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

《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內容簡介:無論是描述的對象,還是表述的風格,顯然都已經有點“落伍”、不合時宜了;但從歷史層面上說,《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中這些文字卻都真實記錄了各個年代的社會萬象和人文風貌,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分明又具有不可替代和複製的“史料”價值一這無疑為我整理出版自己的散文集增添了信心。

基本介紹

  • 書名: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頁數:348頁
  • 開本:32
  • 定價:30.00
  • 作者:桂國強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26413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編輯推薦:《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是作者精心為廣大讀者朋友們編寫而成的此書,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光陰的碎片:桂國強散文百篇》這部二十萬字的散文集,收集了作者一百篇題材不同、類型各異的散文,真實而又藝術地記錄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社會萬象和人文風貌,讀來生動有趣。

作者簡介

桂國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在《上海經濟報》、《文匯報》從事記者、編輯等工作,現任文匯出版社社長。迄今出版《世紀回首》(報告文學集)、《張聲華與803戰友們》(長篇報告文學集)、《桂國強邊緣書法藝術》(書法作品集)等文學、藝術類專著5部;主編《中國聚焦叢書》(紀實文學·6集)、《20世紀中國紀實文學文庫(第四輯)》(6集)、《21世紀中國紀實文學大系(2000——2011)》(12集)、《新銳文叢》(10集)、《藝術家畫傳》(6集),《良友》叢書(10集)、《永安文叢》(5集)等文學、藝術類圖書50餘部;主持、策劃《海派文化叢書》(33集)。曾獲國家級和省級創作、編輯大獎多項。作者的書法創作也頗具特色,曾多次舉辦個人作品展,出版作品集,國內外諸多機構和專業人士均收藏了他的作品。1996年,因其在中國首創融思想性、藝術性於一體、富有視覺衝擊力的”邊緣書法”而榮獲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優秀藝術家”稱號。

圖書目錄

自序
一、21世紀至今
(一)感悟·漫筆·手記
“爸爸”和“父親”
詩人夢
像霧像雨又像風
校慶前的準備
“泡沫感覺”
“幽默”與“接軌”
勸伯樂“下崗”
我愛小鎮
老城的心態
上海的明信片
新世紀的亮點
探尋與架構
熱鬧過後的沉思
(二)行走·見聞·思考
獨特的風景
眼光
駐足“名媛館”
竊賊的“人權”
執法與證據
巧用“思念權”
蒙特卡洛的一雙眼睛
女博士的選擇
以日耳曼人的方式
“和平鴿”之主
與“狼”共眠
瀟灑“飆”一回
蟹為媒
(三)讀書·賞文·序跋
圖文共映微中顯巨
“閒話”的魅力
磅礴大氣栩栩如生
流淌在小溪的鄉情
質樸之中見功夫
楊三是誰?
好一個“這一個”
源遠流長的“城隍文化”
為大偵探立傳
“話語權”和“知情權”
一本書和一個人
執著的耕牛
記錄歷史欣賞文學
理財其實很有趣
二、20世紀90年代
(一)印象·理念·素描
德清印象
美哉,龍虎山
正是朋友興會時
嘗鮮:旅遊途中的一大誘惑
阿詩瑪,你在哪裡?
走走想想
一頂涼帽
朋友,我對你說
抓住今天
駕著車,兜風去!
新年第一個電話
遠離都市的人
跋涉在歷史的古道上
(二)觀察·雜議·後記
“技術處理”
38元帶給我們的……
也說計程車司機
少來點“折價優惠”
商業文化蘊藏經濟效益
讓上海更漂亮
喜?還是憂?
來自朋友的“溫柔一刀”
莫要害了別人
招牌帶來的憂慮
挑戰與抉擇
此岸與彼岸
瞬間與永恆
憂思與希望
回眸與沉思
人道與天道
我和邊緣書法
三、20世紀80年代
場景·角色·啟示(寓言)
只考慮“大事”
麻雀和它的朋友們
氣球和雄鷹
詩人和他的母親
今天·明天·後天
金絲雀
癩蛤蟆的苦惱
兩隻蘋果
鵝與小鳥
厭水的鯉魚
愚蠢的小花貓
猴子的裁決
籠子裡的對話
灰狼與白狼
青蛙的尾巴
烏鴉求鴿毛
豬學爬樹
兩條狗
野鳥和航標燈
大王是萬能的
想當歌唱家的烏鴉
黑熊製作王冠
狐狸參加競選
驢子作學術報告
戴眼鏡的豬
被風颳到樹上的鴨子
猿的滿足
怕“出頭”的貓
松鼠和松樹
種樹的和評論的

序言

說來慚愧,自1989年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裡,我雖然出版了報告文學、民俗文化及書法專著等多部作品集,主編了各類文學、文化及藝術書籍50餘部,但還沒有出版過一部個人的散文集。於是,有朋友便提醒、建議我:該是出版一本散文集的時候了——千萬別委屈了自己的那些文字和曾經的那份狂熱。
想來也是,從上世紀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就和當時所有的文學青年一樣,開始了狂熱的文學創作。我寫詩歌,寫童話,還受伊索、克雷洛夫等寓言大師的影響,寫了一篇又一篇自以為頗富哲理、能給人以啟迪的寓言。90年代初,我開始了報紙記者和編輯的生涯,這使我的寫作重心逐漸向通訊、特寫和報告文學傾斜,同時,因在報紙上開設了個人專欄,還寫了一些急就、有感而發的雜議、隨筆之類的文字。2002年我由報紙轉行出版工作,由於編書是一份很費時間的累活,因此,寫作時間受到了嚴重擠占,只能在工作之餘偶爾塗鴉幾篇散文、隨筆,或是應邀寫就的對一些文化事件、文化現象進行描述、分析、評判的文字(容量相對較大,形式介於特寫和大散文之間)。
我之所以要在前面的文字里簡要地回顧一下自己的寫作歷程,是試圖從中梳理出一個較為清晰的脈絡,從而整理出各個時期寫就的散文、隨筆一一這樣,我就有了一個聊以自慰的發現:從閱讀意義上說,我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紀初寫成的文字,無論是描述的對象,還是表述的風格,顯然都已經有點“落伍”、不合時宜了;但從歷史層面上說,這些文字卻都真實記錄了各個年代的社會萬象和人文風貌,對於今天的讀者而言,分明又具有不可替代和複製的“史料”價值一這無疑為我整理出版自己的散文集增添了信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