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兗礦技師學院始建於1973年,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集技師、高技、中技以及成人教育、各種職業培訓和技能鑑定於一體的國家級重點院校,系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技工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學院地處鄒魯聖地、孔孟之鄉、文化發祥之地————鄒城,是國家級旅遊文明城市。學院占地300畝,建築面積73700㎡。學院重視對學生的技能培養,建有校內綜合實訓中心、涵蓋了PLC、電工、電氣控制、繼電保護、電廠仿真、電力系統綜合自動化、電廠熱動專業等實驗實訓室,是國內一流水平的電力專業教學實訓基地;圖書室、資料室藏書18萬冊。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273名,其中高級職稱122人,中級職稱116人。教師隊伍中多次獲得山東省及濟寧市說課比賽一等獎。學院堅持立足企業,面向社會,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合作、技師和技工教育為主體的辦學思路,為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性人才,開創一條全新的教學之路。
學院以高質量就業為培養目標,與全國各地的發電廠保持了良好的人才供需關係,形成了龐大的就業安置網路,歷屆畢業生就業率10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兗礦技師學院
- 占地:347.2畝
- 建築面積:近10萬m2
- 圖書資料:175905冊
學院環境,歷史沿革,辦學設施,合作單位,學院領導,學院百度貼吧,學院地址,
學院環境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的創業歷程,曲折坎坷,步履維艱,學校數次變遷整合,幾度尋求發展方向,正是這樣的磨難,砥礪了技師學院人的志氣,磨鍊了技師學院人的意志,堅定了技師學院人的信念,形成了技師學院人“搶抓機遇,奮發圖強;敢於負責,樂於奉獻;務實重效,勇於創新”的精神。而這種精神的薪火相傳,又為山東兗礦技師學院的快速發展鼓風揚帆,提供了不竭動力。
歷史沿革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的前身為“山東煤礦兗州技工學校”,創建於1973年8月,當時隸屬於山東省煤炭工業管理局管理。
1979年1月,山東煤礦兗州技工學校又改由煤炭部和山東省煤管局雙重領導。
1983年,學校由部管下放到兗州礦務局管理,並更名為“兗州礦務局技工學校”。
1984年,兗州礦務局技工學校正式搬遷到鄒縣城東新建校區。
1996年,原兗州礦務局技工學校和基建技校重組為兗州礦業(集團)公司技工學校。
1997年9月,煤炭工業部認定學校為“部級重點技工學校”。
1998年6月,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認定學校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
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准學校為高級技工學校。
2005年,山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准學校為“金藍領”技師培訓基地。
2010年11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將兗礦集團高級技工學校改建為山東兗礦技師學院。”
2006年4月,集團公司整合職教資源,將兗礦集團高級技校、兗州礦區職工大學、中國煤炭環保全全培訓中心三校合併。
辦學設施
學院設技師部和高級技工部,現有三個校區,占地347.2畝,建築面積近10萬m2。固定資產總值超億元,教學儀器設備價值4000餘萬元,圖書資料175905冊。學院目前擁有電工電子、PLC、汽車檢測與維修等各類實驗室43個,綜采、數控、機加工、焊接等實習車間24個,校外實訓基地20餘家。總面積1500m2的模擬煤礦綜采工作面被原煤炭部命名為“華東地區煤炭院校兗州實習中心”。教學樓、實習實驗樓、電教圖書樓、學生公寓、食堂、澡堂、衛生所、體育場等教學、生活服務設施配套相繼完善,學校的辦學條件由此得以有效提升,極大滿足了教學、學習、生活的需要。
合作單位
學院先後與兗礦集團所屬單位、新汶礦業、徐礦集團、安徽國投、威海環翠區企業等單位簽訂合作協定。校企雙方經常性地走訪、考察、合作,逐步形成以企業為主、定向委培、訂單式和實習預分配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學院開設的所有專業,均與2個以上專業對口、技術和設備先進的大中型企業簽有長期穩定的合作協定。學院還鼓勵教師參與企業技術更新和項目攻關活動,近年來先後有《礦用運輸巷道語音報警集中控制裝置》、《礦用風機電磁啟動控制裝置》等十多項研發技術套用於企業實踐,並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學院領導
院長、黨委副書記:龐善昌。
副院長:王文升、汪蓉櫻、王金國。
學院百度貼吧
山東兗礦技師學院吧
學院地址
山東省鄒城市崇義路1369號,汽車站乘9路,火車站乘15路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