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泊湖

內泊湖

內泊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壋鎮境內,東與金雞、二龍崗村相鄰,西與新陽村交界,南靠觀音壋村,北瀕長湖。2012年湖北省“一湖一勘”資料,水面面積1.01平方千米。內泊湖狹長彎曲,南北長1200米,東西最寬處700米,岸線總長約3.8千米。水位27.2米,水深1.0米,容積101萬立方米。

內泊湖文化積澱深厚,三國時期,吳國水兵曾在此駐紮屯墾,湖畔還有孟屯寺、韓丞廟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泊湖
  • 地理位置: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壋鎮境內
  • 水面面積:1.01平方千米
  • 容積:101萬立方米
形成演變,位置境域,水文特徵 ,流域特徵,地質地貌,氣候特點,自然災害,資源狀況,自然資源,旅遊資源,歷史文化,名稱由來,傳說故事,湖區人物,生態保護,社會生活,經濟,管理,

形成演變

內泊湖原為長湖的子湖,而長湖則是一座典型的崗邊湖,它原是古揚水運河的一段,那裡本沒有湖,因自三國以後為荊州軍事防禦計,引沮漳河水設障為險,水面不斷擴大,原來的揚水運河被淹沒,導致了以湖代河情形的出現。長湖在三國時期的水面,僅限於今之天星觀以北,龍口以東,範圍不大。宋時長湖範圍擴大,到明朝時長湖南岸築堤圍湖,其範圍基本固定下來,作為長湖最南端的子湖和重要的船舶錨地以及周邊縣市物資集散通道的內泊湖,至此基本成形。

位置境域

內泊湖位於湖北省荊州市沙市區觀音壋鎮境內,東與金雞、二龍崗村相鄰,西與新陽村交界,南靠觀音壋村,北瀕長湖。內泊湖狹長彎曲,南北長1200米,東西最寬處700米,岸線總長約3.8千米。據2012年湖北省“一湖一勘”資料,該湖面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2’27",北緯30°23'2",水面1.01平方千米。
內泊湖
內泊湖

水文特徵

內泊湖水位27.2米,水深1.0米,容積101萬立方米。現內泊湖水質為IV類,主要的超標污染物為氮、磷。

流域特徵

地質地貌

內泊湖及其母湖長湖,地質構造屬新華夏系第二沉降帶江漢沉降區的江陵凹陷,湖沼類型屬於崗邊湖。

氣候特點

內泊湖區年平均氣溫16.8℃,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14.9℃,年平均日照時數1629小時;湖區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077毫米,但季節分配不均,年際變率大。少雨季節,水量常需長湖補給。

自然災害

內泊湖歷史上洪災多發,東面和南面築有堤防,構成長湖原南岸湖堤的一個組成部分,並進而演變為沿湖民眾的住房台基地。
1954年,夏秋大水,內泊湖周邊盡成澤國,莊稼絕收。同年冬氣候嚴寒,內泊湖和長湖全部封凍,湖面可以行人。
1971年,長湖湖堤改線後,內泊湖與長湖分隔,因面積縮小,水量較小,40餘年來再未發生大的洪災。

資源狀況

自然資源

內泊湖原有水生生物資源豐富。主要挺水植物有荷花、水生鳶尾、蘆葦、水菖蒲、水蔥、香蒲等,主要的浮水植物有菱角、芡實等,主要的漂浮植物有浮萍、水葫蘆等,主要的沉水植物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藻、聚草、苦草和大茨草。魚類資源除青魚、草魚、鰱魚、鱅魚四大家魚以及鯉魚、鯽魚外,還有銀魚、河鰻、烏鱧、黃顙魚等經濟價值高的名優魚類。

