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性別偏差

不少孩子是由於童年有缺陷的家庭環境或教養方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發生性角色偏差的。比如,沒有父親或父親長期不在家的幼兒,由於缺少男性榜樣而會現出對女性的愛好、傾向和行為。再比如有的孩子和異性父母(即母和子或父和女)的關係過於密切,在身心上對異性父母過分依戀,而不願接受應有的性角色行為。

成因,家長做法,判斷標準,糾正方法,

成因

更常見的性角色偏差是由於父母願意有一個不同性別的孩子,所以從小就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另一性別的孩子來教養。這類性角色偏差一旦形成和定型,加以扭轉將會十分困難。

家長做法

作為大人應當重視對孩子正常性別角色的教育,因為這是個體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否則就有可能造成異裝癖(喜歡穿異性服裝)、同性戀或要求做變性手術等後果,給個體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壓力,但是,家長如果對孩子的性角色行為過分敏感亦是不必要的。比如,不必禁止男孩從事藝術活動而逼迫他參加競爭性運動,也不必阻攔女孩玩槍弄棍而只能抱著洋娃娃辦家家。現代研究認為,健康的人格應兼有男性特質和女性特質兩個方面,具有綜合性心理的人才能更為靈活自如地表現自我或適應環境。

判斷標準

所謂“過分的性角色行為”或稱“性角色偏差”是有跡可尋的。
如果孩子在言談中總表露不當的性別角色,家長就應引起警惕。比如您的兒子說“我是個女孩”,“我長大要當媽媽,也要生孩子”等。如果孩子堅持要穿異性服裝,說明他很可能有性確認上的問題。
在遊戲中,孩子總樂意扮演異性角色,對異性遊戲和玩具倍感興趣,並總是喜歡參與異性活動,那也可以被看成是一個性角色偏差的信號。
如果孩子在舉止、姿態聲音、外表、行為等方面都有異性化的傾向並在外界反對下仍難以糾正,那家長就極有必要請專家鑑別一下孩子是否已有了性角色偏差。
對於希望自己孩子擁有正常性角色的父母來說,發現孩子出現性別偏差是一件讓焦急的事,但心理學家認為,只要家長引導得法,環境條件得以改善,孩子在4歲至12歲期間經過努力,性別偏差的改變矯正是極有可能的。

糾正方法

培養他與同性父母的親密關係很重要。父親應常常陪兒子玩,母親也要有單獨與女兒在一起的時間。如果家裡缺乏同性父母的榜樣引導作用。可引進親戚、朋友或家庭教師來施加影響,多和同性成人在一起遊戲或乾有興趣的活動,會使孩子受到感染並出規模仿行為的。此外,讓男孩看一些男英雄的書,給女孩講一些仙女的故事,都將對他們的性角色矯治有所助益。
父母應及時鼓勵適當的性角色行為。比如,對嬌弱的男孩表揚他爬山踢球這類體力活動和勇敢行為,經常稱讚他是個“好小伙子”,希望他成為一個“小男子漢”,尤其當他表現得像個男孩子時,這些鼓勵可以是口頭,也可以是物質上的,您可以獎給兒子一把衝鋒鎗,獎給女兒一個布娃娃。
對不當的性角色行為要反對。除了偶爾的表演性行為,對於自己孩子的不當性角色行為,即使不加反對,也應表現冷淡,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表現有誤,父母對此沒興趣。
總之,童年時代的性傾向還不是定型,所以,只要做父母的能重視孩子。的性角色教育,及時發現可能有的問題,並加以矯治,不管孩子的性角色偏差有多么嚴重,都有很大糾偏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