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

通過有目的的環境設定,包括但不限於老師和家長共同營造的外部環境的影響,輔助由易到難的教學環節,將五大領域的要求,有機地融合在遊戲、手工、音樂、舞蹈、課堂話劇表演、繪本故事等教學環節中。所有教學環境的設定,以儒家文化的仁愛意識及專注力為指導思想,將儒家文化現代化用於以上的教學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
教學方法,實證支持,主要價值,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一)核心內容
這套教學法包括教師專用教案全套22冊,全部課程涵蓋學齡前四個年齡段。
其中3-6歲的教材共有:
113個原創flash動畫課件
1169個遊戲活動
867個美工活動110個課堂話劇
總字數超過550萬字
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二)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的特色
這套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將儒家文化有機的融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五大領域,三大特色較為顯著。
1.符合民族文化背景,將儒家文化故事化、遊戲化、生活化、現代化,易於幼兒理解,便於教師操作,可以幫助幼兒有效地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以此涵養幼兒仁愛而專注的性格。
2.將儒家文化有機地融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五大領域,提倡幼兒全面發展,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有序有效地設定教學內容。
3.為家園互動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提倡教師與家長共創適合兒童性格涵養的環境。
(三)兒童性格養正教育體系
兒童性格養正教育體系,以兒童性格養正理論為基礎,以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為核心,以相應的環境設定、教具和學習用具為輔助,三個要素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科學完整的兒童性格養正教育體系。

實證支持

1.性格與成功、未來、命運關係重大,這是古今中外教育實踐中得出的結論。最新研究顯示,人的性格在童年時期的早期即已形成。所以古人說:“蒙以養正,聖功也”,此語道出了早期教育的最高目的和最佳時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是童蒙時期,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養正”。學前教育,最重要的是性格涵養,好性格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2.哈佛大學“格蘭特研究”,歷時76年,研究268位男性幸福人生的關鍵調查研究表明:幸福人生的關鍵在於良好性格。而良好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在七歲之前。
3.BBC紀錄片人生七年系列(《7 Up》~《56 Up》),歷時49年記錄了14個孩子的不同人生,表明:性格是決定一個人一生髮展的關鍵。
4.性格養成的第一個敏感期是0-3歲,第二個敏感期是4-6歲,孩子後天包括言行在內的一切皆來自對成人的模仿,模仿定行為,行為成習慣,習慣成性格。因此,幼兒的模仿期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
5.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從創立至今已經歷了八年的時間。在這八年時間裡,有1000個學員自願成為我們的研究樣本,從入園開始即接受我們專業研究員的貼身記錄,直至畢業後,依然不定期參加我們的問卷調查和性格發展情況跟蹤研究。通過詳實的數據整理,我們發現:越早進行性格養正教育,越容易達到預期的效果。七歲之前,是幼兒性格養正的關鍵期。抓住這一關鍵期,對幼兒的一生意義重大。七歲之後,性格定型,再想要修正,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的基礎。

主要價值

現階段,我國學前教育領域存在嚴重的西化傾向,過度推崇西方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種不經本土化改造的教學理念,造成幼兒身心成長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分裂,無助於、甚至阻礙了兒童的科學發展。
2016年11月19日央視《早間新聞》報導——深圳樂學樂園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創設的系統教學方案“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日前通過專家評審,並獲得高度肯定。專家們普遍認為,該套教學法在涵養孩子的共情意識、文化認同及專注力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代表了目前中國學前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儒學現代化方面更是有創新的成就。
2017年3月9日,《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專用教案》在北京舉行了首發儀式。
央視: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通過專家評審央視: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通過專家評審

重要意義

中國的幼兒早期教育能追溯到孔母授學和孟母教子,而中國一直沒有立足民族文化背景的本土化幼兒教育教案。這一直是業內專家心病,是行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存在嚴重的西化傾向,動輒就是蒙台梭利、瑞吉歐等西方的幼兒思想,過度推崇西方的“自由”’、“孩子天性”等觀點,忽略了人成長中需要具備的“專注力”、“堅韌”等寶貴品質。這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更難以培養孩子的文化自信。
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填補國內幼兒教學法空白,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為幼稚園和老師提供了解決方案。有了這套教學法,幼稚園可很輕鬆地開展性格涵養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