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農業志

《內江市農業志》是四川省內江市農牧水電局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內江市農業志
  • 作者:四川省內江市農牧水電局
  • 出版時間:1984年03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經營管理、多種經營、水利電力、科技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內江市農業志
凡例
地圖、照片
內江市行政區劃圖
內江市土壤母質圖
內江市地貌類型圖
內江市土地利用現狀示意圖
沖積土土種分布斷面圖
灰棕紫泥土種分布斷面圖
友好樂賢鋪至黃荊壩斷面圖
內江市水利建設現狀圖
內江市農牧水電局(一九七四—一九八二年)
原農林股地址(一九五二—一九五四年)
內江市種植場
內江市魚種站
圓山頂電灌站
前進水庫
陡坎渡槽
陡坎電站
國光家畜人工授精站
國光農科站
平橋大隊魚塘
黃石畜牧站
雜交水稻
小麥雙二、八帶狀栽培
水稻溫室育小苗
雜交玉米——中單二號
蘑菇搭床栽培
食用菌(蘑菇、平菇、金針菇)
缺裂葉大頭菜
水晶壩——百天雪蘿蔔
川蔗12號(九龍五隊)
蔬菜大棚栽培(臨江大隊)
紅桔(市種豬場)
低芥酸油菜81008
籠養兔
籠養雞
種魚人工催青
黑白花奶牛
長白公豬
內江母豬(獅子頭)
內江公豬(獅子頭)
雜交豬(內×長)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大事記
第二章 市郊農村行政區劃及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第一節 市郊農村行政區劃
第二節 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
第三章 農業生產的歷史和現狀
第一節 建國前的農業生產概況
第二節 建國後農業生產發展概況
第四章 農業管理機構
第一節 局級機構
第二節 直屬機構及下屬機構
第三節 局機關人員、經費變化情況
第二篇 經營管理
第一章 體制及管理
第一節 建國前的土地關係
第二節 建國後農村的體制變化
第二章 農業經營管理
第一節 合作化時期的經營管理
第二節 公社化時期的經營管理
第三節 “文革”時期的經營管理
第四節 全面改革農業生產責任制
第三章 收益分配
第一節 初級社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二節 高級社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三節 公社化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四節 體制下放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五節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六節 國民經濟恢復調整時期的分配原則和政策
第三篇 農業
第一章 農業生產的發展
第一節 耕地及產量計算的演變
第二節 農作物栽培的變化與發展
第二章 土肥
第一節 土地與土壤資源
第二節 土地改良利用
第三節 有機肥料的生產與使用
第四節 化肥的使用
第三章 種子
第一節 品種特性及演變情況
第二節 良種繁育
第三節 良種經營
第四章 作物栽培
第一節 整地方式
第二節 糧食作物的栽培管理
第三節 小宗經濟作物栽培管理
第五章 甘蔗
第一節 甘蔗生產的歷史和現狀
第二節 甘蔗品種的演變
第三節 甘蔗的栽培技術
第四節 甘蔗的收購運輸
第六章 植物保護
第一節 農作物病蟲害
第二節 農作物害蟲天敵
第三節 農作物病蟲預測預報
第四節 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
第七章 農業氣象災害
第一節 乾旱
第二節 冰雹
第三節 洪水
第四節 大雨、暴雨
第五節 秋綿雨
第六節 低溫和霜凍
第四篇 多種經營
第一章 畜牧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畜禽品種
第三節 畜牧生產管理
第四節 疾病與防治
第五節 防疫與檢疫
第二章 蔬菜
第一節 蔬菜品種和種子
第二節 蔬菜栽培
第三節 蔬菜的生產與銷售
第三章 果樹
第一節 果樹發展概況
第二節 果樹品種資源
第三節 果樹栽培管理
第四章 漁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漁業資源
第三節 漁業生產
第四節 魚病和魚病防治
第五節 水產資源保護和漁政管理
第五章 蠶桑
第一節 蠶桑生產
第二節 蠶桑資源
第三節 蠶病及防治
第五篇 水利電力
第一章 水利建設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水利設施
第二節 舊有的提水工具
第三節 建國後的小型水利設施
第二章 江河治理與防洪
第一節 江河水利工程
第二節 江河墾植和災害情況
第三節 江河管理
第三章 水利政策和工程管理
第一節 水利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 小型水利管理
第三節 水利經費
第四章 水利資源
第一節 沱江水源
第二節 地表水
第三節 地下水
第四節 水質化驗
第五章 農用電力的發展
第一節 水能資源
第二節 水能的開發利用
第三節 農用輸電線路
第四節 資金與投勞
第六章 電力的發、供、用情況
第一節 供電管理機構
第二節 用電管理制度
第三節 農村用電
第四節 電價
第六篇 科技
第一章 農業科技
第一節 農業教育與農科網
第二節 農業技術培訓與示範
第二章 畜牧科技
第一節 畜牧獸醫機構
第二節 技術培訓
第三節 科技推廣
第三章 水電科技
第四章 科技成果和技術職稱
第一節 科技成果
第二節 技術職稱
後記
《內江市農業志》編寫人員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