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普克結構(Kripke structure)是過渡系統的變體,最初由Saul Kripke提出,用於模型檢查來表示系統的行為。 它基本上是一個圖,其節點表示系統的可達狀態,其邊表示狀態轉換。 標記函式將每個節點映射到一組保持在相應狀態的屬性。 時間邏輯傳統上用Kripke結構來解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里普克結構
- 外文名:Kripke structure
- 提出者:Saul Kripke
- 釋義:過渡系統的變體,用於模型檢查來表示系統的行為
定義,例子,與其他概念的關係,
定義
設AP是一組原子命題,即對變數,常量和謂詞符號的布爾表達式。 Clarke等人[3]在AP上定義Kripke結構為4元組M =(S,I,R,L)由...組成
一組有限的狀態S.
一組初始狀態I⊆S.
過渡關係R⊆S×S使得R是左總的,即∀s∈S∃s'∈S使得(s,s')∈R。
標籤(或解釋)功能L:S→2AP。
由於R是左總數,因此總是可以通過Kripke結構構建無限路徑。死鎖狀態可以通過單個傳出邊緣建模回自身。標記函式L為每個狀態s∈S定義在s中有效的所有原子命題的集合L(s)。
結構M的路徑是狀態序列ρ= s1,s2,s3 ......,使得對於每個i> 0,R(si,si + 1)成立。路徑ρ上的單詞是一系列原子命題的集合w = L(s1),L(s2),L(s3),...,它是字母表2AP上的ω-字。
根據這個定義,Kripke結構(例如,只有一個初始狀態i∈I)可以用具有單例輸入字母表的Moore機器識別,並且輸出函式是其標記函式。
例子
設原子命題集合AP = {p,q}。 p和q可以模擬Kripke結構正在建模的系統的任意布爾屬性。
Kripke結構M =(S,I,R,L),其中
S = {s1,s2,s3}。
I= {s1}。
R = {(s1,s2),(s2,s1)(s2,s3),(s3,s3)}。
L = {(s1,{p,q}),(s2,{q}),(s3,{p})}。
M可以產生路徑ρ= s1,s2,s1,s2,s3,s3,s3,...和w = {p,q},{q},{p,q},{q},{p} ,{p},{p},...是路徑ρ上的執行字。 M可以產生屬於語言的執行詞({p,q} {q})*({p})ω∪({p,q} {q})ω。
與其他概念的關係
儘管這個術語在模型檢查社區中很普遍,但是一些關於模型檢查的教科書沒有以這種擴展的方式定義“Kripke結構”(或者根本沒有),而只是使用(標記的)過渡系統的概念, 有一套行動法,過渡關係被定義為S×Act×S的一個子集,它們還擴展到包括一組原子命題和狀態的標記函式(如上定義的L)。 在這種方法中,通過抽象出動作標籤獲得的二元關係稱為狀態圖。
Clarke等人。 將Kripke結構重新定義為一組過渡(而不僅僅是一個),當它們定義模態μ演算的語義時,它等同於上面標記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