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當家(王潤滋創作的短篇小說)

內當家(王潤滋創作的短篇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內當家》是王潤滋創作的短篇小說,首發於1981年《人民文學》第三期。曾獲得1981年全國短篇小說獎。

小說圍繞成鎖老漢家打機井、接待回國探親的老東家等事件,講述農村婦女李秋蘭以國家利益為重,拋棄個人恩怨,以主人翁的姿態,不卑不亢地接待仇人的故事,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自信心和寬廣的胸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內當家
  • 作者:王潤滋
  • 作品出處:1981年《人民文學》第三期
  • 文學體裁短篇小說
  • 發表時間:1981年
  • 字數:約9697字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人物介紹,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作品影響,作品評價,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翻身農民李秋蘭家,同全村一樣,為了方便生活,要在院內打一口井。這天晚上,丈夫鎖成從廣播中聽說地富摘帽的訊息後發生了動搖,因為房院是土改時分到的果實。動工後,房院原來的主人,即李秋蘭昔日的東家劉金貴從國外回來了。縣裡的孫主任要在李家為劉接風,拉來了一汽車高檔家具,命令李秋蘭立即把正施工的井填掉。李秋蘭據理抗爭。結果,劉金貴到來時,李秋蘭家打井成功,李秋蘭以主人的身份用第一瓢井水招待了客人。

創作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三中全會之後,中國迎來改革開放時代,從四面八方來到中國的人們中也包括過去的敵人。以何種態度接待他們,成為一個重要問題。王潤滋所在的膠東地區接待了不少從外邊回來的人。王潤滋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有位華橋老先生從海外歸來,很多人畢恭畢敬去見他,想要各種東西,老先生很惶恐,因為他在海外只不過是個看大門的。這件事讓王潤滋感到臉紅,甚至懷疑民族還有沒有希望。他的同事還跟他講過,一部以中日友好為主題的戲劇在涉及日本侵華史實時卻態度曖昧。他的同事很激動,認為作為文字工作者應該用自己筆糾正這種錯誤思潮。王潤滋被同事感動了,覺得自己也應該寫點什麼。後來,他下鄉,正趕上農村貫徹上級指示給地富分子摘帽,農村社會處於動盪中。王潤滋母親一家也在討論要不要在院裡打井,因為他家的房是土改時分的果實,被斗的地主在日本,其後代隔街而居。最後,王潤滋的母毅然決定打井。這些生活經歷給了王潤滋創作靈感,他希望借筆下的人物李秋蘭來展現有骨氣、有胸懷的中國民眾所代表的民族魂。

人物介紹

李秋蘭
中國農村婦女。解放前,年幼的她無依無靠,被鎖成救活後,共同給地主劉金貴當牛做馬。長大後,她主動提出和鎖成成家,為反抗地主對她的人身出賣,她被劉砸破了頭。經過鬥爭,她終於擺脫了劉家的束縛,與鎖成建立了自己的家。土改時,作為勝利的果實,她家分到了劉家的宅院。舊社會的苦難、新社會的磨鍊熔鑄了她的軀體,使她形成了潑辣剛毅、精明幹練、堅定執著、胸懷博大的性格。她對共產黨和社會主義有深厚的感情。當老東家重新來到她面前時,她能以國家利益為重,拋棄個人恩怨,以主人翁的態度接待仇人,不卑不亢,泰然自若。
鎖成
李秋蘭的丈夫。心地善良、老實厚道,但是心眼窄巴,經不住大事。解放前,他在地主家做長工,養成了同情弱者、膽小怕事、逆來順受的性格。當聽到給地富摘帽的訊息後,他一夜沒睡,擔心勝利果實能不能保得住。
孫主任
縣政府辦公室的主任。他既不能正確理解共產黨的政策變化,不懂得黨的優良作風,又不尊重人民民眾的主人翁地位,就像是“氣象大學”畢業的,聽風就是雨,專門打順風旗。在國外來客面前他直不起脊梁骨,而面對民眾卻頤指氣使,狐假虎威,以權壓人,強令李秋蘭家把剛動工的井填掉。
劉金貴
過去是地主,成鎖、秋蘭的東家,他要把秋蘭賣掉,秋蘭反抗,他惱羞成怒,用水菸袋打破了秋蘭的頭,給她額頭留下永遠的疤痕;現在他是愛國華僑,從一個威風凜凜的東家變成了佝僂著腰、腿腳不靈活的老頭子,回鄉後他向秋蘭表達了懺悔之意。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農村落實給地主富農分子摘帽政策,農村階級關係發生了變化,在人們的思想上產生了波動。小說通過逃亡國外的地主歸國探家的事件反映了農村的這種變化和波動。小說一開始描寫鎖成、秋蘭兩人各以不同的態度關注著有關給地富分子摘帽的廣播新聞。鎖成心情沉重,相信“地富又要吃香了”的傳言,再加上聽說老東家、逃亡地主劉金貴即將回國,縣裡還接受了劉金貴送的厚禮,鎖成害怕現在的房宅要歸還東家,不免心煩。“內當家”秋蘭不相信共產黨的天下能翻個個,但面對下來布置給劉金貴接風任務的縣委辦公室孫主任的所作所為,不能不使她產生“真要變天么”的疑問。儘管如此,秋蘭的憑藉著作為國家主翁的覺悟,突破了個人恩仇的局限,用歷史的開闊眼光正確認識階級關係的變化。她完全接受老書記的意見:老老實實聽共產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不應把人踩在腳下;劉金貴愛國,也是中國人。於是,她落落大方、彬有禮地接待了過去的敵人、今天的客人,以主人翁的態度激發了劉金貴的愛國之情。作者在歌頌“內當家”的同時,鞭撻了那位以國家主人自居的孫主任。這種人頂著共產黨的名,對百姓作威作福,降低了黨的威信。作者以“內當家”與“孫主任”的對比,向讀者暗示:誰才是國家的真正主人、誰才應該是國家的主人。

