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廟金礦區礦物學找礦標誌研究

《內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廟金礦區礦物學找礦標誌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地礦局103地質隊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薛君治、陸正敏、張英、趙令湖、張漢凱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廟金礦區礦物學找礦標誌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主要完成人:薛君治、陸正敏、張英、趙令湖、張漢凱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00353[04045]
成果名稱
內蒙古四子王旗白乃廟金礦區礦物學找礦標誌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內蒙古地礦局103地質隊
主要完成人
薛君治、陸正敏、張英、趙令湖、張漢凱
主題詞
金礦;礦物學;找礦標誌;內蒙;四子王旗;有乃廟

成果摘要

該研究將地質工作、礦物標型與數字統計三者結合起來,運用礦物平衡、礦物物理析方法。指出自然金的形態及成色不同可度。具純{hko}晶形的黃鐵礦可以指示金的礦化程度高、形成深度大;e/S和Au/Ag比值與深度之間有相關關係;認為P型黃鐵礦較n型有利於石英熱發光性的研究指出,樣品的I300平均值與其產出標高問有相關性發光峰的陷井深度若大於0.583或0.62lev時,則礦化程度差,且與高關係。確認絹雲母為內生熱液礦化產物,形成於中-深條件,具有多期英形成的期次相互對應。明確指出與金礦化關係密切的綠泥石是貧鐵的綠泥石,若其中Fe3+含量高時,相應的金礦化強度也較強。確證礦區內在,表明金的礦化確實經歷了氧化過程。劃分出5個段和各自的標型特徵,證實第下階段為主要成礦期,Ⅱ、Ⅲ為次要成礦人工作中的一些錯誤,明確指出這一礦床的成因類型屬於中-高溫、中脈型礦床。明確判斷了現有地表礦脈的剝蝕深度,並指出延深距離僅有m左右。研究所總結的礦物學找礦標誌可適用於古生界低,中級變質帶石英脈金礦的大、中比例尺的遠景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