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光被中學(現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
- 校訓:抱璞守真,奮鬥超群
- 創辦時間:1897年
- 類別:教會學校(現公辦高中)
- 現任校長:劉國龍
- 知名校友:李振聲、教育部原副部長高高沂
- 所屬地區:中國淄博
學校簡介,百年校訓,學校舊址,學校發展史,學校地址,
學校簡介
光被學校,原系基督教會所辦,自1897年創立到1952年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55個年頭。它曾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文化侵略的工具,但在後期也曾用科學文化知識培育了一批知識青年。解放前,在山東中部一帶,這所學校是頗為有名的。知名校友有中科院原副院長、中科院院士李振聲、教育部原副部長高昕等。
百年校訓
抱璞守真,奮鬥超群
學校舊址
光被中學,原系基督教會所辦,1897年創立。1952年11月,由人民政府接管,命名為“周村中學”。1955年改為“淄博第六中學”,為我市唯一一所百年中學。“光被中學舊址”,2006年,被淄博市人民政府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市教育局評為首批市級教育歷史物證;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表彰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光被中學舊址”現被闢為校史館和院士館,校史館用來保存了大量反映學校歷史沿革的珍貴資源,院士館則珍藏著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科院院士、淄博六中校友李振聲的珍貴資料。校史館、院士館已經成為該校對師生進行校史教育和勵志教育的重要鮮活物證,並且每年還吸引了大量周村區初四學生前來參觀。
學校發展史
本詞條的學校發展史從1897年建校開始,至1955年更名為“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為止。
1897年(清光緒二十三年)
秋,基督教英國浸禮會教務負責人蔚蘭光在周村老龍窩耿家大院,開辦“周村男子學校” 又稱“國小堂”(光被中學前身之一,屬初級中學),隸屬基督教英國浸禮會管理,由英國傳教士蔚蘭光任校長,聘請徐良德等任教員,招收學生20人。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
秋,基督教英國浸禮會在鄒平城南門裡,租借民房辦學,開辦“光被中學堂”,男女分校,招收學生37名,隸屬基督教英國浸禮會管理,蔚蘭光主持校務,辦學啟動資金約合小米5000斤。翌年,林慧生(英國)接任校長,男校定名為“光被學堂”,女校定名為“遵道女校”,1909年,由宋志誠(英國)接任校長,1911年,潘亨利(英國)接任校長。
課程設定:文化課有四書五經、數學、地理、地質學、舊約;宗教課有基督本紀、耶穌言行、師徒事跡、鮑羅言行傳,早、晚禮拜,星期天大禮拜。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
春,英國傳教士法思遠從鄒平遷來周村,在傅家莊西(本校現址)建築建大片校舍,開辦女學房,隸屬基督教英國浸禮會管理,法思遠之妻安妮(英國)任校長。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
春,英浸禮會教務負責人商德成在女學房旁購得土地10餘畝建新校,將城裡的周村男子學校遷至新址,又稱男學堂,英國傳教士胡維斯任校長。
