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克倫族(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緬甸第二大的少數民族,人口約416萬(2004年估數),占緬甸總人口的8%。克倫族主要分布在克倫邦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在孟邦、丹那沙林省、仰光省、勃固省、克耶邦等省邦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克倫族
  • 國家:緬甸
  • 人口:約416萬(2004年估數)
  • 特徵:女性以長頸為美
概況,語言文字,歷史,經濟,宗教,風俗,居住文化,飲食文化,服飾,布維克倫人的服飾,波克倫人的服飾,斯戈克倫人的服飾,生子習俗,衝突,激烈交火,難民入泰,泰軍表示,對抗政府,媒體報導,周邊鄰國,

概況

克倫族最明顯的特徵是,女性以長頸為美,女性無論老幼頸部皆固定十幾根到數十根金環或銅環,以拉長頸部。
克倫族總計有11個分支,即克倫(Kayin)、白克倫(Kayinphyu)、勃雷底(Paleiti)、孟克倫(Monkayin)、色郭克倫(SakawKayin)、德雷勃瓦(Tahleipwa)、勃姑(Paku)、勃外(Bwe)、木奈勃瓦(Mawneipwa)、謀勃瓦(Mpowa)和波克倫(Pokayin)。
克倫族
克倫族有按居住地區起名的,也有按服色確定稱謂的。按地區命名的,如居住在山區的克倫族被稱為“山區克倫”,居住在平原地區的被稱為“平原克倫”。與孟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波克倫”或“德楞克倫”,與緬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斯戈克倫”。以服色稱謂的,如喜歡穿用兒茶染的紅外衣的克倫人被稱為“紅克倫”,喜歡穿白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白克倫”,喜歡穿黑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黑克倫”。
克倫族的各個支系在語言、風俗習慣上小有差別。斯戈克倫與緬族相處的時間較長,受緬族的影響較大,也被稱為緬克倫,波克倫受孟族影響較大,孟化程度高,也被稱為孟克倫。

語言文字

克倫族有自己的語言,克倫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克倫語支。克倫語與緬語、欽語等語言有親屬關係。克倫語語序為主謂賓結構,有聲調,是一種孤立語。克倫語有兩大方言群,當都--波方言群、帕拉奇--斯戈方言群。各方言群內部又分次方言和土語。波方言和斯戈方言是較為通用的兩大次方言。
克倫文是拼音文字,早期的克倫文分為斯戈克倫文和波克倫文兩種。斯戈克倫文於1832年由美國浸禮教會傳教士喬納森韋德博上依照緬文創製,同年他還創製了波克倫文。19世紀上半葉還出現過其它8種克倫文。1962年奈溫將軍上台執政後,針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混亂的狀況,於1964年在帕安成立了“克倫文字搶救整理委員會”,該委員會對波克倫語音韻表(字母表)作出修訂後以《克倫民族音韻表》(克倫文字母表)的名義正式刊布了克倫文字母表,以規範克倫文字。

歷史

目前,大多數學者認為,克倫族與緬甸同源,都是從中國西北的羌族南遷的,屬於蒙古人種,進入緬甸的時間比緬族還要早一些,大約於公元1世紀前後進入緬甸境內。初期,居住在緬甸中部東吁市東部,後來遷徙至撣邦高原薩爾溫江流域一帶定居。
克倫族人克倫族人
蒲甘王朝末期,克倫族曾在東吁立國,後被撣族征服。克倫族在歷史上多次受到過緬族、撣族、孟族的征討,克倫族也曾不斷進行過反抗,彼此曾結下仇恨。1825年,當英國發動第一次侵緬戰爭時,英國殖民主義便利用這種矛盾,誘使克倫族帶領英軍進攻緬軍,曾占領下緬甸,使克倫族與緬族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深。1942年,日本法西斯也曾利用這種矛盾製造緬族和克倫族之間的流血事件。1947年,克倫族因對建邦問題不滿,隨即組建了克倫自衛軍。1948年7月,克倫自衛軍在直通發動武裝起義,控制了半個緬甸。之後,又被政府軍收復,退守緬甸東南一帶。1951年,建立了克倫自治邦。現在,仍然有一股克倫軍與緬甸政府作戰,是緬甸16股反政府武裝中剩下的惟一一股反政府的少數民族武裝。

