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時常會因為某些事而感到內疚,焦慮感會持續上升,心裡不斷的擔心著後果。從而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渙散,晚上還有可能失眠,導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因此內疚也是一種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疚也是一種病
- 負疚感:一種是健康的,另一種是不健康的
- 原因:負疚感
- 解決辦法:沒有必要為之所苦
生活中基本上存在兩種負疚感:一種是健康的,另一種是不健康的。
健康的負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靈報警器”,它提示我們,我們犯了錯,有心或無意,傷害了別人。它會提醒我們不再重蹈覆轍。
而不健康的負疚感則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行為。當局者可能並沒有做錯事,沒有必要為之所苦。
眉迪,31歲,原來在一家外企做總經理秘書,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明明和非非是一對雙胞胎,聰明可人,就快3歲了。“那會兒我工作的時候總是覺得很不安,雖然家裡請了保姆,兩個孩子不是沒有人看,可我老是覺得對不起小傢伙似的,他們那么小,而我這個母親卻不能陪著他們,親自照顧他們。每天回到家都累得要命,乾什麼都力不從心。
我覺得自己既不是好媽媽,甚至也不是好太太。所以,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下決心辭職了。現在我待在家裡,可以親自照顧孩子們了,可是家裡的經濟狀況就不如以前了。看著丈夫的壓力這么大,而我整天待在家裡幫不上忙,還給家裡增加負擔,我又開始不安了。我現在正在考慮重新開始工作。”眉迪這樣說著,淡淡的焦慮滲透在眉宇之間,“唉,看起來我就是沒有能力同時兼顧。”
不健康的負疚感往往源起於童年,那些朦朧繽紛的日子也是你最孱弱無力的日子,年幼的你無能和無助。這時候負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儘管它也並不好受,而你也沒有理由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但與空洞的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相比,至少它讓你感覺有所依託。比如,一個孩子面對病重的母親,往往會為母親的狀況責備自己,“都是我不乖”——將自己放在責任承擔者的位置上,自我譴責,似乎總比陷入絕望要好些。
隨著慢慢長大,一觸即發的不健康負疚感會將你耗得精疲力竭。日復一日,它可能把你塑造成為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以至於動不動就焦慮沮喪。
我們所希望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與真實的我們總會存在著種種差異。這些理想形象對我們有所幫助,它會激勵我們,使我們明確努力的方向。但是,不幸的是,當一些人意識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太大以致難以逾越時,不必要的負疚、羞恥感就可能應運而生。
不健康的負疚感有害無益。因為它毫無根據,它並不是由實質性的錯誤所引發的,自然也就不構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體驗這種負疚感從任何角度來說都很難有什麼裨益。
健康的負疚感就像是功能完好的“心靈報警器”,它提示我們,我們犯了錯,有心或無意,傷害了別人。它會提醒我們不再重蹈覆轍。
而不健康的負疚感則可以說是一種習慣性行為。當局者可能並沒有做錯事,沒有必要為之所苦。
眉迪,31歲,原來在一家外企做總經理秘書,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明明和非非是一對雙胞胎,聰明可人,就快3歲了。“那會兒我工作的時候總是覺得很不安,雖然家裡請了保姆,兩個孩子不是沒有人看,可我老是覺得對不起小傢伙似的,他們那么小,而我這個母親卻不能陪著他們,親自照顧他們。每天回到家都累得要命,乾什麼都力不從心。
我覺得自己既不是好媽媽,甚至也不是好太太。所以,孩子一歲多的時候,我下決心辭職了。現在我待在家裡,可以親自照顧孩子們了,可是家裡的經濟狀況就不如以前了。看著丈夫的壓力這么大,而我整天待在家裡幫不上忙,還給家裡增加負擔,我又開始不安了。我現在正在考慮重新開始工作。”眉迪這樣說著,淡淡的焦慮滲透在眉宇之間,“唉,看起來我就是沒有能力同時兼顧。”
不健康的負疚感往往源起於童年,那些朦朧繽紛的日子也是你最孱弱無力的日子,年幼的你無能和無助。這時候負疚感仿佛救命稻草,儘管它也並不好受,而你也沒有理由承受這樣的心理壓力,但與空洞的無可奈何、無能為力相比,至少它讓你感覺有所依託。比如,一個孩子面對病重的母親,往往會為母親的狀況責備自己,“都是我不乖”——將自己放在責任承擔者的位置上,自我譴責,似乎總比陷入絕望要好些。
隨著慢慢長大,一觸即發的不健康負疚感會將你耗得精疲力竭。日復一日,它可能把你塑造成為完美主義者,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以至於動不動就焦慮沮喪。
我們所希望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與真實的我們總會存在著種種差異。這些理想形象對我們有所幫助,它會激勵我們,使我們明確努力的方向。但是,不幸的是,當一些人意識到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太大以致難以逾越時,不必要的負疚、羞恥感就可能應運而生。
不健康的負疚感有害無益。因為它毫無根據,它並不是由實質性的錯誤所引發的,自然也就不構成值得反思的理由,所以體驗這種負疚感從任何角度來說都很難有什麼裨益。
踏踏實實,坦坦蕩蕩,盡力而為,心情平和,正確對待一些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