1909年(宣統元年)
春,基督教英國浸禮會在女學房東側購地31.89畝,擴建女學房和使團館社,目的是培訓一些年齡較大的女生成為老師。1912年竣工。
1911年(宣統三年)
春,基督教英國浸禮會在周村東門外(現駐軍148醫院東南角)購地20畝建光被學堂新校,1912年竣工。
1911年,女學房發展到高小程度,與鄒平“光被中學堂”考選來的一部分女學生合辦為“遵道女校”,學生80人左右,黨翠珠(英國)任校長。
1913年
春,光被學堂鬧學潮。原因是英國人在校隨意訓斥學生,教師任意責打學生,激起了學生的反抗。由於學生的反抗情緒強烈,學校被迫停課。
8月,光被學堂從鄒平遷至周村,與周村男子學校合併,在周村東門外新建校舍開課,定名為“光被中學”,高膺福(英國人)任校長。學校設一個中學班(讀完初一後,轉到青州守善中學繼續學習),兩個高小班,共有學生百人左右。
是月,在學生中成立“青年會”組織,下設德育、智育、體育、群育四個部。
是年,課程設定:文化課有國語、算術、地理、歷史、衛生、英語、修身;宗教課有聖經故事、舊約;早晚禮拜,星期天大禮拜。
學校經費來源:教會撥款很少,主要依靠學雜費。
1924年
8月,遵道女校增設國中班,學校改名為遵道女子中學。
1925年
3月,在青島鄧恩銘通訊站工作的丁祝華來遵道女子中學任教員,7月,她通過在教育界裡結識的進步人士,在周村工商界募集捐款1000多元,支援上海“五卅”運動。
6月25日,光被中學學生因學校拒絕向政府立案而舉行示威遊行,因此,學期結束前光被中學關閉。之後,遵道女子中學繼續開課到考試結束。
1926年
8月,英國浸禮會將遵道女子中學的中學班移到青州,併入守善女校,同時,將守善女校的高小班移到周村,併入遵道女子中學。
8月,遵道女子中學開辦“學道班”,學道班學制一年。校名隨之改為“明道神學院”,英國傳教士蘇慕德任校長。
1928年
8月,明道神學院的“學道班”學制改為三年。
是年,段榮山任光被中學校長,但學校實權仍掌握在英國傳教士高膺甫等人手中。
1930年
春,英國浸禮會因學生鬧學潮決定其所屬中國小一律停辦,光被中學因此亦停辦。
夏,在光被中學的校址上設立了“光被兒童學道班”,中學降為初小,人數銳減,全校只剩學生十幾人。
1931年
是年,在紀念五卅慘案時,明道神學院的校園內,貼出了許多反對帝國主義的標語,其中一條是:“上帝是我的兒子,那么,耶穌就是我的孫子”。學校就此停課。
1932年
春,英國浸禮會統會同意恢復光被中學,並決定由高膺甫等7人組成“興學籌備委員會”,負責復校事宜,但因經濟無著,而無結果。
1933年
春,英國浸禮會統會做出決定,首先恢復光被中學的高小部,開始籌備資金。
是年,開辦“平民信徒識字班”。
1934年
春,成立“周村、鄒平地區恢復光被中學委員會”,發出 “恢復光被中學募捐說明書”,開展募捐活動。經過3年募捐,仍因款項不足而不能復校。
1935年
8月,明道神學院由傅家莊西遷至周村東門外原光被中學校址開學。明道神學院校址改為“中華基督教中四區聯合會公所”駐地。
1937年
12月,周村被日本侵略軍占領,明道神學院被迫關閉。
1938年
春,明道神學院恢復上課,不久遷往青州。
6月,光被中學董事會成立,董事長張思敬,聘請原光被中學的教員張文敷任校長,籌備恢復光被中學。
9月,在遵道女校舊址,設立“長山縣私立光被兒童學道班”,三、四、五、六年級各一個班,學生100人左右,教職員共5人。學校改屬中華基督教會中四區聯合會管理。中華基督教會給學校開辦費300元,此後,每年給津貼1100元。
是年,學校無正式課本,自印講義,內容根據“七七”事變以前的課本。高小宗教課講聖經故事,國中宗教課講師徒行傳。
1939年
暑假,光被兒童學道班的畢業生留校深造,留下來的叫作七年級(實際是國中一年級),共26人,即本校的“初一級”。
年底,教會兩次撥款,支持開辦國中班。
是年,學校開始採用日偽新民課本,增設修身課,保留早禮拜和星期天大禮拜,取消晚禮拜。
