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法

入世法為佛教術語,出自《佛學常見辭彙》。入世法與出世法相對應,強調修行之人要懂得真正的修行之法,做到真正的“入世”。

【入世法】《佛學常見辭彙》:“【入世法】入於世間以解除眾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講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這也是出世法的基礎。”
入世法與出世法

  
入世法和出世法哪一個比較重要?對修行人來說,當然是出世法比較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基本的衣食,生活馬上就會面臨困難,所以又不得不兼顧入世法的問題。
佛陀時代的出家人不能積蓄金錢,只能每天去托缽才有飯吃。而且他們還規定,最多只能向七家乞食,如果這七家都沒有供養的話,那一天就沒有飯吃了。因為規定得這么嚴格,出家人根本不可能勸募金錢或經營其他世俗的事業,只能專心的修持出世法,所以當時證阿羅漢果的出家人多達一千五百人以上。
然而,在家居士只能以世俗的方法謀生,所以會發生入世法、出世法無法兼顧的問題。尤其是有家室的人,要照顧眷屬的生活,責任就更重了。因此,當時在家居士證阿羅漢果的例子非常少,有記載的可能只有兩人。在家居士證果的機會,比出家人少多了,因此《優婆塞戒經》再三的說:“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我們的這個時代,社會的律動更快,在家居士的雜務繁多,比起古代的居士,惡因緣又更多了。大部分的人學佛,都是業餘的興趣,平時的謀生、處事無不是錙銖必較,到了道場才暫時放下世俗的心理,感受短暫的清淨。這樣子當然不可能得到成就。還有一部分的人,始終為生活所迫,連個收入穩定的工作都沒有,他也無法安心修行。
困難重重當中,在家居士究竟要如何得到成就呢?於是,就有入世和出世何者優先的爭議。主張入世法優先的,當然是振振有詞。不過,我仍然主張,出世法應該優先。理由很簡單,道心很強的人,只要生活勉強過得去,他就會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修行上,所以能夠證果;而主張入世法優先的人,並沒有覺得修行是燃眉之急,明明已經有錢有閒了,他還是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告訴自己:“明天再修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