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風輪菜,中藥名。為唇形科風輪菜屬植物光風輪菜Clinopodiumconfine(Hance.) O. Kuntze.的全草。分布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等省。具有清熱解毒,止血之功效。用於(外用)癰癤,乳腺炎,無名腫毒,刀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光風輪菜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管狀花目
- 科:唇形科
- 屬:風輪菜屬
- 種:光風輪菜
- 分布區域: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
- 採集時間:春夏季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別名
節節花、剪刀草、野仙草、葉底紅、紅薰草、野香草、鐵箍散、泛紅草、四季秋、鯉魚草、野菜蒔、四季青。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苦、辛,涼。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
主治
用於(外用)癰癤,乳腺炎,無名腫毒,刀傷。
相關配伍
1、治乳腺炎:光風輪菜,榔榆皮各30g。水煎服,同時用鮮光風輪全草,洗淨搗爛外敷。
2、治刀傷,無名腫毒:鮮光風輪菜搗爛,或加食鹽少許,外敷。(1-2方出自《皮膚病實用中藥學 上》)
用法用量
鮮品搗爛外敷。蕁麻疹,過敏性皮炎,全草煎汁外洗。
炮製
一、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二、炮製方法
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7-30cm。莖四棱形,光滑或有微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菱形至卵形,長8-20mm,寬6-15mm,先端尖銳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稀疏的圓鋸齒,兩面無毛。5-6月開花,花10數朵集成輪傘花序,對生於葉腋或頂生於枝端,具苞片;花萼管狀,紫色,外面無毛,或僅脈上有極稀少的毛,上部5齒裂,邊緣有羽狀緣毛,上唇3齒果時不向上反折,花冠紫紅色,下部管狀,上唇短,下唇稍長,小堅果倒卵形,淡黃色,光滑。
生長環境
生於村旁、園地、田邊、路邊、牆腳草叢中及丘陵、低山草地上,為田間雜草之一。分布於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等省。
藥材性狀
本品乾燥全草,莖枝柔細,直徑不過1mm;表面紫棕色,有縱棱;折斷面黃棕色。葉皺縮捲曲,黃棕色或淡綠色;質脆易落。上部花穗僅留黃綠色的花萼,花冠多已脫落,有時殘存黃白色的小堅果。氣微,味微苦。
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作用和抗炎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下》:“清熱解毒,止血。用於(外用)癰癤,乳腺炎,無名腫毒,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