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勞斯·騰斯泰德(Klaus Tennstedt,1926—1986年),德國指揮家。騰斯泰德於1926年6月6日在德國梅爾瑟堡(Merseburg)出生。1953年他臨時代替一位突然生病的指揮首次登上指揮台,是他正式走上職業指揮道路的開始。1983年起應邀出任LPO音樂總監兼指揮。騰斯泰德主理LPO後,還經常出外客席指揮世界各大樂團,包括紐約愛樂樂團、阿姆斯特皇家音樂廳樂團、柏林愛樂樂團等。1983-1984年演出季,他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亮相,指揮貝多芬的歌劇《費德里奧》,次年又在Met指揮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埃勒克特拉》,均獲成功。卡拉揚對他十分欣賞,曾把他列為BPO接班人選之一,不過騰斯泰德本人謝絕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勞斯·騰斯泰特
- 外文名:Klaus Tennstedt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926
- 逝世日期:1986
- 職業:指揮家
個人簡介,人生歷程,個人評價,
個人簡介
20 世紀的中年指揮家們,的確是一個龐大而又堅實的陣容,這裡面包括了一批可稱得上是20 世紀中後期指揮藝術中的頂樑柱式的人物,在這批精英之中,海丁克、馬澤爾,騰斯泰特、卡·克萊伯、普列文以及稍後些的羅傑斯特文斯基、阿巴多、小澤征爾和梅塔等人,都是後來具有響噹噹的大名的指揮大師,他們集合在一起,構成了一種20 世紀現代指揮藝術中的群星燦爛的壯麗圖景。
而在這批近代指揮大師中間,騰斯泰特是一個特殊的人物,說他特殊首先是因為他在這批人物中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似乎他剛巧夠得上進入這個陣容,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他在以上提到的這些人物中,是唯一的一個出生在前東德的指揮家,當然,他的同胞庫特·馬祖爾是個例外,但馬祖爾與他之間還有著一些不同,馬祖爾是在近幾年,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之後才正式進入到西方音樂世界中,並且擔任了紐約愛樂樂團的常任指揮的,而騰斯泰特則在很早的時候就來到了西方世界中,並且在國際樂壇上顯示出了十分突出的地位,由此看來,他便理所當然的是一位更具影響力的前東德指揮大師了。
人生歷程
克勞斯·騰斯泰特於1926 年出生在前東德的梅澤堡。他早年曾在著名的萊比錫音樂學院中學習鋼琴和小提琴。畢業以後,便在哈雷市立歌劇院中擔任首席小提琴,其後又擔任了這個劇院中的合唱指揮。 1954 年以後,他開始受聘擔任了卡爾·馬克思劇院的首席指揮,這裡也是他正式從事指揮事業的開始。1958 年到1962 年間,他在著名的德勒斯登歌劇院中擔任指揮。1962年至1971 年間,他又在施韋林國立歌劇院中擔任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同時還在拉德博伊爾州立歌劇院中擔任音樂指導和常任指揮。1971 年以後,騰斯泰特離開了前東德,來到了瑞典定居,此後他便在斯堪的那維亞地區廣泛地開展指揮活動,逐漸擴大了他的世界性影響。到了1972 年,前西德的基爾歌劇院向他發出了邀請,聘請他擔任了該院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這也是他在西方音樂界中所擔任的第一個重要職務。 1979 年,53 歲的騰斯泰特又被位於前西德漢堡的德意志北部廣播交響樂團聘為常任指揮。
騰斯泰特在20 世紀70 年代中已經是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了,他在西方音樂界中的影響也已經完全超過了他過去在前東德時的影響,早在1974 年,他便到美國與著名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舉行了成功的音樂會,這次演出是他在美國的首次重要演出。1976 年,他又在倫敦首次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進行了成功的演出。與這些著名的大交響樂團舉行成功的音樂會,對他本人擴大其世界性的影響和顯示其精湛的技藝來說,實在是具有著極大的說服力的。從這以後,他一下成了世界指揮界中的忙人,在以後的數年中,他先後被著名的美國明尼蘇達交響樂團和加拿大多倫多交響樂團聘為客席指揮,最後,他又從1983 年開始,擔任了英國三大交響樂團之一的倫敦愛樂樂團的音樂指導與常任指揮。近年來,他廣泛地指揮倫敦愛樂樂團和倫敦交響樂團等著名團體進行積極的藝術活動,並成為當今世界上最活躍的著名指揮家之一。