1940年
校長張文敷通過民國山東省政府主席沈鴻烈,為光被中學辦理了立案手續。
是年,校長張文敷辭退了最後一個在校任英文課和宗教課的英人傳教士賈思培。
1941年
夏,中共黨員馬明英被派到光被兒童學道班高小部學習,發展黨員蔡繪遠、李仁昌、李炳義、趙維功等20餘人,其中有一部分投奔了抗日部隊。
9月,光被兒童學道班增設日語課、引發學生強烈不滿。
是年,因校長之妻殷桂英(殷文如)幫助八路軍購買紙張、油墨等材料,學校遭到敵偽數次搜查。
是年,學校採取“以生養校”方針,提高學雜費收費標準。每學期國中生每人小米50斤,高小生每人30斤。
1942年
春,光被中學董事會改組,董事長周玉汝,成員有劉篷山、張思敬,張子欽、鄧鴻鈞、劉漢民、周慶堂。董事會先向日偽山東省政府“立案”,又向日偽長山縣政府“備案”後,學校改名為“長山縣私立光被中學”。學校被日偽山東省政府領導。
春,取消宗教課,增加修身課。
5月,在一次日語考試中,全體學生自發地交了白卷,以示抗議開設日語課。
7月,第一屆國中班畢業。
9月,開設高中班1個,高中生學雜費每人每學期小米100斤。
秋,校長張文敷因遭日本憲兵隊猜疑,被帶往濟南憲兵隊嚴刑考問,拘留三個月後保釋。
1943年
6月,光被中學學生罷課,反對學校封建家長式管理和奴化教育,抗議校長張文敷體罰學生劉福昌、黃文廣。學生的標語口號是:“反對奴化教育”、“打倒金錢主義張文敷”、“反對打人”。這次學潮大約三、四天的時間。學潮後,校方被迫取消宗教課,高中班停辦,有20多名學生奔赴解放區參加革命。
夏,日本憲兵先後抓捕了教師殷醒民、學生張建方。
9月,初三畢業生王仲勤、毛篤林等十餘人,考取了民國政府山東省教育廳招收的“後方”學習生,分別進入四川綿陽的“國立第六中學”和“梓潼師範”(以上兩校專招山東省的學生)。後來,毛篤林從綿陽去延安參加革命。
1944年
8月,學校規模擴大,國中一年級擴招3個班。
是月,中共地下黨員蔡繪遠等一批學生入伍,直赴抗日前線。
1945年
10月,學校改用民國課本,增加公民課,軍訓課。
是月,英國傳教士重返學校,重掌學校領導權。學校仍由中華基督教會中四區聯合會管理。
是月,建立校內領導機構,校長室以下設教務處、訓育處(後改為訓導處)、事務處,班級設班主任。
是月,建立學生組織“學生自治會”,下設智育、德育、體育、文娛等股。訓育處負責學生自治會的工作。
是年,教會撥款減少,學生的學雜費增多。
是年,學生數目增多,學校規模擴大,國小班級增多,還增設了幼稚園。
1946年
6月,董事會改組,改組後董事會成員有:吳克明、孫恩三、苗海南、張子欽、黃華亭、趙笠心、段明忠。
8月,光被中學再次開設高中班(一個班),維持一年停辦。
是月,國民黨員徐茨葛到校任公民課,在學校內發展三青團組織,進展極慢,最後不了了之。
是年,光被中學規模擴大,在校學生600人左右。
1947年
當時周村處於解放戰爭的“拉鋸式”地帶,為躲避戰亂2月23日,校長張文敷與部分教師及部分學生共310人流亡濟南,借住濟南老東門裡大梁圩首基督教堂臨時上課。
6月,更換校徽,新校徽是三角形,銅質,灰地鐫有銅色“周村光中”字樣。
7月,流亡濟南的師生遷入齊魯中學(現濟南五中)開學。
9月,光被中學遷回周村。
冬,駐周村的民國國防部青年工作隊派遣陳寄萍到光被中學任公民課教員(實為監督),陳寄萍利用寒假機會,誘惑一部分學生,組織了“青年工作服務隊”,未發揮作用而解散。
是年,山東教堂協會臨時補助光被中學3百美元辦學經費。
是年,學校文藝隊先後演出歌劇《孔雀東南飛》、話劇《誰是兇手》等。
1948年
3月,學校再度帶領部分教師和少數學生(先20人,後100人左右)流亡濟南。借用濟南南關廣智院上課。
4月,濟南國民黨軍隊增援昌濰,偽十區專署保全四團進駐學校半月,拆毀許多牆壁,門窗教具被燒毀三分之二以上,對學校進行了空前的洗劫。
6月8日,光被中學董事會在濟南開會,討論“今後本校如何推行?”決議是:“仍按現在情形(在濟南辦學)維持辦理之”。與會人員有吳克明、孫守信、鄭鴻鈞、劉蓬山、希榮德、賀雨亭、苗星垣、蘇筱泉、周餘三、林仰山。