經濟

克倫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手工業發展很早,其帷幔非常有名。克倫族生產落後,水平低下。居住在山區的克倫族人基本上靠人力每年燒荒種植山坡地為生。此外,他們還種咖啡、檳榔、茶葉和各種水果,如山竹榴槤、橘子等,屬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居住在平原的克倫族人主要種植水稻,此外,他們還喜歡捕魚和打獵。克倫族人自己織布,自己織套頭衫、筒裙、書包、毯子等。他們織的筒裙色澤鮮艷,非常漂亮。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宗教

克倫族人的宗教信仰多種多樣,居住在山區的克倫人信奉原始拜物教;居住在平原的克倫族人信奉佛教;居住在城市的和上層克倫族人則信奉基督教。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克倫族的信仰主要有4種,(l)多神信仰、(2)佛教、(3)基督教、(4)混合教。在克倫族的信仰習俗當中,只有多神信仰才能體現出克倫族民族特點。我們知道多種信仰是原始社會萬物有靈觀念的發展。人類社會初期,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十分低下,常常把不可理解的各種現象看成是神的安排。他們認為山河、森林、天體都有巨大的威力,是神之所在,因而對其加以敬拜。平時拜神可以求得神的庇護。認為若是冒犯了神靈或是失去了它們的庇護,世上的妖魔鬼怪就會興風作浪,帶走人的靈魂,人就會生病、死亡。有鑒如此,克倫人十分注重拜神和對自己靈魂的保護,確保靈魂不受驚嚇或使靈魂遠離軀體。克倫族中信仰神靈最多的當屬東部波克倫人了。

風俗

克倫族人有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學藝術,喜歡跳集體舞,喜歡在夜晚彈琴吟唱。克倫族人的新年是在公曆的12月或1月間。新年期間,克倫族人要用新谷釀製美酒,烹製各種佳肴,然後,大家一起聚餐,開懷暢飲,歡度佳節。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居住文化

克倫族的居住習慣因地而異,一般說來平原地區的克倫人與緬族的居住習俗相同。傳統克倫民居為乾欄式建築,多為竹木結構,少數為磚瓦結構。山區克倫人的住房多為木質結構,屋頂一般用茅草或大塊木板蓋成。克倫族民居不太注重庭院的保有。房屋的內部結構與緬族大體相同。但樓梯口不像緬族那樣正對著大門,而是開在前廊一側,與前廊成一直線、前廊與房間之間有木板隔開。在有些山區斯戈克倫人與父母分家後並不遠離父母,他們往往在父母住房旁並排建造自己的住房。所以許多克倫村寨的房屋都是成排連片的。為了來往方便,克倫人常用竹子搭建通往各家各戶的走廊。以前,山地克倫人有遷耕的習俗,所以排屋每隔上3-4年就得搬一次。現在這種情況基本上沒有了。

