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消費心理

兒童消費心理(children’s consuming mind)是指兒童在消費活動中表現出的心理與行為特徵。包括五個方面:(1)兒童對錢的認識和態度。4歲的兒童雖尚不會數錢,但他們從成人那裡看到了錢的作用和魅力;到5歲,兒童開始有攢錢的朦朧意識;5歲~8歲的兒童已嘗到擁有錢的樂趣,他們常常將攢的錢拿出來數一數,甚至常把錢攥在手裡;到9歲和10歲的兒童,才真正懂得存錢的概念;但到10歲左右,錢對兒童來說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因為兒童接觸錢的機會多了,手裡已有了或多或少的零用錢。(2)兒童對商店的態度。在兒童的眼裡,商店是用錢買東西的地方。在5歲兒童看來,商店是一個人而不是集體擁有的,這個人收集來各種商品,別人再從這裡得到自己所要買的東西;到7歲,兒童開始知道一些利潤的概念;10歲左右,他們能認識到利潤是商店存在的主要原因。據調查,國小三年級以上的兒童在商店裡已具有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之分。

(3)兒童對商品、商標和包裝的態度。兒童最感興趣的商品是糖果和各種零食,此外還有玩具和連環畫,他們攢的錢主要用於這方面的消費。兒童對商標的認識程度較高,即使不會閱讀也能在眾多的商品中認出某一商標。新穎而美觀的包裝會引起兒童的興趣和激發其購買慾望,簡易、容易開啟的包裝更受兒童喜愛,包裝影響著兒童對商品和商標的態度。(4)兒童對商品價格的態度。兒童對商品價格的意識很差。5歲~10歲的大部分兒童能知道商店內商品的不同價格,但對價格並不在意,很少考慮價格問題。若某商品價格超出兒童經濟能力,他們會說服父母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7歲後的兒童能接受父母不買的決定。(5)兒童對兒童廣告的態度。兒童廣告對兒童的影響是有限的。一般來說,5歲~7歲的兒童不喜歡廣告;四五年級的小學生不大相信兒童廣告;父母及周圍朋友的態度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兒童是一個很重要的消費群體,但在消費上必須依賴成人。學齡前兒童是商品和勞務的消費者,但不是直接購買者,因此他們在消費上的第一個特點就是依賴性;其次,他們對消費品的需要起初主要是限於生理上的物質需要,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精神需要才逐漸發展和豐富起來。學齡期兒童,精神、文化和知識的需要逐漸豐富並逐漸占據中心地位。進入學齡晚期時,他們在消費上的模仿性減弱而自主性開始發展,但選擇商品的能力還比較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家長們非常重視對兒童的智力投資和早期教育,這必將對兒童的消費心理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