8月,光被中學遷至齊魯大學醫學院校舍辦學,在濟南招收新生2個班,共4個班,學生200餘人。國小部仍在周村繼續上課。
9月,為慶祝濟南解放,師生共同演出了《黃河大合唱》,歌劇《大榆林》、《全家忙》等。
是年秋,由於學生學雜費減縮,學校經濟困難,中華基督教會向學校津貼麵粉40袋。
1949年
3月11日,新董事會在濟南成立。董事會由11人組成,劉蓬山任董事長。是月,董事會決定:減縮國小部分,集中力量辦好中學。
7月9—11日,在濟南市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將濟南籍的學生轉入濟南的其他學校,周村籍的學生和部分教職員遷回周村原址開學。全校有中學4個班,國小2個班,學生400人左右,教職工20餘人。
10月,在青年教師和學生中發展第一批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
12月,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支部,第一任書記周敬岩。
12月,建立學生會,劉淑讓任第一屆學生會主席。撤銷原學生自治會。
是年,周村市政府將校門北面的20畝土地劃撥給我校用作操場。
是年,周村市政府開始給光被中學撥款辦學;教會也有津貼,春季津貼麵粉60袋,秋季津貼麵粉100袋。
是年,周村市政府投資為學校蓋起了7個教室,添置200套桌凳,增添教具,充實設備。
1950年
是年,國中部分春、秋兩次招生,春季招生2個班(初十二級),學制兩年半。秋季招生1個班(初十三級),學制3年。
春,學校成立學習委員會,組織教師學習《共同綱領》、《社會發展史》等。
春,學生會文體部成立五一劇團,團長朱湄生,團員有仇洙業、賈禮序等
5月,學生提出了反對在學校傳教的口號,教師殷醒民在全校大會上正式提出退教。
6月1日,在慶祝兒童節的時候,舉行表彰大會,並正式建立了中國少年兒童隊大隊部,下分三個中隊,11個小隊,共有隊員124人(包括國小部),占適齡少年的84%。
8月,更換校徽,本校舊有的長方形、紅地、白字校徽作廢,新校徽長方形,白地,紅字,紅邊,鐫有“光被中學”和“光被國小”兩種名稱。
11月,學校回響全國抗美援朝號召,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師生紛紛捐款,給志願軍寫慰問信二百多封。
是月,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愛國主義教育運動。
12月,殷鳳岩、劉生海等3名學生第一批參加軍事幹校。
1951年
春,國中二年級學生劉敬圻(女)代表淄博專署學生界出席“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與“省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並在會上發言。
春,國中部第二次分春、秋兩次招生。春季招生4個班(初十四級),學制2.5年;秋季招生2個班(初十五級),學制3年。此後,國中班停止春季招生。
2月,大量招收工農子女入學。為家庭困難的學生設定了助學金制度。
是月,在“三反運動”中,校長張文敷因受到不公正的批鬥而停職,專署文教科第一次派共產黨員朱勤民擔任光被中學教導副主任,主持全校工作。
是月,王聿儉等19名學生第二批參加軍事幹校。
是月,30名國中三年級學生,轉校到渤海三中(淄博五中前身)學習。
4月10日,學校管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更換校旗、團旗、隊旗。
4月24日,全校師生在學校禮堂召開“抗美援朝聲援大會”,控訴美帝國主義在朝鮮犯下的罪行。邀請華東一級戰鬥英雄張明作報告。