飲食文化

克倫族是農耕民族,大米是他們的主食。斯戈克倫緬化程度較高,飲食習俗與緬族無異。相對而言,波克倫的飲食習慣更具有民族風格。波克倫人多依山傍水而居,除主食米飯和魚蝦醬外還喜食魚類、蔬菜、水果。波克倫人口味清淡,不好油膩食品。他們每日兩餐,早餐在上午8-10點、晚餐在下午3-5點吃。農忙時也有吃3餐的。
克倫人在家裡也養豬、雞、鴨、羊、水牛等畜禽,但平時極少吃葷。與緬族一樣,他們吃飯時只要有辣椒和魚蝦醬就會心滿意足。雞、鴨、牛肉、豬肉只有在節會或招待客人時才能吃上。他們最愛吃的其它菜餚有炒嫩鳳梨蜜、炒緬茄葉竹筍、酸筍芋頭。
克倫人做菜時放油少、放佐料多。主要佐料有辣椒、姜、香茅草、金芥、香菜等。魚湯米線是克倫人最愛吃的小吃,也是重要的待客食品。
克倫人喜歡喝加有椰肉汁、蔗糖的印度枳汁、羅望子果汁。
米酒會因季節、工藝、酒麴的不同而口味各異。常見的水酒口味有甜、酸、苦3種。
克倫人喝米酒時要先將酒糟放入竹筒中加入涼水,半小時後再插入吸管開始喝酒。山區克倫人常常會用米酒招待客人。通常的做法是在米酒竹筒中插1根吸管,主人和客人輪流吸酒喝,以表示主客之間親密無間。酒在男女盟誓、部族會盟時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北部山區的克倫人把酒看得比口糧還要重要。
克倫族婦女負責家庭每日的炊事。煮飯時她們喜歡潷乾米湯。克倫男子只有在參加廟會和大型布施活動叫才會做飯炒菜,而家庭主婦們此時主要負責招待客人和前往寺廟布施齋飯。克倫人吃飯時喜歡圍坐在矮桌邊或者乾脆坐在地板上,也有將飯菜放在藤製圓桌上吃的。克倫人吃飯時家人要坐在一起,人多地方不夠時小孩不上桌。有客人來時要分男菜和女菜。主婦與長女負責照顧飯局。普通客人來家時一般用檳榔、煙、清茶招待。若遇吃飯時間主人也會用酒肉待客。除了虔誠的佛教徒外,克倫人一般不忌酒。他們在吃祭神品、拜祖先、祭死者、舉行節會、婚禮、招待客人時必須有酒。克倫族男女老幼都愛喝酒。克倫人的酒分燒酒、米酒、棕櫚酒幾類。波克倫人最喜歡喝燒酒。有“喝了酒做事才有勁”的民諺。克倫燒酒由蔗糖、熟鳳梨蜜、糯米、普通大米釀製而成。北部克倫人特別是北部山區的克倫人多喜歡喝米酒。他們每家都有5-10個甚至20個可以裝10緬斤酒的米酒罈子。克倫人做米酒時先將大米舂碎、洗去雜質,再用甑蒸,蒸熟後將飯晾開,拌上酒麴,放入酒罈蓋上蓋子封好口,發酵7天便成。米酒放的時間越久口感就會越好。

服飾

克倫族的服飾在其3大支系之間以及各支系內部都小有差異。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布維克倫人的服飾

布維克倫男子頭扎崗包,其崗包一般用毛巾紮成,崗包結打在額頭正中,稍露毛巾頭。其上身著雞心領短袖長擺套頭上衣,上衣衣領、袖口上織有波浪形花紋,上衣多為白底、嵌有其它顏色的豎條,下身穿黑色長褲、著拖鞋,背緬式挎包。
布維克倫女子的崗包多為白色紗巾,上衣為黑底短袖雞心領外衣,外衣下擺和袖口、領口處織有花紋,下身著克倫紗籠。布維克倫女子喜歡戴耳釘、耳環、手鐲、項殊等飾品,未婚女子好穿連衣筒裙。
克倫男子特別是帕安一帶的波克倫男子仍有紋身的習慣。男孩大多在13-14歲時開始紋身。紋身部位在膝蓋以上腰以下。波克倫人認為紋身是男子勇武的標誌。波克倫少女選對象時主要看對方有無紋身。克倫男子紋身的圖案多為獅子、得道仙人。為了防止蛇咬,克倫人喜歡在手背、腳背上文蜘蛛圖案。以前為了能刀槍不入,克倫人喜歡在肩上紋字母和實心物品。

波克倫人的服飾

波克倫男子的頭巾與斯戈克倫人相同。上身常內著長袖有領白襯衣,外著短袖套頭長衫或者開襟衫。套頭長衫為雞心領,收腰,下擺織有條紋,顏色為紅底上帶有白色或藍色豎條紋。下身穿紗籠,腳著拖鞋。波克倫女子服裝中少女裝飾與斯戈克倫相同,一般穿白色套頭短袖長衫,戴耳釘、耳環、手鐲、腳圈等飾品。克倫邦帕安一帶的成年婦女喜歡上身穿雞心領短袖套頭外衣,顏色多為白色和綠色,下身穿紗籠。未婚婦女的上衣多為黑底碎花或幾何圖案的短袖套頭長衫。在衣服的領口、下擺、袖口處織有梅花、齒紋、波浪形花紋。下身多著黑色、紅色、黃色、綠色紗籠,紗籠下擺有4.5英寸寬的帶有4條條紋裝飾的絳色裙邊。

