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葉薯蕷(學名:Dioscorea glabra Roxb.)是薯蕷科薯蕷屬植物。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短粗,由此生出多個長圓柱狀塊莖,直生或斜生,斷面白色。莖無毛,右旋,基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通常為卵形。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1-14厘米,通常2-5個簇生或單生於花序軸上排列呈圓錐花序。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花期9-12月,果期12至翌年1月。
分布於中國、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南部至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生長於海拔250-1500米的山坡、路邊、溝旁的常綠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光葉薯蕷塊莖入藥,有通經活絡、止血止痢、調經等作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整地,定植,撫育,採收,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纏繞草質藤本。根狀莖短粗,由此生出多個長圓柱狀塊莖,直生或斜生,斷面白色,有時漸變淡黃色,外皮易脫落,乾時呈纖維狀。莖無毛,右旋,基部有刺。單葉,在莖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對生;葉片通常為卵形,或為長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17(-24)厘米,寬0.5-10(-13)厘米,頂端漸尖或尾尖,有時凸尖,基部心形至圓形或截形,少數箭形或戟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5-9。
雌雄異株。雄花序為穗狀花序,長1-14厘米,通常2-5個簇生或單生於花序軸上排列呈圓錐花序,圓錐花序長8-70厘米,有時穗狀花序單生或2至數個簇生於葉腋;雄花的外輪花被片近圓形,長約1毫米,內輪為倒卵形,較小而厚;雄蕊6,內彎。雌花序為穗狀花序,長達25厘米,1-2個著生於葉腋;雌花的外輪花被片近圓形,內輪為卵形,質厚。蒴果不反折,三棱狀扁圓形,長1.5-2.5厘米,寬2.5-4.5厘米;種子著生於每室中軸中部,四周有膜質翅。花期9-12月,果期12至翌年1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山薯(Dioscorea fordii Prain & Burkill)的區別在於後者塊莖外皮不脫落;葉片通常為寬披針形、長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基部變異大,近截形、圓形、淺心形、寬心形至箭形。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至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在中國分布於雲南(西部、南部至東南部)、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和福建。生長於海拔250-1500米的山坡、路邊、溝旁的常綠闊葉林下或灌叢中。
繁殖方法
每株光葉薯蕷一般只用塊莖端帶有潛伏芽的一段作種,即光葉薯蕷栽子,但是光葉薯蕷栽子經多年利用,會嚴重退化,且生產的塊莖外觀商品性差、產量低、效益低。為了擴大光葉薯蕷種植面積,提高光葉薯蕷繁殖係數,可用零餘子(光葉薯蕷豆)生產光葉薯蕷種苗(栽子),用零餘子培養出的種苗,植株生長旺盛,產量高、商品性好、效益高。
選種:12月上中旬,光葉薯蕷收刨前,選擇無病、生長健壯植株上的零餘子採收,並依據特徵特性,選個體大小適中的零餘子進行沙藏。
圃地準備:選擇肥沃、平坦、灌排方便、土層深厚的輕壤土或沙壤土作繁種地,未種過光葉薯蕷類作物的地更好,每畝施土雜肥3000千克、氮磷鉀複合肥50千克、腐熟豆餅50千克,結合深翻施入。按壟距80厘米、寬40厘米、高30厘米的規格整好壟。
播種方法:播種前15天左右,在20-25℃的條件下,地上鋪30厘米厚的濕沙,然後鋪一層零餘子(濕沙不可帶水,每層沙厚2-3厘米)進行層積催芽,待零餘子露出白芽即可播種。2月上旬,在40厘米寬的壟(畦面)上開溝,種2行零餘子,行距2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畝留苗15000株,不催芽的可提前10-15天播種。當年可培育出100-150克的小光葉薯蕷塊莖,第2年可做種苗(栽子)進行大田種植。
栽培技術
整地
要求栽植光葉薯蕷的地塊與零餘子(栽子)繁殖地基本相同,選用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光照充足、排水流暢、地下水位高、pH值在6.6-8.0的沙質壤土為好。按畦底80厘米、畦高35-45厘米、畦面45-50厘米起壟做成半梯拱形,南北走向,利於透光。結合深翻整地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土雜肥2500千克作基肥,採用地面鋪施肥的辦法,此法能夠迅速肥沃土壤,改良土壤質地,改善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有利於光葉薯蕷根系的伸長和對養分的吸收。
定植
中國五指山、金江一帶,一般1月下旬至2月上旬即開始定植,在畦面上按間隔25厘米開穴,穴深7-8厘米,每穴放栽子1條,大者斜放,偏小的可直插放,擺放好後,輕輕覆土1厘米,再在上面撒腐熟的堆廄肥,加上堆肥坑土約2-3厘米厚即可。每畝約3000-3500株,在畦面上單行種植。同時要掌握肥沃土壤、支架栽培宜密,爬地栽培、瘠地、留種地宜稀的原則。
撫育
設立支架、理蔓:立支架力求穩固,可用直徑1.5厘米粗的竹竿加工而成,架高一般不應低於1.5米,可以“X”字形離地面1.5-2米處交叉捆牢。一般蔓莖高25厘米以上時,開始設立支架。注意不能損傷幼苗,深度以20厘米為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倡高架栽培,設立支架的高度達到3-4米,這樣可以增加受光面積,利於莖蔓間的通風。但是一定要設立牢固,防止大風吹壞。光葉薯蕷上架時,如果工時允許可以順勢理蔓,引導蔓莖均勻上架,避免互相攪團。
整枝: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出苗後有數株幼苗擠在一起,應及時間苗,只留1株強壯幼苗,此外,在進入生長後期,可適當摘除基部的幾條側枝,以便集中養分促進塊莖生長。生長後期出現零餘子生成過多,也應及時疏除,否則會與地下塊莖爭奪養分,影響塊莖的膨大,減少產量。
澆水、追肥、除草:待出苗80%時可澆齊苗水,然後淺鋤保濕,促苗早發,10-15天后視墒情酌情澆水,伏天降大雨要及時排水,雨後和澆水後及時淺中耕。開花期進行第1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鉀15千克、尿素15千克,7月上旬進行第2次追肥,施尿素7-10千克;從現蕾開始,可進行葉面追肥,每隔10天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和0.3%磷酸二銨。
採收
進入12月份,一般莖葉開始發黃枯死、塊莖充分肥大,即可開始收穫塊莖。先將支架及莖蔓一齊拔起,接著抖落莖蔓上的零餘子並收集起來,然後即可收刨莖塊。但是為了補充淡季市場的需要,也可在生長盛期的中期收刨,這時收刨的塊莖雖然未充分長大,但是價格較高,經濟效益高。總之,從1月份到新芽萌發前,一定要收刨處理完,否則光葉薯蕷發芽後會影響品質,商品價值大大降低。
主要價值
光葉薯蕷塊莖入藥,有通經活絡、止血止痢、調經等作用。