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翰林學士地位清貴親近,都不兼任其他事務。文館的職任,自校理以上,都有貼職錢,只有內外兩制官不添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內外製無職錢》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沈括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出處簡介,作者簡介,作者成就,
作品原文
舊翰林學士地勢清切①,皆不兼他務。文館職任,自校理②以上,皆有職錢③,唯內外製④不給。楊大年⑤久為學士,家貧請外,表辭千餘言⑥。其間兩聯曰:“虛忝甘泉之從臣⑦,終作若敖之餒鬼⑧。從者之病莫興⑨,方朔之飢欲死⑩。”
作品注釋
①地勢:地位。清切:清閒而親近皇帝。切,親近。
②校理:館閣校勘書籍官。以京官任者稱校勘,以朝官任者稱校理。
③職錢:亦稱“貼職錢”,於俸祿之外加給的錢。
④內外製:官職合稱,亦稱“兩制”。宋代翰林學士皆加知制誥官銜,起草制、誥、詔、令、赦書、德音等檔案,稱內制;翰林學士之外,以他官加知制誥官銜履行同樣職任者,則稱外製。
⑤楊大年:即楊億(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屬福建)人。十一歲時,以天資穎異,皇帝特命召試,授秘書省正字,入館閣讀書。後官至翰林學士、戶部侍郎。為宋初“西崑體”派的代表人物。
⑥請外:請求為外官(地方官)。表辭:所上辭職表的言辭。今存楊億《武夷新集》卷14有《求解職領郡表》與《再乞解職表》,前者六百餘字,後者近千字。
⑦忝(tiǎn):謙詞,自稱愧居某官位之意。甘泉:指漢武帝時的甘泉宮。此以喻皇宮、皇帝。從臣:侍從之臣。宋代諸殿閣學士、直學士、待制及翰林學士、六部尚書、侍郎皆稱侍從官。
⑧若敖之餒鬼:各本“若敖”皆作“莫敖”,今從洪邁《容齋續筆》卷16《唐朝士傣微》條所引及楊億《再乞解職表》原文改。若敖即若敖氏,指春秋時楚國令尹子文之族;餒鬼,餓鬼。《左傳》宣公四年載子文臨終,知其從子越椒之狼子野心將導致其族大難,故囑其族速行,並泣謂:“鬼猶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後人因以“若敖鬼餒”比喻絕嗣。
⑨從者之病莫興:此用傳說的孔子典故。相傳孔子晚年周遊列國時,曾在陳、蔡之間被困,多日不得食,隨從他的弟子們也都餓病了,以致不能起身。興,起。
⑩方朔之飢欲死:此用西漢東方朔典故。《漢書·東方朔傳》載其初為公車待詔時,曾因俸祿微薄,自稱“臣朔飢欲死”。附按:本條末所引兩聯文字,與楊億《再乞解職表》不同,蓋出於傳聞的概括。楊氏表辭原文如下:“漢臣之餓且欲死,難免侏儒之嗤;孔徒之病不能興,敢懷子路之慍。行作若敖之餒鬼,徒辱甘泉之從官。”其文大意是說:漢臣(東方朔)俸薄而餓得要死,卻難免被侏儒嘲笑;孔子的弟子們病餓得不能起,又哪還敢有子路的惱怒。行將成為像若敖氏一樣的餓鬼,白白辱沒了侍從甘泉官的職位。下面的譯文仍從沈括的原文略述其意。
作品譯文
舊時翰林學士地位清貴親近,都不兼任其他事務。文館的職任,自校理以上,都有貼職錢,只有內外兩制官不添給。楊大年久為學士,家境清貧,請求外任地方官,其章表達千餘言。其中有兩聯文字說到:“空占著甘泉宮侍從之臣的職位,最終卻成為像若敖氏一樣的餓鬼;孔子的隨從弟子們病餓得不能起,東方朔也漸漸飢餓得要死。”
作品評析
《夢溪筆談》首載《故事》一門,共分兩卷,主要記敘和談論宋代朝廷的典章故事,涉及官制、禮儀、輿服、圖籍、科舉、封賜等內容,並及有關掌故。作者所談是有所選擇的,多為當時人們已不甚熟知或不知所從來的事項,許多細節可以彌補史書的缺載;同時由於宋朝典制多沿承唐朝典制,所以作者敘其源流多溯及唐代。
出處簡介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筆談》三部分。《筆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誌、藥議”。《補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氣象、醫藥、農學、工程技術、文學、史事、音樂和美術等。在這些條目中,屬於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的36%,其餘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於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於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並闡發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號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公元1063年(仁宗嘉祐八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1082年(元豐五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作者成就
《內外製無職錢》選自《沈括·夢溪筆談·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