斯戈克倫人的服飾

亞麻布中常嵌有一豎向條紋,包頭巾尾端飾有穗兒,上衣為長袖襯衣和短袖套頭長衫,袖口邊上織有波紋圖案。下身穿嵌有橫條的紗籠。成年未婚男性與已婿者穿著無異。山區斯戈克倫男子大多穿黑色長褲,腳上著拖鞋。斯戈克倫女子用白頭巾包頭,頭巾兩端常墜至胸前,她們喜歡戴銀制、銅製飾品和金制首飾如耳釘、耳環、手鐲、腳圈,喜歡用花頭繩,喜歡根據避災的需要掛不同的項珠。已婚婦女著深色套頭衫和紗籠,未婚女子和小孩穿白色長套頭衫。長套頭衫如同近衣裙直垂膝下,套頭衫的下擺常有穗兒裝飾。

生子習俗

克倫族十分重視民族的繁衍。他們對孕婦關懷備至。為了保存體力,斯戈克倫人常給孕婦泡一種黃色的鳥窩湯喝。一些地方在孕婦產前要請七名老嫗準備七把米飯、一杯水、一些香蕉、粽子、七根紗線為孕婦收魂。還在孕婦的手鐲上綁七條線避災。為了能順利地產下嬰兒,孕婦會有許多禁忌,如孕婦不能洗澡、不能參加婚禮、不能參加葬禮、不能縫枕頭、不能關院子大門、不能摘果實、不能殺生、不能看月蝕等等。

衝突

激烈交火

克倫武裝與政府軍激烈交火
11月7日,緬甸舉行20多年來的首次多黨制全國大選,選舉1000多名聯邦議會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這是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的第五步,也是緬甸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的一次重要選舉。然而,就在大選當天清晨,因不滿大選之後可能會進一步限制少數民族地區“自治權”,緬甸“民主克倫佛教軍”第5旅902營的300餘人,在營長梭·雅特中校的指揮下,突然襲擊了緬甸東部克倫邦小鎮渺瓦底的警局和郵局,並與隨後趕來的緬甸政府軍發生激烈交火。一些槍榴彈和迫擊炮彈還越界落到泰國境內,至少造成緬泰兩國邊民16人死傷。
克倫族反政府軍軍官克倫族反政府軍軍官
為了奪回渺瓦底鎮,緬甸政府軍不斷從周邊調兵增援。
到8日下午,政府軍奪回了渺瓦底鎮,並再度在該鎮稍南的緬泰邊境通道處與“民主克倫佛教軍”發生交火。
令外界擔心的是,如果衝突持續擴展到周圍地區,500餘名“民主克倫佛教軍”和900名“克倫民族聯盟”成員隨時可能捲入戰鬥。考慮到這種可能,緬甸政府軍隨即在當地部分地區宣布進入90天的緊急狀態令,其中包括90天內禁止政治集會,禁止軍人離開軍隊等等。

難民入泰

難民湧入泰國 槍彈落入泰境
突如其來的戰火迅速殃及鄰國泰國。
僅在泰國西北部達府湄索地區,到9日上午已有約1.5萬名緬甸難民聚集。湄索郡行政長官克提薩科·特門薩克表示,泰國已關閉了泰方的邊界檢查站,並且驅逐了湄伊河沿岸的一些難民。泰國第3軍初步統計的數字顯示,至少已有3萬名難民進入泰國境內。這些難民大多是頂著少數值錢的家當徒步越境,少數難民則乘坐皮卡車前來避難。難民們告訴泰國軍人,儘管大規模的交火已經停止,但渺瓦底鎮的小規模交火還不時發生。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據泰緬邊境泰方一名官員透露,這次衝突中有槍彈落入泰國境內,並且造成人員受傷。
在8日的交火衝突中,有4枚火箭助推榴彈落入泰國境內,其中一枚打到泰國西北部的湄索郡,造成3男兩女共5人受傷。
此外,電視畫面顯示,交火衝突發生時,在湄伊河邊界的橋上,泰國士兵因有流彈越境而提高戒備,紛紛躲在掩體之後。
這名泰國官員表示:“雖然雙方炮火已暫時平息了,但渺瓦底鎮周邊的軍事行動恐怕仍沒有停止。”

