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電影

免費電影

免費電影,即不收費就可觀看和下載的電影。隨著Internet的快速發展,許多網站都陸續都推出了,免費的清晰度不太高影視業務,當然也包括免費的視頻網站,免費電影可以用搜尋引擎搜尋,一般情況下是在搜尋框中輸入“免費電影”、“免費視頻”等關鍵字,便有不少網際網路的免費電影站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費電影
  • 解釋:免費的影視業務
  • 網站優酷酷6土豆
  • 形式P2PHTTP
  • 提供類型:搜尋引擎,視頻網站
  • 問題:涉及著作權
發展歷史,發展趨勢,免費電影類型,

發展歷史

這箇中國有了光,然後有了影。電影是一種能夠將光影關係玩弄得最出神入化的現代發明。有人認為,如果要談電影,就要上溯到我國漢代出現的燈影戲及之後出現的皮影戲。但是,真正有意義的電影,不是發明自中國,而是科技發達的近代歐洲。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爾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號咖啡館放映成功之後,正式標誌著電影時代的來臨。
既然中國與電影的發明無緣,那中國電影發展就由電影放映開始。1896年,盧米爾兄弟雇用了二十個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電影。就是這樣,電影這種擁有藝術和商品雙重價值的文化產品,在西方商人擴大市場商業策略推動下,傳入了中國。隨後,很多歐美商人見中國的放映業有利可圖,紛紛來華投資。他們經營放映業,修建及發展連鎖式影院,甚至在中國建立電影企業,攝製影片。
由1896年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雖然外商在中國電影市場占據了壟斷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國電影活動的開始。1903年,德國留學生林祝三攜帶影片和放映機回國,租借北京前門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電影。1905年,北京豐泰照相館的任慶泰為了向京劇老旦譚鑫培祝壽,拍攝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劇《定軍山》的部份場面。
中國電影一開始,就和中國傳統的戲曲和說唱藝術結合起來,發展出一套獨特的電影類型。但是最早嘗試拍攝這種電影類型的豐泰照相館只屬小本經營,算不上是電影機構。直至商務印書局“活動電影部”的出現,才真正代表中國製片業的開始。在這段期間,除了“商務”之外,先後出現的電影製片機構還包括由美商投資“亞細亞影戲公司”、“幻仙”、“中國”、“上海”、“新亞”等,由於他們的成員多是來自戲劇舞台,所以當時的電影題材和內容大多源於中國戲曲和文明戲。此外,他們也開始拍攝劇情短片和長片,對電影這種藝術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歷經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時期等各個歷史階段;經歷了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傳統到現代的技術變革進程。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中國電影都留下了優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時期,有《孤兒救祖記》等關注社會改造的進步電影;抗日救亡時期,有《狂流》《中華兒女》等鼓舞鬥志、弘揚愛國主義的影片;抗戰後,《八千里路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又深刻揭示社會矛盾和本質,形成現實主義的創作潮流。
她說,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的17年間,湧現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鋪子》等一大批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優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銀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一次高潮;經歷十年文革浩劫,中國電影走出低潮,拍攝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實踐、針砭社會時弊的優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國大典》《大決戰》等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和《焦裕祿》《鳳凰琴》等現實題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趙實說,中國電影先後實施了影視合流改革、電影精品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電影股份制、集團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藝術質量和形式都有嶄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喜蓮》《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還出現了《不見不散》等賀歲片、喜劇片的新樣式,湧現出一大批新生力量。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形成了國有、集體、民營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電影發展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鄧小平》《可可西里》《台灣往事》等力作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英雄》《神話》等國產大片共同占據了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並在世界影壇創造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奇蹟。中國有30部影片在40個國際電影節上獲獎,標誌著第三次發展高潮的到來

發展趨勢

中國電影市場正走向復甦,但整體票房收入還處於比較低的水平。我想先請大家看一些數據:2004年以來,中國電影市場進入了高速成長時期,2004年我國拍攝了200部電影,票房收入是15億元(包括引進的國外影片在中國的票房收入,下同);2005年拍了260部影片,票房收入達20億元;2006年拍了330部影片,票房收入達26億元;2007年拍了402部影片,票房收入達33億元;2008年拍了406部影片,票房收入達43億元;2009年拍了456部影片,票房收入為62億元。從這組數據大家可以看出,中國電影市場影片產量和票房收入都增長得非常快,已成為世界年影片產量排名第二的大國,僅次於印度。但是,我仍然認為中國電影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消費水平整體仍較低下。
這得從三方面來看。首先,我們應該把票房收入這個數字放到國民文化消費總支出中去看,而不是孤立地看,這樣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出中國電影市場在中國整個文化產業發展中所處的位置。事實上,這幾年,我國文化產業消費支出額正快速增長,2005年,我國居民文化消費支出已達到4000多億元,而到了2007年則達到了8000多億元。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電影年票房收入不過占了當年文化消費總支出的很小一部分,並且,隨著新興文化產業的發展,電影這一傳統文化產業在我國整個文化產業中已出現了邊緣化的傾向,比如遊戲業這樣的後起之秀年營業額早已突破100億元。曾經有人做過統計,電影產業年收入只占了整個傳媒產業年收入的1.5%。由此可見,在整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電影產業不過處於發展的低水平狀態。
其次,如果我們把中國電影年票房收入與其他國家電影年票房收入作比較的話,就會發現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比如2006年美國國內電影票房收入達到了94.4億美元,當年的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則是258億美元;2007年美國國內電影票房收入達到了96億美元,當年的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則是271億美元。再看我們的鄰國韓國。雖然韓國年電影產量不算高,大概也就一年60部左右,但年票房收入很高,折算一下的話,我國50部電影的票房收入可能才抵得上韓國1部電影的票房收入。
第三,從人均電影消費來看,我國觀影人次非常少。比如2007年,我國電影觀影人次僅為1.3億人次,也就是說當時10箇中國人中只有1個人去看了電影,人均電影年消費額僅為2.5元。這個數據與中國電影鼎盛時期(1979年)相比,差距非常明顯。統計顯示,1979年,中國電影創造了293.1億的觀影人次紀錄,這意味著當時10億中國人人均年觀影次數近30次。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肯定中國電影市場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中國電影市場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當然,換一個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還具有相當大的潛力。這也是很多國外電影公司對中國電影市場虎視眈眈的原因。比如這兩年,好萊塢電影大量啟用中國演員,也經常跑到中國來取景,從這些我們都可以看出國外電影公司對中國電影市場的企圖。而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電影市場將進一步開放,我們應該警惕“狼來了”的時代,趁著中國電影的保護期,加快發展中國電影產業,主導國內市場。

免費電影類型

按類型分:喜劇,戰爭,愛情,科幻,恐怖,驚悚,懸疑,犯罪
按地區分:美國,大陸,日本,香港,台灣,韓國,泰國,英國,其他
按年代分:2015,2014,2013,2012,2011,2010,00年代,90年代,80年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