騰斯泰特在20 世紀的中年指揮家中是一位很有威望的人物,他的風格、特點、技藝及思維方式,都處處顯示出了他那精深的藝術修養和天才的能力。騰斯泰特是典型的德奧風格指揮家,他那富有哲理性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對作品整體方面的深度把握,都是徹頭徹尾地沿襲著優良的德奧傳統精神的。騰斯泰特的天才能力,曾給許多人,甚至包括一些老一輩指揮大師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指揮帝王”卡拉揚就曾在生前十分看中和欣賞他,當時,這位對接班人人選極為挑剔的大師,曾在他的候選人名單上早早地寫下了騰斯泰特的名字,只是後來由於騰斯泰特本人的不情願而就此作罷了。
騰斯泰特在指揮風格上顯得十分的穩重和深刻,他也像富爾特文格勒那樣,具有著強烈的主觀即興性,這種即興性往往是他取得驚人效果的一種突出的技能和方法,對此,英國卓越的小提琴家奈傑爾·甘迺迪曾針對他與騰斯泰特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時說到:“騰斯泰特是一位了不起的指揮家,他可以憑藉他的即興發揮的能力,來向你展示出這部作品的真正偉大所在並賦與每個樂句以新的生命。他設法向你勾畫出這部巨著的整體,而不是一些不相關聯的繁文縟節”。這種中肯的評論可以說是對騰斯泰特指揮風格的一個十分恰當的解釋,而以上提到的卡拉揚對他的欣賞以及將他列入接班人名單的不平凡之舉,則可以說是對他的指揮能力的一個有力的衡量標準吧。
個人評價
騰斯泰特作為一名德國指揮家,對於德奧風格作曲家的作品有著精湛和深刻的演釋,而在這種風格的作品中,他又最為擅長演釋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的作品,如勃拉姆斯、布魯克納和馬勒等人的作品。其中,他對馬勒作品的解釋,有著非常獨到的功力和特長。馬勒的作品有著許多非常複雜和矛盾的思想與內容,因此一個指揮家要想指揮好馬勒的作品,首先要對馬勒整個的人生觀、藝術觀、精神狀況以及他在特定的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影響和地位等諸方面的因素和情況有一個深刻的了解,並且對馬勒的性格和音樂風格要有一種特殊的敏感和認識,這樣才能很好地揭示出馬勒那複雜而又有些怪誕的內心世界。然而,真正能夠理解和做到這些的指揮家是並不多的,所以說要想將馬勒的作品指揮好,實在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翻開世界指揮藝術史冊來看,歷代演釋馬勒作品的權威人物都是一些偉大的指揮大師,如瓦爾特、米特羅普洛斯、卡拉揚、索爾蒂和伯恩斯坦等人,而騰斯泰特則是繼他們之後所出現的又一位演釋馬勒作品的出色人物,鑒於如此,他曾被人們認為是當代最著名的馬勒權威之一,並有“近代馬勒作品指揮專家”的美譽,除此之外,他還曾榮獲維也納馬勒協會所頒發的獎章。
騰斯泰特雖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著名指揮家,但他並不是那種藝術上近乎完美的超級指揮大師。對於他的指揮,也有些評論家的態度頗不以為然,例如美國音樂評論家索爾·埃克就認為騰斯泰特的指揮風格顯得過於笨拙和靦腆,而且覺得他在演出中即興發揮太多,有時甚至和在排練時的要求大相逕庭,這樣就使得聽眾和樂隊都很容易陷入到一種混亂的狀態中而出現一種茫然不知所措的效果。當然,以上的評論僅僅是出自於索爾·埃克之口,它並不能代表所有聽眾的看法,但這種出自著名評論家之口的論述總是有它的一定道理的,實際上,對於騰斯泰特的指揮頗有微詞的人並不是極少數,而在這種人裡面也同樣包括我國的一些聽眾,然而,這些看法畢竟是屬於學術上的不同看法之列的,它並不能影響我們對騰斯泰特總的方面的評價和讚譽。
騰斯泰特作為當代指揮家中的傑出代表而被人們所熟悉,無論人們怎樣說,他一生那輝煌的指揮業績早已向人們證明了一點,那就是在20 世紀的指揮史上,騰斯泰特是一位牢固地取得了自己應有的地位、具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優秀指揮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