由來,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旅遊資源,礦產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經濟發展,農業,林草業,工業經濟,礦業,商貿流通經濟,交通,

綜合概況

歷史概述

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林西地區就有人類活動,縣城南的鍋撐子山是我國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春秋、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裡曾是東胡、匈奴、鮮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古代少數民族活動區域。歷史遺址遍布全境,較著名的有唐松漠都督府(遼以此城建饒州)、金邊堡界壕等遺蹟。清末,清政府"移民實邊",於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四月在此地開辦巴林墾務。

現今轄區

2000年末,全縣轄7鎮,13鄉,148個行政村,2002年全縣總人口23.6萬人。全縣漢族人口占95%。少數民族有蒙、回、滿等。2001年6月,撤併鄉鎮,即:撤銷冬不冷鄉、三段鄉、繁榮鄉、氈鋪鄉。全縣現轄7個鎮、9個鄉。2005年末,再次撤鄉並鎮,即撤銷板石房子鄉、老房身鄉、興隆莊鄉、大川鄉、隆平鄉、十二吐鄉、雙井店鄉、下場鄉。新組建林西鎮(原十二吐鄉併入)、統布鎮(原板石房子鄉併入)、五十家子鎮(原興隆莊鄉、老房身鄉併入)、新林鎮、大井鎮(原大川鄉、隆平鄉併入)、官地鎮、新城子鎮(原下場鄉、雙井店鄉併入)、大營子鄉。全縣現轄7個鎮、1個鄉。106個行政村、7個社區。

名稱由來

林西縣1908年建縣。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春,清廷巴林王扎噶爾放墾蒙荒,至4月已放墾了北至西烏珠穆沁旗、南至巴林橋、東至查乾沐淪河、西至克什克騰旗劉家營子,南北約長二百里,東西約寬五六十里,至此基本奠定了林西縣境域。同年12月27日,熱河都統廷傑奏請清廷批准,擬在巴林部西新建一縣,初定縣名“巴西”,即初擬的林西縣名。1908年2月2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清廷準奏,將原擬定的巴西縣改為林西縣,林西正式建縣。

自然環境

氣候條件

林西縣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4.2℃,年平均降水量379.7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25天。

旅遊資源

林西境內群山綿延,川谷縱橫,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景區有九佛山、三楞子山和大冷山。九佛山和三楞子山景區以怪山奇石為主,山中峰巒疊障,溝谷縱橫,草豐林茂,奇石竟秀。大冷山景區綿延數十里,夏季這裡蒼松翠柏,白樺相依,蓊蓊鬱郁,鮮花遍野,百鳥啁啾。秋季,這裡層林盡染,萬山紅遍。被譽為“天然森林公園”,是理想的避署勝地。

礦產資源

地下礦藏較為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銅、鉛、鋅、錫、銀、鐵、螢石、石灰石、大理石等20餘種。礦床、礦點、礦化點100多處。

野生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植物各70餘類,植物成分比較複雜,共有73科,252屬,385種;野生動物有野獸類23種,飛禽類22種,魚類9種,兩棲爬行類6種。

經濟發展

農業

林西是傳統的農牧業結合地區,近年來,林西縣委、縣政府制定和實施了“生態立縣、牧業富縣、工業強縣、商貿活縣、科教興縣、依法治縣”的發展戰略,各項事業取得了跨躍式發展。
目前,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形成了以肉牛、肉羊、肉雞、甜菜、油料、林草6個主導產業和優質雜糧豆、毛絨、無公害蔬菜、中草藥、食用菌等5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大力培育了冷山製糖公司、內蒙古林西錦繡大地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興發集團林西分公司、北方油脂公司、一元工貿公司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了統部北方活畜市場、林西鎮蔬菜批發市場、雙井店山杏核市場、新城子鎮內蒙野果市場等重點龍頭市場。

林草業

林草業近年來在“生態立縣”戰略的實施下發展迅速,落實“封治並舉、以封為主、產權到戶、統一治理”的方針,組織實施了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生態移民、水土保持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啟動了S204線綠色通道建設工程。從2001年6月1日開始,林西在全市率先實施了“封山禁牧”政策,使林西縣的生態建設取得了可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到目前,全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已達118萬畝,人工牧草保存面積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了27%。1994年獲得“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稱號,2001年,又被國家水利部命名“全國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先進縣”。
內蒙古林西縣
生態建設的大力實施,使農民從傳統的生產方式中解脫出來,走上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牧業的脫貧致富之路。新城子鎮七合堂村在生態建設中走出了一條農、林、牧結合的生態莊園經濟的路子,2002年被國家農業部定為“國家農業資源持續發展示範村”。大營子鄉寶林村的萬畝落葉松和圍封的五千畝天然山杏林成為村民的“綠色銀行”,全村林業收入每年都在20萬元以上。

工業經濟

工業經濟實現新發展。在“工業強縣”戰略推動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整體水平顯著提高,始建於七十年代的林西大井銀銅礦和冷山製糖公司等老工業企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和不斷的技術改造,在地方的經濟建設中,仍然發揮著龍頭老大的作用。依享有“草原銅都”美譽的商周古銅礦遺址而建的大井銀銅礦,年產精礦含銅1800噸,含錫180噸,含銀8500公斤,精礦含金10公斤,年工業總產值3000多萬元 。冷山製糖公司生產的“冷山牌”綿白糖連續十多年保持“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公司被評為“中國企業AAA級”。目前公司現有固定資產8800萬元,年工業總產值1.65億元,年產“冷山牌”優級綿白糖5萬噸。
近年來,林西縣以園區建設為載體, 不斷加強工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2003年宏林工業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405.6萬元,引進項目達到11個,實現銷售收入4839萬元。2003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實現9.2億元,同比增長15%。

礦業

以礦業開發和農畜產品加工為重點的鄉鎮工業快速發展,圍繞石灰石、瑩石、石材、鐵、鉬和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和農畜產品加工,2003年,新建、改建、擴建鄉鎮工業項目136個,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474萬元。

商貿流通經濟

以市場為載體的商貿流通經濟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以活畜、蔬菜、煤炭、農機等專業批發市場和綜合商品市場為依託,以眾多經濟人和商品銷售網點為組成的城鄉市場網路,成為西拉沐淪河以北重要的商貿流通樞紐。1998年,被國務院授予“民族貿易縣”稱號。其中統部北方活畜市場、鑫鑫農機市場、林西鎮蔬菜瓜果市場已成為赤峰北部最大的專業市場。

交通

境內交通四通八達,集通鐵路和303國道橫跨縣境東西,204省道和平雙公路縱跨貫南北,正在建設中省際大通道經過縣境南部34.82公里,全縣五級公路總里程達到1330公里,公路硬化總里程312公里,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個村村通公路的旗縣。通訊設施完備,全縣16個鄉鎮全部開通程控電話,鎮內有線固定電話及無線接入率達到100%,農村達到60%以上。縣內主幹公路沿線及鄉鎮政府所在地基本實現移動通信無盲區。ADSL寬頻網路覆蓋林西鎮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