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是山東省首家國有資產授權經營企業和山東省屬國有重點煤炭企業,是以煤炭、煤化工、煤電鋁及機電成套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的國有特大型企業,現由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監管。
兗州礦區開發建設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期,1976年成立兗州礦務局;1996年參加全國100家現代企業制度試點;1996年3月,兗州礦務局整體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1998年參加國家120家企業集團試點;1999年5月成立兗礦集團有限公司。
經過40多年發展,兗礦集團現已形成山東本部、陝蒙、貴州、新疆和澳大利亞、加拿大“六大基地”發展格局。2016 年,跨入煤炭產量過億噸、營業收入過千億、資產總額超 2000 億的大型企業集團行列,位列煤炭行業50強第6位,比 2013年提高9個位次。2018年完成煤炭產量1.61億噸,躍居全國煤炭行業第3位;營業收入2400億元,利潤總額96億元,資產總額3050億元,創出建企以來最好水平,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1971年6月,成立兗州煤炭生產建設指揮部。
1973年末,礦區第一對現代化礦井 南屯煤礦建成投產。
1976年7月,經山東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兗州礦務局。後被確定為全國八大煤炭建設基地之一。
1989年12月,兗州礦區建設基本完成。興隆莊煤礦、北宿煤礦、鮑店煤礦、楊村煤礦、東灘煤礦相繼建成投產,形成年設計生產能力1285萬噸特大型煤炭基地。當年,全局生產原煤1003.3萬噸,被命名為國家特大型企業。
1992年8月,兗礦首個綜采放頂煤工作面在興隆莊煤礦成功投產。綜采放頂煤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年3月28日,經煤炭工業部批准,組建兗州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先後被國務院確定為百家大中型企業試點單位和120家企業集團試點單位。
1996年以來,創造性實施“5345”工程、“5356”工程、“6651”工程、“6632”工程,全面提升煤炭開採能力,銷售收入、利潤總額連續七年保持全行業第一,連續十年保持綜采單產全國記錄。
1998年,全資子公司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先後在美國紐約、中國香港、上海三地成功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境外境內成功發行股票的煤炭企業。
1999年5月30日,經煤炭工業部批准,兗礦集團有限公司掛牌成立。
1999年12月30日,經山東省政府批准,具有近四十年歷史的魯南化肥廠加入兗礦,為煤化工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和人才保障。之後根據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兗礦國泰、國宏、國際焦化三大化工園區相繼建成投產,本部“一基地三園區”發展格局形成。
2002年6月,適應企業戰略發展需要,組建煤業公司、實業公司、煤化公司、物業公司、電鋁公司等五大專業化公司,形成了以集團公司為決策中心、以專業公司為利潤中心、以礦處單位為成本中心的發展格局。
2004年12月,兗煤澳大利亞有限公司、澳思達煤礦有限公司成功收購澳大利亞南田煤礦,掀開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開發國外煤炭資源的新篇章。
2005年5月,兗礦集團與德國魯爾工業集團DBT公司簽訂“兩柱式綜采放頂煤液壓支架”專利技術轉讓協定,獲得技術轉讓費1600萬美元,改寫了國外單一向我國輸出先進採煤技術的歷史。
2006年5月,兗礦科澳電解鋁廠建成投產,配套濟三電廠等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初步形成煤電鋁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
2009年12月,兗州煤業鄂爾多斯能化公司成立。自2002年以來回響國家“西部大開發”號召實施的資源開發戰略再結碩果,已形成貴州、陝西榆林、新疆、內蒙古鄂爾多斯、澳洲五大基地,擁有戰略資源250億噸。
2010年1月6日,兗礦集團依託品牌技術優勢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公司,這是我國在澳洲規模最大的外資收購案。同月8日,與澳大利亞鋁土礦資源公司(BRL)簽訂合作協定,獲得10億噸鋁礬土資源開採權,相當於中國已探明儲量的2倍。標誌著兗礦國際化集團建設進入規模發展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