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蘇群

克孜勒蘇群主要是淡棕紅色為主的塊狀交錯層,形成於J3-K1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孜勒蘇群
  • 時代:J3-K1
  • 同物異名:奧依塔克群
  • 特點:淡棕紅色為主的塊狀交錯層
基本信息,命名,特徵,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克孜勒蘇群
時代:J3-K1
同物異名:奧依塔克群、烏魯克恰特組、克孜勒接以克群。

命名

新疆石油局107-109/75,1975年手稿命名;新疆區域地層表編寫組高振家、王愛民等,1981年介紹。

特徵

以棕紅色、淡棕紅色為主的塊狀交錯層石英砂岩、泥質砂岩、砂岩,夾棕紅色砂質泥岩和灰綠色粉砂岩薄層及不規則的礫岩、礫狀砂岩,下部夾復礦物砂岩,底部為暗棕色礫岩。含有孔蟲:Saccommina globosa;孢粉化石:Cicatricosisporites spp.,Crybelospprites spp.,Clavatipollenites spp.,Liliacidites spp.;介形蟲:Darwinula contracta,Rhinocypris cirrita,Lycopterocypris circulata;Cypridea(C.)koskulensis。為陸相三角洲相沉積,康蘇地區該群中上部、庫孜貢蘇地區該群上部為濱海相沉積。該群的中下部在庫車地區稱卡普沙良群,自下而上分為亞格列木組舒善河組和巴西蓋組。其地層發育好,產介形蟲: Lycopterocypris circulata,Rhinocypris cirrita;葉肢介 Yanjiestheria sp.,Orthestheria sp.,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Schizaeoisporites certus,Dicheiropollis etruscus。此外尚有輪藻及魚類、爬行動物等。上與英吉沙群整合;與下伏庫孜貢蘇組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觸。厚1094-13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