藝術特色

濃厚的生活氣息
作者在敘述故事塑造人物時,不作毫無意義的空洞論,也不靠重大的政治事件,而是把一般的日常生活提煉成更深刻、更重大、更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生活,從而構成富有時代特徵的故事,讓人物在真實的、曲折的故事情節中自然地顯示出來。打井本是平常是,但是作者利用“地富分子”劉金貴回國事件,安排了打井和待客的矛盾衝突,使打井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意義和時代特點。李秋蘭打井的氣魄、方式、對丈夫的關懷、批評,與孫主任的辯證,對劉金貴的克制和接待;鎖成在孫主任、劉金貴到來後的心理變化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
鮮明的對比手法
作者通過李秋蘭周圍的人物,鮮明地對比和襯託了李秋蘭的個性。鎖成與秋蘭的性格有著鮮明差別,他的心理、語言、行動反襯了秋蘭的潑辣剛強、堅定執著。小說結尾處,秋蘭用打出的第一瓢水招待劉金貴,說:“喝吧,俺喝的日子還長哩。”鎖成則厚道地一笑,說“喝吧,你是客。”鎖成看到的只是眼前的客,從而映襯出了秋蘭對新的生活道路的堅定信念和主人翁的樂觀態度。孫主任是國家“大幹部”,有權有勢,來到李秋蘭家指手劃腳,李秋蘭以主人的態度據理反駁;孫主任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幸福生活的粉飾,更遭到她的蔑視和嘲弄。從孫主任指令填井和喊著把家具抬出去的整個過程,充分映襯了李秋蘭維護主人翁地位和民族尊嚴的思想性格。
個性化的語言
該小說的人物語言富於個性化。李秋蘭的語言短而急促,有分有寸,乾淨利落,鎖成的語言結結巴巴、吞吞吐吐,孫主任的語言拿腔拿調、官氣十足。
小說的語言精煉、簡潔,沒有華麗詞藻,用語準確、生動,而且簡煉,比如李秋蘭的語言往往是由三兩個字組合到一起構成,而在描繪李秋蘭的形象時,說她是“大腳片”,僅三個字就概括了她的身世、經歷,反映了她不受壓抑、追求自由的個性。

作品影響

該小說問世後,深受讀者歡迎和文藝界重視,同年《小說選刊》第五期、《新華文摘》第六期都做了轉載,相繼改編成電視劇、電影,被評為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名列獎作品之首。

作品評價

《人民文學》原執行副主編李清泉:作者以犀利、敏銳的筆觸,反映了新時期急劇變化的生活,塑造了一個有聲有色、個性鮮明的普通農村婦女形象……迅速而激烈的生活變動,使有些人陷於迷亂,這位普通農村婦女的形象應是頗有教益的。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榮譽學部委員朱寨:較之王潤滋的另一部作品《賣蟹》,該小說“鄉土氣息更加濃郁,對現實生活的開掘更加深邃邃。語言簡煉樸實,風格剛健清新。特別是小說塑造的女主人公‘內當家’異彩煥發,令人神往”。

作者簡介

王潤滋
內當家(王潤滋創作的短篇小說)
王潤滋
山東文登人。中共黨員。1966年畢業於文登師範學校。歷任中國小教師,煙臺地區創作組副主任,煙臺市文聯主席,中國作協山東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1968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文學創作一級。著有中篇小說《魯班的子孫》,劇本《海盜的女兒》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