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結緣經書

免費結緣經書

免費結緣經書是結緣的其中一種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免費結緣經書
  • 釋義:是結緣的其中一種形式
  • 免費結緣經書:《妙法蓮華經》 《了凡四訓》 
  • 佛經安置須知:經典應放在其他書籍的上面
免費結緣,免費結緣,免費結緣如下經書,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經安置須知,讀誦佛經須知,破損處理,

免費結緣

免費結緣是指通過各種形式免費的將佛教知識傳播給與之有緣的同修。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能給自己及家人帶來吉祥,故學佛的人希望更多的人吉祥,就自己出錢出力布施法寶,以求與各地誌同道合的居士與學者一起同修善業,將好的東西免費傳播給更多的佛友。

免費結緣

雍和佛具批發網主營佛具、佛教用品、宗教法器、佛像、佛香、唐卡、佛珠、香爐、佛龕、念珠、佛教音樂書籍等,努力為廣大佛友提供優質的佛教用品。現有經書《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套三卷免費結緣,免費結緣經書就如捐款一般,錢是彌補物質上的缺乏,而經書是給心靈以超然與解脫。為了照顧到更多的佛友能結緣到經書,每位佛友結緣經書最多1套。免費結緣,至誠祈請,觀畢勿存,轉增有緣,弘法利生,功德無量,在此所有法寶均為免費結緣,不可販賣,這將遵循因果法則,承受龍天護法的鑑證。

免費結緣如下經書

《妙法蓮華經》 《了凡四訓》 《普賢行願品》等

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稱《地藏經》、《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唐朝高僧實叉難陀翻譯。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正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薩、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與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大願地藏菩薩負責。雍和佛具批發網有著對佛教及佛教文化的至誠恭敬,願廣度善緣,隨喜發心,敬頌佛光普照,法喜充滿,布施助印,得大自在!需要恭請法寶的同修請進雍和佛具網,並留下您的聯繫地址以便我用快遞方式為您送出。佛法無邊,功德無量,阿彌陀佛。

佛經安置須知

1.經典應放在其他書籍的上面。
2.經書應恭敬放於清淨高處,不可隨意扔放床上、座椅上等不淨處。
3.凡經書等法寶閱畢,可輾轉流通,贈送其他佛友,不可任意燒毀或丟棄。
4.如手捧或裝於口袋攜帶時,不得低於腰部,不可挾腋下。男居士更不可將佛書捲起放入褲袋中,女居士不可將佛書塞入女用皮包中,女用皮包雜物太多,此皆不如法;小本佛經只宜放入上衣口袋,否則犯失敬意,雖細微小節,也不可不知,知即改正,不應再犯。
5.不得口吹經上灰塵,應以專用淨布拭去。
6.不可在經典所在的地方,有種種污穢行為。

讀誦佛經須知

1.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
2.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凡情妄想,卜度思量,將見褻慢之罪。
3.不可以口水沾指翻經頁。
4.不可躺著看經書,更不可以污手觸經。
5.經書上不可塗寫。不得一邊談說雜話、吃東西,一邊看經書,其他經論善書亦復如是。
6.中斷不看時,應夾放紙條做記號。不可折頁、折角,或經書面朝下、作“人”字形擱置。
7.不可在洗手間內看經。
8.若自己有數本相同的經書,可以廣為流傳,務須告知對方應當十分尊重恭敬,方可予以恭請,則功德無量。