5月,山東省召開“全省教會學校三自愛國運動會議”,校長張文敷、教師任彬、國中二年級學生劉敬圻參加會議,劉敬圻作了大會發言。
6月17日,改組董事會。改組後董事會由8人組成,崔承謙任董事長。
7月,9名學生第三批參加軍事幹校。
8月,學校對舊的教學計畫進行初步改革,停止使用民國教材,開始用新中國統一編寫或修改的教科書;增開政治常識課。
是月,成立衛生室,設醫務人員1名。此前,聘請復育醫院醫生每天下午到學校門診。
10月,學校成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1952年
1月,國小部停辦。
3月,根據上級指示,全面學習蘇聯“凱洛夫教育學”。外語課由英語改為俄語,數、理、化採用參考蘇聯教材而改編的教科書。推行“五級記分制”。
3月,試行《中學生暫行規定(草案)》
4月,在教師中開展“思想改造運動”。
7月,學校首次安裝電燈照明。
11月29日,光被中學正式被張周市政府接收,改名為:“山東省立周村中學”,由私立學校轉為公立學校。屬山東省教育廳領導,由淄博專署管理。
12月,張介農任副校長,主持學校工作,原校長張文敷調離。
是年,學校教育工會成立,第一任工會主席朱勤民。
是年,成立了團的總支部,第一任總支書記王秀梅
是年,組建新一屆學生會,學生會主席王錫孝
是年,校愛國運動委員會獲山東省衛生廳頒發的“二等衛生模範獎狀”。
1953年
2月,學校要求各教研組認真學習蘇聯的教育、教學理論,要求老師認真鑽研新教學大綱和教材,改進教學方法。強調教學五原則:直觀性、自覺積極性、系統性、量力性、鞏固性。
3月,學校建立了黨小組,黨小組隸屬中共周村師範黨支部領導。
7月,招收初一新生6個班(初十七級),考生多達3000名。
9月,為了解決部分落榜生的升學問題,學校決定擴班擴容,擴招新生70人,10月1日正式入學,增設了十七級七班。
11月,學校伙房因為工作突出,受到青年團華東區委通報表揚。
12月,建立三好學生、優秀班集體評比制度,當年有40名學生被評為三好學生。
是年,全校基本建設投資4億元(舊幣),新建平房教室7個,學校南面築壩植樹,校園環境有了改觀,添置紅漆桌凳200套。
1954年
3月,在教學計畫中明確學校教育的性質任務,加強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批判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6月,周敬岩(中共黨員)任教導副主任,原教導副主任朱勤民調離。
4月,淄博專區專員公署批文,把王家莊“幹部速成識字學校”的宿舍60餘間,劃撥給周村中學作宿舍。
9月,成立政治教研組,組長袁浩。
是年,全校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團員由上年的30人增至173人。
1955年
3月,組織全體教職員工學習教育部《關於減輕中國小學生過重負擔的指示》。
是月,請參加過世界青年聯歡會和受到過史達林接見的戰鬥英雄於元和到校作報告。
7月,全體教師在淄博一中參加肅反運動。
8月,山東省立周村中學更名為: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屬山東省教育廳領導,由淄博市政府管理。
9月,全校開展“勞衛制”達標運動,在國中二年級設立“勞衛制預備級”,在國中三年級設立“勞衛制預備級小組”,不宜參加勞衛制的組成“健身組”。
是年,學校執行教育部頒布的《中學生守則》。
是年學校購置擴音器、高音喇叭,`並為各班教室安裝小喇叭。
學校地址
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育才路2號 郵編:255300
淄博六中(原光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