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光谷廣場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武漢市決定建立
東湖開發區,用水泥台子圍起一圈綠地修建一個簡陋的轉盤,為光谷廣場的雛形,時稱魯巷轉盤。
2000年8月,魯巷廣場動工建設。12月,魯巷廣場基本完工,因位於光谷而更名為光谷廣場。
2014年12月28日,新光谷廣場開工建設。
2015年6月29日,新光谷廣場轉盤打圍方案發布。
2016年3月18日,新光谷廣場初具規模。5月12日,新光谷廣場開始爆破拆除。
2017年8月25日,新光谷廣場主體結構封頂。
2019年4月19日,新光谷廣場地下二層的珞喻路通道建成通車。7月8日晚,新光谷廣場七色“星河”雕塑正式亮燈。9月1日,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正式完工。
區位環境
光谷廣場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西南為虎泉街,西北至正東走向為珞喻路,南為民族大道,北為魯磨路,東南為步行街南路(光谷街);西北距卓刀泉立交4.4千米,南距
南湖1.9千米,北距
光谷大橋3.0千米。
構造規模
設計參數
截至2018年5月,光谷廣場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主體為直徑200米的圓形,最大開挖深度34米,土方開挖量達180萬立方米;截至2019年4月,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60千米/小時。“星河”雕塑最高處達13層樓高,直徑90米,單拱最大跨度36米。光谷廣場綜合體地下一層有45米寬的圓環形人行通道,通道近2萬平方米,最少能滿足每小時24萬人次穿行。
整體布局
截至2015年5月,光谷廣場設計為地下三層結構,軌道交通有3條線從地下穿越,其中:規劃的
武漢捷運9號線呈南北走向敷設於魯磨路—民族大道道路下方,位於地下一層夾層;
武漢捷運2號線南延線呈東西走向,敷設於虎泉街—珞瑜東路道路下方,位於地下二層;規劃的
武漢捷運11號線呈西北至東南方向敷設於珞瑜西路—光谷街道路下方,位於地下三層。武漢市市政道路有2條從地下穿越,其中:魯磨路公路隧道,設計為6車道,呈南北向從地下穿越,與武漢捷運9號線共走廊,位於地下一層夾層;珞喻路公路隧道,設計為6車道,呈東西方向從地下穿越,與武漢捷運2號線走廊接近,位於地下二層。
交通換乘
據2019年8月武漢捷運官網顯示,途徑光谷廣場的軌道交通線路有1條,為武漢捷運2號線,途經
光谷廣場站,於2019年2月19日開通,運營時間為工作日:06:00-22:30,雙休日:06:30-22:30。
截至2019年8月,光谷廣場在珞喻路、魯磨路、虎泉街三個路段設定公交站點。
乘車點:珞喻路 |
| 武漢公交101路 |
| |
| |
武漢公交567路 | |
| |
| |
| |
| |
| / |
乘車點:魯磨路 |
武漢公交25路 | |
| 武漢公交340路 |
| |
| 武漢公交756路 |
乘車點:虎泉街 |
| / |
參考資料: |
運營情況
交通運量
據2011年8月《城市道橋與防洪》顯示,光谷廣場環島交叉口交通量超過5000輛/小時,高峰小時達到6941輛/小時。
通行事項
2019年2月23日起,因光谷廣場施工需要,民族大道接近光谷廣場的數百米路段將完全封閉,禁止機動車通行,時間從2019年2月27日至8月31日。
文化特色
“星河”雕塑,提取了光谷廣場原地面建築《揚帆》的設計元素,實現了繼往開來、留下城市記憶的目的。其初步設計高度達到了34.5米,長寬均為86.5米,是中國國內體量最大的鋼結構公共藝術品。整個星河雕塑直徑約90米,設定約19000盞LED燈具,其中近14000盞為定製燈具。燈光設有7種色彩,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控,還設有重大事件紀念模式,根據重大事件的需要進行預設程式,制定燈管變換的色彩與形式等。
光谷廣場植物採用秋紅楓、桂花、灌木、花卉等植物相互穿插組團種植,景觀綠化實現全面全自動噴淋,今後不需要人工灌溉。
價值意義
光谷廣場以“強化交通功能,弱化商業功能,簡化結構布局”為總體設計理念,考慮了光谷廣場作為光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並承擔光谷區域向東發展,武漢市向南發展的城市副中心的雙重功能;解決了光谷廣場區域現狀交通堵塞瓶頸問題。(武漢光谷交通建設有限公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