破損處理

1.佛經是法寶,為眾生離苦的指南,應尊重恭敬,若有破損,應速修補,經典所在之處皆有龍天護佑,若任其損壞廢置,罪過無量。
2.以前請到過一些印刷不精美的經書,或有缺字、漏字的情況。後來又請到了精美的經書,您可以把前者的錯別字找出來,用不乾膠、即時貼等修正過來,以後再結緣給需要的佛友。
3.對破損比較嚴重,無法修復的經書或者錯誤比較多的經書,可以焚化,但不可以作一般字紙化,須另設化器,嚴加防守,不使灰飛它處。以其灰取而裝於極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淨沙或淨石,俾入水即沉,不致漂於兩岸。有過海者,到深處投之海中,或大江深處則可,小溝小河斷不可投。如是行者,是為如法。
果能依如上所說而行者,無論奉持經書、恭誦經書,乃至助印佛書,均能培植福慧資糧,增長菩提善根,以期於此生中,徑證佛果,不退成佛。
附一:保寧勇禪師示看經警策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業也。
(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
(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
(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
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於胸襟,智岳凝於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莫報佛恩。(註:《蓮池大師全集》中作“真報佛恩”)
附二:如何正確閱讀佛經(印光大師作)
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
世欲讀書,絕無敬畏。晨起則不加盥漱,登廁則不行洗濯。或置座榻,或作枕頭。夜臥而觀,則與褻衣聚;對案而讀,則與雜物亂堆。視聖賢之語言,同破壞之故紙,漫不介意,毫無敬容。念佛一法,乃至簡至易,至廣至大之法。必須懇切志誠之極,方能感應道交,即生親獲實益。若懶惰懈怠,毫無敬畏,雖種遠因,而褻慢之罪,有不堪構想者也。
經典乃三世諸佛之師,如來法身舍利,亦當作真佛看,不可作紙墨等看。對經象時,當如忠臣之奉聖主,孝子之讀遺囑。能如是,則無業障而不消,無福慧而不足矣。
現今士大夫學佛者多,然率皆讀其文,解其義,取其供給口頭,以博一通家之名而已。至於恭敬志誠,依教修持者,誠為難得其人。余常謂,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則消十分罪業,增十分福慧。若無恭敬而致褻慢,則罪業愈增,而福慧愈減矣。哀哉!
禮誦持念,種種修持,皆當以誠敬為主。誠敬若極,經中所說功德,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而其所得,亦已難思難議。若無誠敬,則與唱戲相同,其苦樂悲歡,皆屬假妝,不由中出。縱有功德,亦不過人天痴福而已;而此痴福,必倚之以造惡業,其將來之苦,何有了期!
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鹹知,此道舉世鹹昧。(印光)由罪業深重,企消除罪業,以報佛恩,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由是而知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決。故常與有緣者諄諄言之。
至於閱經,若欲作法師,為眾宣揚,當先閱經文,次看註疏。若非精神充足,見解過人,罔不徒勞心力,虛喪歲月?
若欲隨分親得實益,必須至誠懇切,清淨三業。或先端坐少頃,凝定身心,然後拜佛朗誦,或止默閱。或拜佛後端坐少頃,然後開經。必須端身正坐,如對聖容,親聆圓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別,從首至尾,一直閱去,無論若文若義,一概不加理會。如是閱經,利根之人,便能悟二空理,證實相法。即根機鈍劣,亦可以消除業障,增長福慧。六祖謂,但看金剛經,即能明心見性,即指如此看耳,故名曰但。能如此看,諸大乘經,皆能明心見性,豈獨金剛經為然。
若一路分別,此一句是甚么義,此一段是甚么義,全屬凡情妄想,卜度思量,豈能冥符佛意,圓悟經旨,因茲業障消滅,福慧增崇乎?若知恭敬,猶能少種善根,倘全如老學究之讀儒書,將見褻慢之罪,岳聳淵深。以善因而招惡果,即此一輩人也。
古人專重聽經,以心不能起分別故。如有一人出聲誦經,一人於旁攝心諦聽,字字句句,務期分明。其心專注,不敢外緣一切聲色。若稍微放縱,便致斷絕,文義不能貫通矣。誦者有文可依,心不大攝,亦能誦得清楚;聽者惟聲是托,一經放縱,便成割裂。若能如此聽,比誦者能至誠恭敬之功德等。若誦者恭敬稍疏,則其功德,難與聽者相比矣。
今人視佛經如故紙,經案上雜物與經亂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盪,身或搖擺,足或翹舉,甚至放屁摳腳,一切肆無忌憚,而欲閱經獲福滅罪,唯欲滅佛法之魔王,為之證明讚嘆,謂其活潑圓融,深合大乘不執著之妙道。真修實踐之佛子見之,唯有黯然神傷,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橫興,無可如何耳。
智者誦經,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豈有分別心之所能得哉。一古德寫法華經,一心專注,遂得念極情亡,至天黑定,尚依舊寫,侍者入來,言天黑定了,只么還寫,隨即伸手不見掌矣。如此閱經,與參禪看話頭,持咒念佛,同一專心致志。至於用力之久,自有一旦豁然貫通之益耳。明雪嶠信禪師,寧波府城人,目不識丁。中年出家,苦參力究,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苦行實為人所難能,久之大徹大悟,隨口所說,妙契禪機。猶不識字,不能寫,久之則識字矣。又久之則手筆縱橫,居然一大寫家。此諸利益,皆從不分別專精參究中來。閱經者亦當以此為法。
閱經時,斷斷不可起分別,自然妄念潛伏,天真發現。若欲研究義理,或翻閱註疏,當另立一時,唯事研究。當研究時,雖不如閱時之嚴肅,亦不可全無恭敬,不過比閱時稍舒泰些。未能業消智朗,須以閱為主,研究但略帶;否則終日窮年,但事研究,縱令研得如撥雲見月、開門見山一樣,亦只是口頭活計,於身心性命、生死分上,毫無干涉。臘月三十日到來,決定一毫也用不著。
若能如上所說閱經,當必業消智朗,三種情見,當歸於無何有之鄉矣。若不如是閱經,非但三種情見,未必不生,或恐由宿業力,引起邪見,撥無因果,及淫殺盜妄種種煩惱,相繼而興,如火熾然。而猶以為大乘行人,一切無礙,遂援六祖心平何勞持戒之語,而諸戒俱以破而不破為真持矣。甚矣,修行之難得真法也!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淨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而閱之之法,斷斷不可不依吾說,而苟且從事。致令不思議利益,由肆無忌憚並分別妄情而失之。豈不哀哉!)
夫如來滅度,所存者唯經與象。若以土木金彩等象視作真佛,即能滅業障而破煩惑,證三昧而出生死。若以土木金彩視之,則亦土木金彩而已。又土木金彩,褻之則無過;若以褻土木金彩之佛象,則其過彌天矣。
讀誦佛經祖語,直當作現前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說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徹證一真。否則是遊戲法門,其利益不過多知多見,說得了了,一絲不得真實受用,乃道聽途說之能事也。古人於三寶分中,皆存實敬,不徒泛泛然口談已也。今人口尚不肯談一屈字,況實行乎?
敬頌佛光普照,法喜充滿,福慧無量,得大自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