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尕哈石窟

克孜尕哈石窟

克孜尕哈石窟位於新疆自治區庫車城西約12公里處。克孜尕哈這個名稱和與它相距1公里的漢烽火台密切相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孜尕哈石窟
  • 區域類別:石窟
  • 地點:新疆
  • 朝代:唐代
簡介,文化價值,壁畫藝術,

簡介

據傳,這個漢烽火台是國王女兒居住過的地方。在維吾爾語中,“克孜”是“姑娘”、“尕哈”是“居所”的意思,烽火台附近的石窟也就隨之被稱作“克孜尕哈”了。

文化價值

石窟唐代遺址。已編號洞窟47個,現較完整的洞窟有38個,保存有壁畫的有11個。其中19個為支提窟,19個為毗河羅窟。窟中壁畫多為佛本生故事像。較為特殊的是第24號窟,為七角形平面,正中有中心柱,左右開甬道,後壁有隧道,且又是平頂的支提窟,此種形式為其他窟群所罕見,壁畫“龜茲風格”較濃。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早在西漢時期,中原王朝已經派遣士兵,進駐龜茲地方,進行屯墾戍邊,把龜茲劃入朝廷版圖之內。到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朝政府設定西域都護,治烏壘城(今輪台縣東北的策大雅),龜茲已經實際上處於中原王朝行政管轄範圍之中。考古學家曾在庫車以西的沙債中發現過一枚“常公之印”。“常公”就是常惠,他是西漢時期頗有政績的一位西域都護,班固在《漢書》中為他寫了傳記。西漢中央政府為保護商業上和軍事上道路的暢通,曾在絲綢之路上設定了許多烽火台,其遺址在天山南麓焉吾通往庫車的道路上發現不少,克孜尕哈烽火台是保存得較好的一個。
克孜尕哈石窟

壁畫藝術

新疆石窟約始苗於約公元3世紀左右,遺址主要分布於南疆的拜城-庫車,以至東疆的吐魯番一帶。大都選山寂空遠、溪水中梳處,洞山為窟。新疆石窟雕刻多為彩塑,也有木雕和個別石雕的。壁畫藝術在新疆石窟中占有突出地位,壁畫的繪法,採用古代西域流行的暈染法,即凹凸法,結合鐵線描式的輪廓勾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