泰軍表示

泰軍明令不許開槍還擊
泰國陸軍一名軍官表示,目前泰國軍隊已經部署在泰緬邊境沿線,不允許任何人和車輛進入該地區,泰國軍方將密切關注緬甸局勢的發展。針對目前的局勢,泰國第3軍軍長已明確表示:“9日我們還在境內發現了許多未爆的迫擊炮彈和槍榴彈。我們仍在調查是誰向我國境內開火。但在交火過程中,我們明令官兵不許向緬方開槍還擊。”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9日下午,隨著交火的暫時平息,多數緬甸難民已開始考慮返回緬甸境內。但泰國總理阿披實表示,他擔心緬甸東部的動亂可能持續幾個月。
阿披實說:“(緬甸動亂)接下來3個月可能還會持續,尤其是在現任政府過渡到新當選政府的那段期間。”

對抗政府

少數民族武裝聯手對抗政府軍
阿披實的擔心是有緣由的,因為在此次衝突發生前,緬甸少數民族的相關組織已進行了一次針對緬甸大選的武裝示威,並警告稱,如果軍方繼續剝奪他們的權利,“緬甸將會再次爆發內戰”。緬甸一家持不同政見的新聞網站“緬甸民主之聲”曾報導稱,緬甸少數民族地區有6個武裝群體表示,如果遭到政府軍武裝襲擊,將會彼此幫助而進行反擊。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緬甸民主異見人士欽藕瑪8日甚至表示:“交火事件向軍政府和世界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息,那就是我們不接受這樣的大選。”她還補充說:“這是他們(克倫族發起武裝攻擊)的黃金時機,因為他們知道軍政府的計畫就是徹底消滅他們。”

媒體報導

西方媒體熱炒緬甸“全國動盪”
武裝衝突發生後,西方媒體均在熱炒緬甸“全國動盪”的可能性,猜測泰國會對武裝衝突做出何種反應。但泰國軍隊的隱忍讓它們感到非常意外。
事實上,泰國和緬甸其他鄰國都清楚,緬甸少數民族武裝與緬甸政府軍之間的衝突是“老問題”。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自1948年緬甸獨立以來,民族問題就一直是困擾緬甸政府的一個主要問題。
1962年以後,緬甸民族問題進一步惡化。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緬甸各地少數民族武裝多達20餘支,武裝力量達7萬多人,實際控制緬甸近1/4的地區。
緬甸現政府1988年執政後,對少數民族地區和武裝採取發展與打壓兩手抓的策略,已先後與20支武裝達成和平協定。
2009年,緬甸政府打算將少數民族武裝整編為邊境安全部隊。但這引起了掌握武裝的少數民族實力派的不滿,爆發了去年8月的果敢衝突。
“如何處理少數民族武裝,對緬甸未來的新政府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一位緬甸軍官坦承:“但西方盼望這類衝突會引爆緬甸全境的動盪則不可能。”

周邊鄰國

周邊鄰國多數期盼緬甸穩定
與西方輿論相反,東協和緬甸鄰國都希望緬甸能夠穩定,而且大多對緬甸7日的大選表示歡迎。
東協輪值主席國越南9日發表聲明,稱讚大選是緬甸“邁出重要的一步”。
克倫族(克倫(緬甸克倫族的簡稱))
印度和泰國更是希望大選能讓緬甸擴大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目前,印度和泰國正在緬甸投資建設港口、鐵路和油氣運輸管道,讓這些國家有了通向印度洋的貿易路線。
泰國最大的建築公司剛於本月4日與緬甸政府簽署了總額為86億美元的契約,共同建設一個深水港口和一個工業園。
更重要的是,東協是中小國家的聯盟,對於本地區大國一直奉行“平衡外交”戰略,因而也一直成為美、日、印、俄等國家爭奪或爭取的主要對象。隨著東協國際地位的提高,東協的戰略地位也變得更加突出,已被認為是亞太地區繼美、日、中、俄4國之後的“第五極”力量。這中間,東協中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自身利益不保,就將直接波及東協其他成員國——安全穩定更是如此。因此,東協各國期盼緬甸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