旅遊資源

  • 綜述
內泊湖文化積澱深厚。湖畔觀音壋鎮一帶,地處古雲夢澤西部邊緣,而內泊湖周邊及其母湖長湖南岸,地勢相對較高,自古即有人類生息,加之西距荊州古城和楚都紀南城僅20餘千米,水運方便,因此成為八嶺山之後,楚國的另一重要的王室墓葬地,在面積約10平方千米的條狀岡地下面,有一個大型戰國古墓葬群,其中部分古墓已隨千年風浪的掏蝕而沒於湖底。三國時期,吳國水兵曾在此駐紮屯墾,湖畔還有孟屯寺、韓丞廟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蹟。
  • 楊林口遺址
楊林口遺址位於內泊湖東北角觀音璫鎮楊林村8組。屬東周古聚落遺址,南北長450米,東西寬300米,文化層厚1米。已沒於水下,湖水沖刷嚴重。
  • 龍口寨遺址
龍口寨遺址位於楊林口村8組,東西長450米,南北寬100米,文化層厚1米。遺址舊為台地,現墾為農田,保存尚好。
  • 金雞廟台遺址
金雞廟台遺址位於內泊湖東金雞村1組。為西周時代古聚落遺址,東西長40米,南北寬20米,文化層厚約1米,表面為落地。
  • 韓丞廟
韓丞廟位於內泊湖東北角觀音壋鎮楊林村3組,相傳是明朝右丞相韓廷讀書和終老之地。詩曰:“當年別鄴溯韓丞,人世滄桑幾廢興。一點孤忠靈不昧,千秋廟食享江陵。”傳說韓廷為楊林口村人,但無據可考。
  • 孟屯寺
孟屯寺位於內泊湖東二龍崗村。東晉孝武年間,鎮守荊州的桓溫大將軍之參軍孟嘉屯兵於此,“龍山落帽”典故即出於此人。孟嘉在此屯兵習武,墾荒屯田,成績卓著,頗得民心。去世後當地居民立廟紀念,稱孟屯寺,歷經1700餘年。1958年驅僧還俗,將廟宇夷為平地。1990年後,周邊諸多信佛弟子積極募化,恢復其原貌。後歷經兩次修葺,現成為三重殿堂的寺院,是荊州市宗教管理部門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
  • 觀音古寺
觀音古寺位於內泊湖的南岸觀音增村,始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廟址在今觀音壋閘東北,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遷至現址。20世紀40年代,侵華日軍將此廟拆平修築碉堡。1995年落實宗教政策,經當地居士余美秀等積極募化,廟宇得以重建,更名為觀音古寺,是經荊州市宗教管理機構批准的宗教活動場所。
  • 孟翰林墓
孟翰林墓位於內泊湖東北角觀音當鎮楊林村2組。孟翰林,名培禎(生卒年不詳),觀音壋鎮楊林村人,約清同治年間在朝為官。“文化大革命”期間,平墳掘墓造田,發現完好的正方形墓志銘一塊,被民眾砸成10塊,今尚存8塊。孟翰林的第七代孫孟慶昌(楊林口村5組人)得知訊息後,撿遺骸並收藏墓志銘。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內泊湖本為長湖的一個港灣,在長湖航行和作業的船隻,無風浪時外泊於楊林口,風浪大時則內泊於觀音璫,“內泊”一名即由此而來。

傳說故事

金雞廟故址在內泊湖東金雞村。相傳古時有一農夫在廟址耕地時,發現一窩金雞,金光閃閃,甚是好看。農夫用鞭子打死一隻小雞,用它換了許多銀兩。不久這個農夫身上長出許多惡瘡,到處抓藥治瘡,銀兩用完,瘡也好了。因此民間認為這是一隻神雞,故立廟稱“金雞廟”,金雞村也因此而得名。

湖區人物

祝甘亭(1880~1951年)內泊湖南岸觀音璫村人。清末秀才,河北保定陸軍學堂一期畢業,在校加入孫中山領導的“興中會”。辛亥首義時任湖北獨立標統曾尚武(亦名廣銀,號紫暾,觀音璫鎮朱場村曾家嘴人,辛亥革命元老。孫中山先生曾為其手書“天下為公”條幅,現存武昌首義紀念館)部參軍,戰功頗著。後因不滿蔣介石的獨裁統治回觀音當老家教書度日,並在其女舒賽的策動下參加革命,利用同鄉、同學之誼,秘密爭取鄂西綏靖軍司令曾尚武部4000餘眾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力量所用,為開闢襄南抗日根據地立下了卓著功勳。
舒賽(1917~1971年)祝甘亭之女。16歲參加革命。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任紅色政權中共江陵縣委社會部長兼公安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初期,舒賽任中南民委會一處副處長、中南軍政委員會建築工程部勞動工資處副處長等職,1954年,任建工部上海乾部學校教務處長。同年調北京,任建工部人事司行政十三級處長。因襟懷坦白,廉潔奉公,敢於同個別領導人的不正之風進行鬥爭,甚至懷揣控告信到中南海呈見毛主席,又在建工部大樓絕食,先後受到建工部開除黨籍、撤職降級、開除公職、戴壞分子帽子、勞動教養等錯誤處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發,她識破林彪篡黨奪權的陰謀,於同年12月2日至4日,署名王藕,在北京王府井、火車站、北京大學等處張貼了18張題為“誓死揪出毛主席身邊的資產階級陰謀分子”的大字報,成為全國第一個給林彪貼大字報的人。旋即以“現行反革命罪”被捕入獄,1971年5月24日在山西隰縣獄中去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原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和北京市公安局為舒賽平反。

生態保護

2013年,內泊湖被荊州市沙市納入湖北省第一批湖泊保護名錄。
2023年,沙市投入資金1229萬元。完成區渠道底泥清理疏挖及生態修復施工,進一步夯實了內泊湖流域排澇、灌溉等農田水利功能基礎,有效提升了流域水環境承載能力。

社會生活

經濟

內泊湖湖區漁業養殖,四大家魚及各種名優魚類每年的鮮魚產量在300噸左右。

管理

1971年,長湖岸湖堤改線,內泊湖與長湖分隔後,內泊湖也日漸萎縮。
1984年,漁場在湖中築堤,將部分湖面改造成精養漁場,湖面縮至1平方千米左右,水深也逐漸減少至1.5~1.0米。
1994年,荊州、沙市地市合併,內泊湖漁場劃歸市農業局,後劃歸沙市區水產局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