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

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

《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是殷峻暹、梁雲、張春玲主編的工業技術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8月。

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地區東部的重要畜產品基地,又是重要的能源基地,受水資源的限制比較明顯。為從根本上解決錫盟地區的缺水問題,綜合前期相關的研究成果,通過對多個“濟錫”調水工程對比,從調入區對調水水量規模要求、調出區調水水源的可靠性、調水線路的可行性及建設投入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較,該書認為“引嫩濟錫”工程與“引渤濟錫”工程有進一步深入開展研究與規劃的必要性,通過工程的科學規劃與實施,能夠為解決錫盟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可靠的途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
  • 作者:殷峻暹、梁雲、張春玲主編
  • 類別:工業技術類著作
  • 字數:68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8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簡述了錫林郭勒盟的各類資源尤其是水資源貧乏情況,強調了東水西調工程建設的必要性;通過對錫林郭勒盟地區調水工程的對比,從水源分析、線路分析、工程投資分析以及生態環境影響等方面選出具有可行性的調水工程方案,為錫林郭勒盟地區的調水工程的選擇開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研究區域概況
第二章 錫林郭勒盟發展態勢與需水預測
第三章 錫林郭勒盟水資源供需分析
第四章 工程調水方案分析
第五章 研究概要與方案建議

創作背景

水資源是當代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戰略資源,與國民生計息息相關。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屏障與國防安全線,但其位於大陸內部,遠離海洋,所處的乾旱半乾旱氣候決定了內蒙古地區水資源量不足。隨著內蒙古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本地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的特點尤為明顯。錫林郭勒盟是內蒙古自治區所轄盟,自然資源豐富,但受資源型缺水的影響,對當地經濟、社會以及自然環境保護存在一定的限制。調水工程的修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錫林郭勒盟地區長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保障沿線地區的供用水安全,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遏制自然環境的惡化,從而改善地區環境,維護邊疆和諧穩定。基於此,《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指出,錫盟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亟須外調水源來支撐。錫盟經濟社會發展與渾善達克沙地的恢復、濕地自然保護功能區維護等都需要水資源支撐。經分析,錫盟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維護和改善用水總需求2020年約5.96億立方米,2030年約6.74億立方米,進一步節水空間極為有限。充分挖潛當地水資源,考慮地表蓄水供水工程、地下機井取水工程,以及再生水利用工程,2020年、2030年全盟各水源供水能力只有4.59億立方米、4.97億立方米。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的缺口尚有1.37億立方米與1.77億立方米,考慮各級輸水損失,錫盟經濟社會毛需水量的缺口將進一步增大,毛需水缺口將達到2.0億—2.5億立方米。這樣的缺口通過本地的挖潛是難以彌補的,亟須外調水源來支撐。
該書認為,相比而言“引嫩濟錫”工程與“引渤濟錫”工程是緩解錫盟水資源緊缺的較為可行的方案。通過對多個“濟錫”調水工程對比,從調入區對調水水量規模要求、調出區調水水源的可靠性,調水線路的可行性及建設投入成本等多方面的比較,該研究認為“引嫩濟錫”工程與“引渤濟錫”工程有進一步深入開展研究與規劃的必要性,通過工程的科學規劃與實施,能夠為解決錫盟水資源短缺問題提供可靠的途徑。“引嫩濟錫”工程調水區有充足的水源與用水指標供給錫盟,且調水區取水口與調入區不存在跨省級行政區的情況,其審批、建設協調的可行性難度相對較小,同時滿足受水區用水需求的調水量規模下工程投入成本相對經濟;“引渤濟錫”工程以淡化海水輸送解決錫盟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用水需求,海水水源不受限制,海水淡化技術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已基本成熟,技術的進步、規模大型化以及建設和運行管理機制的不斷創新使得海水淡化的成本逐步降低,為海水淡化的普及增大了可行性。不僅如此,“引渤濟錫”還具有前期大量的可行性論證研究與規劃,為工程的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內蒙古東水西調工程前期研究》
2019年8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4821-8

作者簡介

殷峻暹,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教授級高工。主要從事水資源預報調度基礎理論與方法和套用技術研究、數字流域以及信息技術在水資源領域的套用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