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於宋熙寧八年(1075)經過瓜埠去揚州的途中所作,當時王安石已經55歲,頭髮已經蒼白。王安石乃慶曆二年(1042)及第,授簽淮南節度,慶曆五年三月入韓忠獻公幕,時駐揚州,年方二十五,所以詩中有追想當年“幕府青衫最少年”的感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入瓜步望揚州
- 創作年代:宋代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王安石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落日平林⑴一水邊,蕪城⑵掩映只蒼然。
白頭追想當時事,幕府⑶青衫⑷最少年。
作品注釋
⑴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⑵蕪城:古城名。即廣陵城,故址在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縣境。
⑶幕府:本指將帥在外的營帳。後亦泛指軍政大吏的府署。
⑷青衫:古時學子所穿服飾,故借指學子、書生。另外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唐白居易《琵琶引》:“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後因借指失意的官員,或泛指官職卑微。
作品賞析
太陽即將落山,瓜步山和江邊的林木茂密,延展在長江之濱。極目前方,揚州城遠遠地掩映在蒼茫的山林之中。如今已經白髮蒼蒼,追想當年,讀書、入幕還是青春年少。
本詩第一句點瓜埠,但瓜埠的著墨很少,只是聊聊一句“落日平林一水邊”,但是已經清楚的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瓜埠周邊的情景,山、水、林、木、落日盡收眼底。第二句點揚州,也只是朦朧的難見面目的描摹。接著就是對少年情事的追憶和即將到達的故地重遊的慨嘆,其實當時王安石正處於事業的巔峰時期,積極推行“熙寧改革”,但從詩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淡淡的愁緒,一場重大的改革不是那么很容易推行的,方方面面的阻力已經讓他感到心力憔悴,此時此刻,他非常想念激揚文字的少年時代。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世稱臨川先生。撫州臨川人(現為撫州東鄉縣上池裡洋村),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大詩人、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後諡號“文”。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縣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強,受到較好的教育。慶曆二年(1042年)登楊鎮榜進士第四名,先後任淮南判官、鄞縣知縣、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點江東刑獄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年)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後,隱居,病死於江寧(今江蘇南京市)鐘山,諡文。被列寧譽為是“中國十一世紀改革家”。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