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狀態告別

內心狀態告別

畫面上,線條和色彩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重疊連續的形的組合。形成分散與聚合、斷續與重複的節奏,整體上帶給人們緊張不安的壓抑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心狀態》(告別)
  • 作者波丘尼
  • 類別油畫 、 名畫
  • 年代:1911年
  • 規格:70.5x96.2厘米
  • 屬地:紐約私人收藏
簡介,作者簡介,

簡介

1911年,波丘尼創作了三聯畫《內心狀態》,《告別》是其中的一部分。它描繪了擁擠不堪的車站場景,擁抱告別的人群和冒著煙的賓士火車占據了全部畫面。從這幅畫上,我們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立體派給他的重要影響。也許可以說,如果沒有立體派藝術的啟發,他可能畫不出這樣一幅未來主義傑作。

畫面上,線條和色彩相互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系列重疊連續的形的組合。在被擠壓的空間裡,曲線和直線穿插交錯,塊面與塊面碰撞變位,形成分散與聚合、斷續與重複的節奏,整體上帶給人們緊張不安的壓抑感。畫面的中央是幾個非常規整的數字,它們被仔細地描繪在已經解體的火車車廂上,在嘈雜動亂的畫面中,顯示出一份意外的冷靜和理智。這些數字,令我們不由自主地想起勃拉克和畢卡索的那種有著文字和數字的分析立體主義作品。波丘尼曾主張使觀眾置身於畫面中央,“經受未來主義從其母題中提取的整個周圍環境的線、面、光和嘈音的急促不清的語言。”(羅伯特·休斯著,劉萍君等譯:《新藝術的震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第38頁。”在這件作品面前,我們似乎真的感受到了這種語言的力量,聲音、速度和光線藉助於線條和色彩撲面而來。

除繪畫外,波丘尼的很多精力被投放在雕塑方面,他是唯一傑出的未來主義雕塑家。1914年,他自願參加義大利國民軍,投身到他和馬里內蒂都鼓吹為“文明的潔身之道”的戰爭中。1916年,在納羅納的騎兵訓練中,他不幸墜馬身亡,年僅34歲。

作者簡介

波丘尼:翁貝特·波丘尼(Umberto Boccioni,1882—1916)是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未來主義畫派的核心人物。他不僅是這個運動的推動者,也是這個運動的傑出理論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