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懲罰的問題有關,而且在我們轉而研究平等的公正之前必須要檢查的一個問題是所謂內在的公正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在公正
- 外文名:Inherently impartial
證明假設,問題結論,影響,
證明假設
如果我們的假設是正確的,那么,兒童(當然不包括兩歲前的兒童)的年齡越小,他們對於抵罪懲罰的可靠性和普遍性信念就越堅定,而且,只要協作的道德達到支配約束道德的程度,那么,這種信念將在其它價值之前消退。所以,在兒童生命的早年,他堅信存在著發自於事物本身的自動的懲罰(aurora-atic punishments),而到了較晚的時候,在影響他道德發展的環境的影響下,他可能放棄這一信念。現在我們將要力圖證明這一點。
問題結論
朗伯爾小姐(Mlle Rambert)將前兩個問題問了一百六十七名日內瓦和沃杜瓦的兒童。(在後面平等的公正這個問題方面,我們也將詢問她所問的這些兒童;這些受試者沒有被問過懲罰或可以交流的責任等方面的問題)我們將上述第蘭個問題和其它一些相類似的問題問了納沙特爾的兒童。在前兩個問題方面,朗伯爾小姐獲得的統計數字清楚地表明了兒童心理年齡的影響。除去那些占總數五分之一的不確定的反應以外,斷言存在著內在公正的回答,也就是說,認為如果兒童不偷或不是不聽話,他就不會掉到水中或割破手指的回答所占的百分比如下
6歲 7—8歲 9一lO歲 11—12歲
86%73% 54%39%
除此之外還應該注意,在一個由十三——十四歲的智力落後的兒童組成的班級中,這種類型回答的百分比是57%,這個數字又表明,這些回答同心理年齡成反比。
影響
年幼兒童的這種看法,表明他們對成人權威的絕對相信,也說明他們還不能弄清楚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和偶然事件之間的區別。這種“做了錯事就要遭懲罰”的觀點,很像我們成人世界中的因果報應觀,但它只是一種樸素的報應觀,心理學家把這種公正觀叫做“內在公正”,這是一種樸素的、原始的道德判斷,在年幼兒童身上都能發現這種特點。我們的責任是讓孩子早點脫離這種不合邏輯的觀念,引導他們正確地思考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