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安村,原稱曲彎,在鎮區西北約3公里處之韓江對岸,東南隔江與潭頭村相望,西、北兩面與赤鳳鎮交界,南與綠竹接壤,方圓11.55平方公里。有山地12658畝,耕地920畝。有克安、倒割、雞母地、網地、塘內、大徑等6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2009年人口163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安村
- 人口:1636人
- 占地面積:11.55平方公里
- 原稱:曲彎
- 所屬地:廣東省潮州市
地圖信息,
克安村,原稱曲彎,在鎮區西北約3公里處之韓江對岸,東南隔江與潭頭村相望,西、北兩面與赤鳳鎮交界,南與綠竹接壤,方圓11.55平方公里。有山地12658畝,耕地920畝。有克安、倒割、雞母地、網地、塘內、大徑等6個自然村,14個村民組。2009年人口1636人。
克安村有張、蔡、呂、陳、馮、劉、黃、吳、楊、江、郭、曾、鄭等13姓。張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簡橋。蔡姓:明崇禎年間來自豐順洋崗。呂姓:清康熙年間來自饒平溹溪。陳姓:清乾隆年間來自江東鎮村頭。馮姓:清乾隆年來自福建蒲田。劉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桔舉。黃姓:清同治年間來自豐順簡橋。吳姓:清順治年間來自平遠。楊姓:1952年由赤鳳松水遷至。江姓:來自豐順南坑和文祠赤水,清道光年間創居。郭、曾、鄭姓:來自潮州,土改時分田落戶。
克安古時出武官。清時有呂集賢和陳元勇,呂集賢於乾隆六年辛酉(1741年)誥封“武德第”,一生為國為民,墓葬在克安安仔屏山;陳元勇於清道光年間也受封“武略第”。明清兩朝也在克安設烽火台和驛站。
克安村:位於韓江西岸,距鎮駐地西北6華里,東南隔江與潭頭村相望,西、北兩面與赤鳳鎮交界,南綠竹接壤,方圓11.55平方公里。耕地920畝,305戶,1494人。
克安:聚落呈三角塊狀,多磚木建築,224戶,1085人。13姓。蔡姓:明崇禎年間來自豐順洋崗。呂姓:清康熙年間來自饒平溹溪。張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簡橋。陳姓:清乾隆年間來自江東鎮村頭。馮姓:清乾隆年來自福建蒲田。劉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桔舉。黃姓:清同治年間來自豐順簡橋。吳姓:清順治年間來自平遠。楊姓:1952年由赤鳳松水遷至。江姓:來自豐順南坑和文祠赤水,清道光年間創居。郭、曾、鄭姓:來自潮州,土改時分田落戶。
倒割:在克安村西南隔田洋公路頂,聚落呈塊狀。劉江二姓,12戶,58人。由克安村遷至。
雞母地:與倒割村相接,聚落呈點狀,張陳二姓,18戶,105人。1965年由克安村遷至。
網地:在克安村南面偏西,聚落呈塊狀,馮郭二姓,18戶,101人,1968年由克安村遷至。
塘內:在克安村之北,聚落呈塊狀,張姓,20戶,107人。1968年由克安村遷至。
大徑:在克安村西北處一華里,聚落呈點狀。曾、陳、馮、郭、劉五姓,13戶,38人。1981年由克安村遷至。
克安:聚落呈三角塊狀,多磚木建築,224戶,1085人。13姓。蔡姓:明崇禎年間來自豐順洋崗。呂姓:清康熙年間來自饒平溹溪。張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簡橋。陳姓:清乾隆年間來自江東鎮村頭。馮姓:清乾隆年來自福建蒲田。劉姓:清乾隆年間來自豐順桔舉。黃姓:清同治年間來自豐順簡橋。吳姓:清順治年間來自平遠。楊姓:1952年由赤鳳松水遷至。江姓:來自豐順南坑和文祠赤水,清道光年間創居。郭、曾、鄭姓:來自潮州,土改時分田落戶。
倒割:在克安村西南隔田洋公路頂,聚落呈塊狀。劉江二姓,12戶,58人。由克安村遷至。
雞母地:與倒割村相接,聚落呈點狀,張陳二姓,18戶,105人。1965年由克安村遷至。
網地:在克安村南面偏西,聚落呈塊狀,馮郭二姓,18戶,101人,1968年由克安村遷至。
塘內:在克安村之北,聚落呈塊狀,張姓,20戶,107人。1968年由克安村遷至。
大徑:在克安村西北處一華里,聚落呈點狀。曾、陳、馮、郭、劉五姓,13戶,38人。1981年由克安村遷至。
地圖信息
地址:潮州市潮安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