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至陰

內至陰,經外奇穴名。出自《針灸學》(南京)。位於足小趾內側,距趾甲根角旁約0.1寸,與至陰穴內外相對處,左右計2穴。布有來自足背中間皮神經的趾背神經。主治小兒驚風,暈厥,髒躁等。直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基本介紹

  • 出處:《針灸學》
  • 隸屬經絡:經外奇穴
  • 主治:小兒驚風,暈厥,髒躁等
  • 操作:直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可灸
  • 主要配伍:配內關治暈厥等
名稱釋義,定位,解剖,主治,操作,臨床運用,配伍,附註,相關論述,

名稱釋義

內,內外之內;至陰,經穴名。該穴位於足小趾內側而與至陰穴相對,故名。

定位

位於足小趾內側,距趾甲根角旁約0.1寸,與至陰穴內外相對處,左右計2穴。

解剖

在小趾端背面內側緣。有來自弓壯動、靜脈的趾背動、靜脈網;布有來自足背中間皮神經的趾背神經。

主治

小兒驚風,暈厥,髒躁等。

操作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治神志病宜強刺激;灸3-5壯,或溫灸10-20分鐘。按摩時常用掐法、捏法等。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神昏,屍厥,頭痛,小便不利,髒躁,小兒急、慢驚風等。

配伍

配內關治暈厥;配合谷、神門治髒躁等

附註

內至陰與足太陽膀胱經之至陰(位於小趾背側腓側緣,距腓側爪甲角一分)穴相對。長濱氏以此穴作腎經井穴的溫熱值測定部位,用以代替湧泉穴。

相關論述

《針灸治療學》:“內至陰,在第五趾內端至陰穴的反面,是腎經的測定部位。”
《針灸經外奇穴圖譜》:“內至陰,定位:位於足小趾背側脛側緣,平爪甲根距爪甲脛側角約一分。……主治:屍厥、小兒驚風、髒躁。針灸:針一至二分。灸三至五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