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行政村隸屬宣威市羊場鎮,地處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區54公里。轄兔場、新德葉家村等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530戶,有農村人口5380人,勞動力36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320人。
全村國土面積26.2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 14.2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洋芋、水稻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0469.49 畝,人均耕地2.17畝,林地21550畝。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5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03.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69.49畝(其中:田517.23畝,地9952.26畝),人均耕地2.17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15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 板栗 等經濟林果;草地2600.99畝;荒山荒地2640畝,其他面積2039.52 畝。
該村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76萬元;畜牧業收入817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800頭,肉牛30頭,肉羊400頭);第二、三產業收入90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903.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38人(占勞動力的12%),在省內務工338人,到省外務工6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兔場村委會
- 隸屬:宣威市羊場鎮
- 面積:26.2平方公里
- 下轄:17個村民小組
- 人口:5380人
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村務公開,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37戶通自來水,有987戶飲用井水,有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有1417戶通電,不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47戶,占農戶總數的6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66戶(占總數的55%和40%)。
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 .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21輛,拖拉機 21輛,機車 3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964畝,有效灌溉率為3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8 畝。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7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建有小水窖26口。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2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4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優質玉米宣黃單2號690畝、4號8000畝,馬鈴薯宣薯2號600畝,優質水稻400畝等,養殖瘦肉型豬2500頭,山羊800隻,土雞4000隻,生產優質紅砂、矽石年總100000噸,主要銷售往省內外。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30戶,鄉村人口5380人,其中男性2750人,女性2630人。勞動力 367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彝混居地),其中 漢族5130人,彝族250人。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04人;享受低保8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5個,人畜混居的農戶212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3 所,校舍建築面積 3640 平方米,擁有教師 33 人,在校學生 736 人,距離 鎮中學1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36 人,其中小學生575 人,中學生161 人。
村務公開
該村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469.49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村務公開
該村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77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469.49畝,無土地流轉面積。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人文地理
兔場村上古時就有人類居集,明朝政府設有建制,屬霑益州管轄。勤勞善良的兔場人以建築、篾編工藝傳世。
兔場人以樸實,好客,好學上進,不怕困難,崇尚文明禮貌,尊老愛幼而著稱。清初設有官辦私塾,解放後辦兔場高級國小,現有兔場完小、新德國小兩校。近年來,文化教育發展較快,年年都有學生考上大學。但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新農村建設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通村道路是上世紀70年代建設的土路,由於種種原因,長期得不到較好的維護,以治路基不紮實,路面破破爛爛有2.5公里。二是河道淤積,河床變窄,河堤倒塌500米。三是1300戶民眾吃不上自來水,吃水仍處在困難時期。四是農村經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動員民眾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同時,把近期通過自身努力能解決的發展養豬5000頭、年出欄3000頭,其中發展養豬年出欄50頭以上的大戶10戶,養雞3600隻,發展養雞年出欄100隻以上大戶16戶,養優質山羊15戶,年出欄山羊1500隻。種植優質玉米3500畝,優質水稻400畝,加工型馬鈴薯3500畝,其他作物1000畝,在提高複種指數上加大力度。
在硬化村間道路的同時,依靠民眾治理環境衛生問題。積極爭取上級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治理河道3公里,改造通村公路4公里,硬化路面3公里1萬平米,建沼氣池800個,電網改造10個自然村1000戶。推倒學校危房360平米進行重建。加強對村內集市貿易的管理,划行規市,使集市內車輛能通行。
在扶貧上加快立項步伐,在解放村民思想,移風易俗上加大力度,積極引導村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種植業結構,使兔場人民脫貧致富。
重樹村幹部形象,建設一支求真務實的幹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